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新基建」全貌,撬动万亿市场新引擎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兴有个Alpha”(ID:hxalpha),作者:华兴Alpha,36氪经授权发布。
国内疫情好转、海外疫情持续升级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而随着数字化时代全面来临,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目标,城市管理如何通过数字化更加高效透明?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以实现降本增效抗风险?供应链上下游如何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运营保持渠道畅通?以个人和家庭为主体的消费者在需求意愿、付费习惯发生改变后,如何更好地得到服务……
自上而下推动的「新基建」在此背景下成为经济热词,一方面引领着潜力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升级,一方面带动着科技引导产业升级。本文通过汇总与解读官方公开披露信息和权威专家观点,力图梳理出「新基建」的全貌。
本文结构总览:
如何理解新基建及中央相关政策部署基调
相比传统基建,新基建五项新特质:新发力点、新领域、新地区、新主体、新投资机制
新基建正在撬动多少能量
新基建七大核心领域产业浅析
一、接棒经济增长新引擎,「新基建」备受关注
何为「新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目前官方界定尚未有中央文件划线。不过多方机构已给出解读,包括: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指出,「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央视新闻指出,「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这是目前使用度最高的界定。
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国盛证券从产业角度梳理新基建涉及的五大核心产业链主要包括:
以5G技术为代表的通信产业链;
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产业链;
以云计算与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据中心产业链;
以特高压和充电桩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
传统基建补短板的相关产业链。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全球经济学家花长春将新基建相关产业分为四个层次:
来源:整理自国泰君安花长春媒体采访
因此,「新基建」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国盛证券认为,新基建更多是传统基建领域的延伸,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和产业转型,未来新基建的范围和定义将不断拓宽。
中央积极推动「新基建」部署
「新基建」并不是新概念,国家早已布局。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被首次提出。而今年,在诸多内外因素共振,新基建再次被提到新高度。中央层面仅20天内4次提到新基建,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动也让其成为近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热词。
来源:整理自公开信息报道
近来前所未有的密集部署,显示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的形势下,新基建投资作为稳增长利器的重要性。正如瑞士《每日导报》认为,新基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继续推动中国经济从“世界的工作平台”向科技国度转型。
二、新基建VS传统基建,「新」在哪里?
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中,传统基建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在部分地区逐渐出现产能资源过剩、投资效率低下、杠杆过高等隐患,难以匹配新形势下我国下一经济转型发展战略目标。
新基建顺势而起,除明确稳增长、稳就业的发展预期外,更将释放潜在经济活力,进一步助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新旧动能转化。预计接下来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望共同推进,共振发力实现经济稳中求进。
新基建可以激发哪些市场新机遇、增长新引擎、投资新方向?许多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已给出多维度解读。我们从创新经济的角度出发,汇总梳理出新发力点、新领域、新地区、新主体、新机制,五项新特质。
1. 新发力点注入新活力
新基建聚焦于高质量发展,发力点主要可归纳为 “高科技”和“补短板”两方面。
不同于传统基建,“硬核科技”是新基建项目规划的重要发力点和核心理念。《瞭望》新闻周刊曾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在全球竞争中具有关键作用。我国科技创新仍存在质量不高、技术“供非所需”等问题,在一些高技术领域,还存在受制于人的技术短板和‘卡脖子’难题。针对科技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仍是横亘在中国自主创新和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国盛证券认为国内科技产业正步入创新、政策和资本三期共振,需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套支持。
补短板主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呼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相关领域就是下一步投资增长潜力所在,就是发展空间所在。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亦指出,新基建是未来发展的短板,新的投资领域是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最佳结合点,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大国重器。
2. 新领域激发新动能
相较于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轨道交通、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为主的传统基建,新基建涉及的领域包括:信息通信、5G等基础网络建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先进制造产业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的数字经济建设;生态绿化、水和大气污染治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文体等民生保障项目;智慧城市、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管理平台数字化等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水利、文卫等农业农村设施建设。
网络属性是新基建当前七大核心领域的共同特点,国盛证券认为新基建在打造科技领域的“命运共同体”基础上,万物互联是未来发展方向。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指出,新基建重点突出在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领域基建投资力度,支持结构转型和产业提升,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
3. 新地区引导新增长
