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穆庄4座府第之一“中将第”:这里走出了一位抗日名将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2020-10-27

  在昌穆庄的西南一隅,有一座四合院式的客家围屋,名叫“中将第”。这是抗日名将朱为鉁的故居。

  朱为鉁生于1892年,是著名的兵役专家,著有《兵役创办史》《兵役三平原则》等书,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2005年、2015年,分别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中将第”原建于清光绪年间,1927年冬,朱为鉁进行扩建。是一座两进八开间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具有南方客家民居风格,占地面积360多平方米。后因种种原因被夷为平地,2009年启动重建,2011年重建工程全部竣工。2012年10月,博白县政府确认朱为鉁故居为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朱为鉁故居被评为“玉林统战传统教育基地”。近日,记者跟随朱为鉁的儿子、广西大学退休教授朱光葳走进“中将第”,探寻这座老宅的故事。

  遵循原老宅重建,几乎没有现代建筑痕迹

  从昌穆庄的西城门进去,顺着铺设着火砖的村道继续走不到30米,便来到了“中将第”。“中将第”的大门结构与一般客家民居相同,有木门、木门槛、石门墩。大门前立着一面文化墙,上有写着“忠孝节义”4个大字,体现着故居主人的家国情怀。在大门右边,一株老龙眼树枝叶葳蕤、生机勃发,为“中将第”增添了几分生气。

▲“中将第”大门结构与一般客家民居相同。

  朱光葳介绍,重建后的“中将第”与原来屋宅的结构、装饰一样,用料也基本相同。所以,“中将第”虽近年重建,但几乎没有现代建筑痕迹。

  进入第二进大屋,可以看到一扇大型的屏风门。上面悬挂着“朱为鉁故居”5个大字的牌匾,中间的位置则立着朱为鉁的铜像。从屏风门的右边进去,是一口天井。两边的厢房中间各开有一个门口,门口入口处都建有间墙。正是这两面间墙,让这座大屋多了一丝“庭院深深”的韵味。

▲第二进大屋里有朱为鉁的铜像。

  第一进大屋的屋檐下安装着檐板,与大门一样,上面都悬挂着“中将第”牌匾。

  记者看到,“中将第”里悬挂着不少家训格言和民国时期名人、抗日名将的诗联、题字等作品,其中就有抗日名将陈铭枢题写的一副对联:“公德流芳光前裕后世泽孔长,志洁行廉敬恭桑梓造福珂乡。”

  “中将第”旁边,是具有西洋格调的两层小洋楼“映庐”。据介绍,这是朱为鉁在1942年为庆祝母亲邹老夫人80岁寿诞而建的。

  抗战胜利后,朱为鉁曾回来小住

  从军几十年,朱为鉁对自己的家乡和乡亲须臾不敢有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辞官回到老家,在这里居住了一段时间。

  朱光葳介绍,朱为鉁在桂林陆军小学学习时就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于1914年考入北平陆军大学炮科深造。1917年冬毕业后任旧桂系连长、营长、团长、副官处处长、参谋处处长、代理参谋长、第二游击队司令。1926年任第一独立旅旅长、第五师副师长,后转入粤军任新编第一师师长。抗日战争时任军政部兵役司少将司长、兵役署中将副署长等。他悉心研究军事学说,著有《兵役创办史》《日本兵役制度》《兵役三平原则》《各国兵役制度》《兵役与工役》等书。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退出国民党军队,1949年初举家从梧州迁居玉林,先是回博白老家居住了一段时间,后重返玉林城区居住,隐居在当时的州珮乡东村爱日堂内。

  现年90岁的昌穆庄村民朱新方说,由于朱为鉁为官清廉,辞官时没有多少积蓄,回到老家后,不但没地方安顿全家大小十多口人,日常生活也捉襟见肘,还要向亲友借钱度日。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村民们便成立了互助会,捐了100担稻谷给他,帮助他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后来,朱为鉁在旧友的帮助下迁居玉林城区,直至去世。

  曾被国民党残兵霸占为营部

  据介绍,“中将第”曾被国民党残兵霸占为营部。1949年11月底,在国民党残兵败退广西时,国民党曾有一个兵团进驻博白,其中就有一个营部的兵住在“中将第”。据称,当时这个兵团军风极差,经常上门抢村民的鸡、鸭、猪等,连村民家的木门都被拆来当他们的床。当时正值秋收时节,田垌里稻禾成熟,但村民却不敢回来收割。此外,这些兵还到处抓壮丁干苦力活。

▲“中将第”保留着客家建筑特色。

  昌穆庄的村民经过商量后,派人到玉林城区将这个情况向朱为鉁反映。朱为鉁听后震怒,第二天便启程返回博白,找到兵团司令张淦(曾是朱为鉁学生)当面训斥了一通。因为朱为鉁是桂系元老,不少国民党军官都曾是他的部下,听说他回到了博白,这些国民党兵才稍有收敛。

  第二天,张淦派车送朱为鉁回到他老家松旺镇,四处张贴“安民告示”并在朱为鉁家大门口贴上“职员住宅不准驻兵”几个大字,让设立在这里的营部立即撤出并拆除电线。翌日早饭后,驻松旺镇的国民党一名师长带着参谋长及各团长来见朱为鉁。朱为鉁当场就拿出厚厚的村民告状纸给这名师长看,师长等人顿时面红耳赤,无言以对。“那名师长大气不敢出,低着头听朱为鉁训斥。”当时在现场的昌穆庄居民朱光涛说,朱为鉁还告诫这名师长要“体恤民生、不得扰民”。之后,这名师长很快就把霸占民房的驻兵撤出,拆除他们的所有设施,还将关押在学校的40多名准备随军作挑夫的壮丁释放。

  如今,虽然朱为鉁已故去多年,但有关他的故事仍一直在昌穆庄流传。在他的故居中,站在古色古香的门墙背后,似乎还能看到当年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和为民奔忙的身影。

  (记者 王耀前)

  原标题:这里走出了一位抗日名将

  (责任编辑:梁琪岚)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2017年广西青少年围棋锦标赛落幕 玉林代表队夺得5段组团体第一
2017-08-21
真正的“大跌眼镜” 男子用眼镜碰瓷
玉林日报|2017-12-21
猪场现蟒蛇,消防官兵逮住放生
201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