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辐射全国的网信人才培养基地
基地揭牌仪式现场。郭莹 摄
14日,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当天,四川网信云课堂同步发布。
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由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授牌,目前已被纳入全国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库”。基地计划整合省内外知名网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依托、以基地为载体,构建“产研训融合、政企社协作”生态圈,分阶段打造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网信人才培养基地。
“一体两地”布局 共育网信人才
按照规划,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实行“一体两地”布局,在成都和宜宾均设置培训基地,两地一次性培训直接承载量超过1800人。其中,成都培训基地落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按照发展规划,基地将在五年内分阶段打造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创建体系化正规化产业化新型互联网学院。
揭牌仪式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房方表示,基地是“在学习调研中起步开局,在比选优化中落子布局”,以建设模式和运行模式创新为牵引,以激发持续内生动力为驱动,推动要素支撑模式变革、人才培养方式变革、未来拓展形式变革。
“套餐式”培训 课程可按需定制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当下网信人才发展有三个不可忽视的“短板”:党政干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网络社会新技术、新职业、新岗位的空白亟待填补;着眼未来新兴人群青少年的网信启蒙教育亟待突破。
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的教学方向,就是要力补“三大短板”。基地将设置主体班、专题班、研修班、资质班四类班次,以实践、实战、实操能力培养,分级分类开展素能提升和资质培训。
课程设置方面,基地可根据培训对象需求进行个性化课程定制,推出“菜单式”、“套餐式”培训项目。课程内容涉及媒体融合、网络直播、网络安全应急演练、网络综合治理等多方面内容,鼓励学员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交流研讨、实战演练和现场教学夯实技能。
共建共享 探索人才培育新路径
坚持“产研训融合、政企社协作”,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运作模式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引导多方参与。目前基地已聚集整合了省内外知名网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园区等资源,计划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依托、以基地为载体进行运作。
基地配套“一中心”、“一联盟”、“多伙伴”的“1+1+N”支撑体系,包括四川省网信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筹备中的四川省网信人才发展联盟,以及众多省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旨在构建“平台共搭、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学科共建、标准共商”新型互动合作形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舒红平透露,基地将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形、五年建成”整体规划进行建设。今年,挂牌建立基地,同步在学校预留土地上启动网信人才教育园区规划;争取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建设实体性网信人才教育园区。后期学校将携手更多网信园区、网信企业参与基地建设,真正实现高质量校企协同、产教融合。
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公司副总经理任江表示,中电长城网际计划联合集团多家在川分公司,组建以人力资源专家、企业技术专家、院校教育专家为主的专业项目团队服务网信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岗位实训与实习机会,定期向网信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定向岗位招聘,为网信人才培养助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