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息息相关,中信证券指出,新基建的聚焦点之一在于扩大城市圈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发展和投资增长空间巨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19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60.6%,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20至30个百分点的差距。
恒大集团任泽平预测,到2042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峰值时,新增1.9亿城镇人口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未来这些人口流入的地区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短缺,适当超前基建,有利于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
此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村区域也具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需求和基建投资空间。
4. 新主体激活新资源
投资主体、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新基建另一项重要的新体现。
投资主体方面,基建投资资金一般来源分为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过往我国传统基建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发债主导,投资主体单一,这也为地方政府主导的融资平台带来隐性债务风险。中央相关会议已定调,新基建项目的加速建设需要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与主体方面,新基建需要拉动围绕前沿科技的资源、装备、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对投资、运营、管理的模式效率要求更高,参与主体也需要更多更灵活。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甚至通过减负降税、增加补贴等方式,吸引创新企业将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等优势,转化入新基建项目中。
多位经济学家和行业专家倡议,新基建投资需坚持市场化方向,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开和明确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不同投资主体一视同仁。此外,未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列入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允许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
5. 新机制提升新效率
新基建需要建立新投资机制,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进一步规范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融资模式。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尤其是市场化机制下整合难度大、短期内难以资金平衡的新基建领域,例如科技产业园区、城际高铁与轨道交通。缓解地方财政债务压力、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还能更好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配置效率;
在公共财政直接投入的基础上,新基建项目涉及的新兴产业需要市政、交通、安全、环境、信息化等多政府部门协同,给予财政、金融、产业等多方位配套政策支持;
通过政策引导、开放准入的方式鼓励民营创新企业、私人资本参股投资,提升效率,并参与相关项目的建设、运营,在诸多发力科技端的新基建领域释放更多活力、发挥更大作用。
规范完善地推动PPP等融资模式:
推进优化PPP法规和政策框架,避免明股实债等风险;进一步加大市场准入放开力度,提高PPP项目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
推出更多优质PPP项目,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运营经验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社会资本更注重投资效率的特质;
积极探索其他类似PPP的新有效机制,吸引更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
三、「新基建」正在撬动多少能量?
目前,随着中央密集发声及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资本亦做出敏锐洞察。据报道,近期在A股市场上,以5G概念、特高压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概念股异军突起,涨幅居前。
传统基建领域对经济拉动作用边际递减,投资增速放缓,催生产业升级需求,新基建被视为投资产出回报更高、撬动更多经济活力的突破点,投资驱动的主要抓手和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央部委、政策性金融支持持续加码新基建
中央层面近期密集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为项目落地保驾护航。例如:
来源:整理自公开信息报道
各地方政府相继部署,抢占新基建先发优势
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的影响,各地方纷纷提高基建投资力度,以提振经济。我们选取了Top10万亿GDP城市进行了梳理,虽然以下计划落地的项目投资规划并不等同于新基建的规模,且投资额度不仅限于今年,但作为国家以及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并或许对预测新基建在各地政策导向下的带动效应有所借鉴。
数据说明:根据2019年各地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和官方资料选取万亿GDP城市;全国及部分地区尚未召开两会,杭州、苏州等城市为分批次公布,因此数据根据目前公开信息整理,以官方最终披露为准。
可以看到基建投资仍是各省市计划投资主基调,交通基建乃重中之重。同时,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已成主攻方向,各地希望通过新基建的契机,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优化中长期产业结构。
新基建的体量能达多少规模
首先我们需要客观看待目前市场流传较广的“34万亿”与“25万亿”的两项数据。
多位经济学家、分析师已指出,这两项数据均为通过汇总各省份出台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清单得出。这些计划投资总金额或将分摊至未来几年的长时间轴上,部分并未公布投资金额的省市采用估算数据,此外新基建项目在这些披露的重大项目中占比未明,因此这两项数据需要理性看待。
关于新基建2020年的投资规模,多家机构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预估测算,综合来看,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达1-3万亿。
国金证券根据从专项债披露的资金用途和PPP项目行业分布分析出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在7%-12%,根据GDP增速及各类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预测,2020年基建投资规模可达15万亿元左右,保守估计新基建2020年规模超1万亿。
来源:数据整理自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国盛证券通过政府投资计划和拆分政府专项债结构估算,新基建占比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计划投资约13%,若2020年落地5亿投资计划,加之撬动的民间资本,保守估计2020新基建投资规模总量会达2万亿元左右。而从新基建产业规划和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测算,新基建2020年相关投资规模将约为1.5-2万亿元。
