容县: 从地质重灾区到平安示范区的蝶变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19-05-27

大型而又稳固的挡土墙成为容县地灾防范屏障。

  2007年至2010年,容县连续发生重特大地质灾害。自此之后,容县上下同心,经过近10年的治理,实现了从地质重灾区到平安示范区的蝶变。

  易地搬迁保安全

  容县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自然资源部门有关专家调研,发现该县不少镇村山坡的土壤属于沙质土,粘性很差,一旦受到强降雨袭击,极容易出现山体坍塌地质灾害,住在地灾隐患区的居民也容易受其危害。要让住在地灾隐患区的居民免受地灾袭击,必须采取易地搬迁安置举措。

  2009年至2012年,该县先后共投入近一亿元,分别建起了灵山镇当中村大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一期搬迁罗权马路坪安置点、二期搬迁泉塘安置点,六王镇地质灾害灾民安置“古泉新村”和“六王新村”及石寨镇平梨安置点。该县因地质灾害需搬迁的506户、1663名灾民全部住进了安全舒适的“移民新村”。2016年至2018年,该县又投入6181万元,在距离县城约1.5公里的石寨镇合柳村建设一个安置小区,对因地灾隐患等原因造成贫困的223户908人进行集中安置。目前,所有安置户已搬迁入住。

  治理隐患筑屏障

  容州镇第二小学共有41个教学班,有师生2470人。教学楼后面一处陡峭的山坡,存在着严重的滑坡隐患。2017年5月,该县投入130万元,对该校教学楼旁边切坡地灾隐患进行彻底治理。整个工程共削去陡坡泥土2.4万立方米,建起喷锚支护挡土墙2300多平方米,开挖和硬化排水沟1000多米,给全校师生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2012年至今年5月,该县共投入2100多万元对39处存在较为明显的山体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居民住宅点,采取削去陡坡泥土、建拱型格构、植草护坡、喷锚支护、开挖和硬化排水沟等办法根治隐患,使居住在隐患点附近的1.5万多名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保障。

  联防联保见成效

  从2015年4月起,容县除健全了县、镇、村、村民小组、隐患点五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在18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地灾应急避险演练外,还建立了以镇政府负总责,村民小组为单元,群众联保组织为主体的联保体系1898个,居住在花岗岩丘陵山区切坡临坡建房的居民全部参加联防联保组织。

  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联保住户造册登记,指定组长,实施人盯人、户盯户,相近住户承担相互提醒、互相保护的责任。一旦接到山洪、强降雨、地质灾害等预警通知信息,联保组内各户相互通知,做好应急撤离和防范工作。对于无通信工具的群众或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五保户等,则指定专人与他们联保,负责他们的安全避险工作。

  2015年以来,该县虽然遭受多次强降雨和地质灾害袭击,但由于联保组织发挥了作用,至今没有人员伤亡。

  长效机制落实好

  容县六王镇自2010年6月2日地质灾害发生后,建立了一整套防灾避灾长效机制。一是将居住在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带的农户全部搬迁到集中安置点和其他安全地方居住。二是多条渠道筹措30多万元,在镇政府和18个行政村共安装了无线电遥控广播发射机19台,在人口较为集中的自然片安装分机113台,在506个村民小组共安装高音喇叭设备528套,覆盖了全镇所有角落,一有灾情预警便可通过广播喇叭传到千家万户。三是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队伍,通过广播电视、印发资料、开会培训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科学防灾避灾知识。所有居民申请新建房,选址上都必须远离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山边地带,否则不予批准。四是建立了有200多名青年党员、团员、退役军人、基干民兵等骨干组成的应急分队,一旦出现险情,立即投入到抢险救灾战斗中,千方百计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于该镇防灾避灾常态化工作搞得好,灾后的痕迹已完全褪去,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六王”已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原标题:容县:从地质重灾区到平安示范区的蝶变


  【责任编辑:钟丹丹】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新华社万字长文|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
新华社|2017-08-14
黄海昆:让全市人民过一个平安祥和喜庆的节日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9-09-30
无空调公交司机:车内38℃ 开车像在蒸桑拿
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