中信证券梳理七大领域的新基建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增长前景,再加上其他一些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应急物资保障设施、园区物流等类新基建领域,预计今年新基建总投资规模可能在2万亿以上。
中泰证券根据测算,预计2020年新基建规模3.3万亿元,同比增长26%。至2025年新基建保持年均15%复合增长,显著高于基建总体投资增速,预计到2025年新基建规模将增至6.25万亿元。
值得参考的是,恒大研究院指出,当前看来新基建投资虽然占比整体投资规模有限,但未来空间巨大,会有显著的带动效应。随着未来新基建的占比会越来越高,增量贡献会越来越大,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以5G为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
四、「新基建」七大核心领域产业链及市场前景浅析
基于目前新基建在社会认同度较高的界定,我们逐一浅析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七大领域的行业现状、产业链布局、市场前景等要素,希望能够对关注相关领域的投资机构和创新经济企业有所启示,借势跃迁。
5G基建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新基建领衔”,被高层定调为“经济发展新动能”,5G意在打造高速率低延迟的全能网络,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产业的重要支撑。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5G基站建设规模接近16万个,已在50个城市正式开启5G大规模商用。中信建设预测在商用之后的5年里,我国将会至少建设500万5G基站。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曾分析指出,在5G商用初期,网络设备投资带来的设备制造商收入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在5G商用中期,终端设备支出和电信服务支出将持续增长;在5G商用中后期,互联网企业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收入增长显著,成为直接产出的主要来源。
图片来源:华兴新经济基金
华兴新经济基金报告指出,5G时代不断攀升的通信需求、贸易风险更小的国产部件需求以及部件技术的升级需求是供应商的三大增长机会。对投资者来说,也是5G的三大投资主题。
图片来源:华兴新经济基金
国金证券预测2020年运营商将开展5G网络大规模建设,投资规模将近3000亿。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2020年5G相关基础设施投资达3800-4000亿。
中长期,据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1.2万亿元,2030年5G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约3万亿元,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和10.6万亿元。
特高压
据公开资料显示,在我国,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是我国为数不多、世界领先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将特高压输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特高压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是升级换代传统电力运输系统、并打造高效、高速、安全的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一环。
据报道,从上下游产业链来看,特高压产业链包括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还能够推进包括换流阀、电力电子、新材料等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产业链长而且环环相扣,带动力极强。
信息来源:整理自国家电网、国金证券研究所、其他公开信息
2018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加快推进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共涉及“七交五直”12条特高压工程。2018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宣布继续加大“混改”范围和力度,首次向社会资本开放特高压建设投资。近期,国家电网印发《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年内再核准7条特高压工程。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国家在已经规划(包括在建和已投运)的各类特高压项目大概在50-60条之间,意味着仍有大约30条已纳入规划线路在未来有望落地。
国家电网董事长毛伟明近期表示,2020年全年国家电网特高压建设项目明确投资规模1128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整体规模近5000亿元。千亿投资为上下游产业链带来巨大机会。根据特高压2-3左右的建设周期推测,2020年全年投资额至少在 600-800亿以上。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城际高铁、城际轨道交通之所以被称为新基建,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介绍,因为它们近年来吸收融合了我国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动力装置,比如储能、实时供电、充电的模式,一级轮轨的新材料应用,都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另外列车自动的运行和控制系统,运用的新技术比较多。把它当作新基建,是因为大部分新技术都是利用了信息技术或者自动控制的一些技术。
与普通高铁、轨道交通相比,城际高铁距离短,时速一般不会超过200公里,发车密度通常公交化,远远高于普通高铁。而城际轨道交通则是低速版的城际高铁,交通车站较多。
恒大研究院报告指出,加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能够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基础,将成为城市圈的血脉。而城市群都市圈是更具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泛,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
来源:整理自晓说通信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市场空间潜力充足。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19年披露,全国城市轨道交通6000多公里在建规模、4000亿-5000亿元/年的投资规模、800多公里/年建成运营的规模。国家发改委今年初明确,加大对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市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规划建设。银河证券预计目前储备的城轨项目总投资大概约为6万亿元。中信证券预测,城市化进程推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区域结构为投资重心的城际高铁,2020年投资额均达8000亿。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
充电桩产业链主要涉及上游充电桩设备生产商、中游充电运营商、下游整车企业为主的整体解决方案消费端等。
目前我国充电桩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除国有行业龙头外,产业内不断有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初创企业,以及诸多社会资本加入,充电桩行业逐步形成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发展将趋向大功率群充群控,技术门槛提升带动集中度上升。
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近年来增长迅猛,但缺口依然很大。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规划到2020年车桩比基本达到1∶1。公开数据显示,全国车桩比水平已由2015年的7.84:1提升至2020年1月的3.1:1。参照此标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预测,至2030年,我国将存在高达6300万台的充电桩缺口。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根据《2019-2020 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预计2020年我国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私人桩30万台,参考国家电网充电桩中标价格,预计 2020 年充电桩投资规模达100 亿左右。中研产业研究院估算,2020年我国充电桩设备市场空间为1165亿元,2025年将达2378亿元。
大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集中存放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设备的场所,被称为海量信息时代的“诺亚方舟”。据报道,数据中心(DC)按照服务对象可分为三类: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企业级数据中心(EDC)和国家级数据中心(NDC),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中,互联网数据中心依然是大数据中心发展的重点趋势,企业级数据中心和国家级数据中心顺势起航。
来源:整理自中商产业研究院
大数据中心是数字经济的支柱。IDG旗下数据公司IDC行业报告显示,全球数据总量每18个月翻番。据中国IDC圈统计,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增速高于全球水平,但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基数的相对薄弱。随着全球企业数字化进程加剧,在5G、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带领下,数据量将呈爆发式增长。中金判断我国大数据中心行业将持续面临下游企业的强劲需求,平安证券认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加快将倒逼服务器等设备需求。
按照《2019 年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当前中国数据中心每年新增投资规模在1000亿左右,包含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器、网络存储、网络设备等。中信证券预测2020年IDC数据中心投资达600-800亿。
人工智能
据华菁证券解读,人工智能是新形势下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具备同各行各业结合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都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智能化升级。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开放的市场环境、海量的数据资源、强有力的战略引领和政策支持、丰富的应用场景等。
根据华菁证券研报,人工智能产业链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基础层领域硬件发展日新月异,巨头布局开源平台;技术层面向企业级应用,细分领域竞争较为激烈;应用层想象空间广阔,参与企业众多。其中,科技巨头具备数据、技术、资本等优势,将在AI领域进行全方位跨层次布局,引领行业发展。其他企业应注重深耕垂直应用模式,解决行业难点痛点,用智能化手段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模式的创新。
来源:左图数据来自中国电子学会,右图参考华菁证券报告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短期看,将集中于感知智能、结合垂直应用、面向企业级需求、革新数字化程度高的行业将是AI应用的关键特征,智能手机是AI最重要的终端载体。长期看,无人驾驶等AI应用有望带来商业模式的革命,通用认知智能是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产业图谱,来源:华菁证券研究所
人工智能的在经济和战略上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据Sage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为全球GDP带来额外14%的提升,相当于15.7万亿美元的增长。国盛证券预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投资规模将超2000亿人民币。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根据近日工信部公布的2019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工业互联网建设主要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其中,“5G 工业互联网”的方向是首次提出;平台层面围绕新技术融合应用、数据集成应用、模式创新三大方向;安全层面项目数量同比大幅增长。
来源:整理自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科技赋能和数字驱动是产业变革的最大驱动力。工业互联网通过对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企业生产模式升级,从根本上提高全产业链运转效率、生产效率。当工业互联网完成了自身的改造,再跟消费互联网再融合发展,还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伴随零售业、制造业、公共管理等多个行业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降本提效已经展示出初步成果。
中国互联网正“由表及里”,从消费者端向产业端渗透,互联网的增长点也将转向产业端,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也会不断增加,工业互联网逐步步入高速增长阶段。随着政策布局进一步下沉,工业互联网及相关配套加快推广应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中信证券预测2020年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近7000亿元,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约为500-1000亿元。
主要参考资料,特别感谢:
免责声明:
本文件由华兴泛亚投资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连同其任何子公司、关联公司、附属公司或其董事、管理层人员、代理人、顾问或雇员合称“华兴资本”)制作。本文件之目的仅为向接收方提供参考,接收方应根据自身的投资审查及评估行事。
无论在任何司法管辖区,本文件不作为也不应被解释为任何证券出售要约或证券购买的要约邀请。华兴资本不就本文件的内容作出任何陈述或保证或提供任何其他担保。华兴资本并不代表本文件的接收方行事。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分发本文件可能会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或禁止。接收方应在这些司法管辖区遵守所有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
华兴资本不承担因本文件的使用、不当使用、依赖、分发或占有而产生的,应由接收方承担风险的任何责任。未经华兴资本的事先书面同意,本文件或其任何内容不得被披露或用作其他任何目的。如接收方有任何疑问,应向其独立顾问寻求专业意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