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点“食”成金用美食撬动脱贫大产业

河池日报 2020-10-13 阅读量 2570

  “壮瑶大席”是大化瑶族自治县的一块金字招牌!寿乡芙蓉鱼、粉蒸鱼卷、鱼羊鲜饺、农家手抓羊蹄、七百弄羊扣、九里香茶鸡……88套佳肴,118个菜品,光听菜名就能让人胃口大开。

  有人说,大化人的嘴巴越来越“挑”, 餐桌上的食材,有越来越多的讲究,“食”的供需两端产业链,激出产业扶贫的火花。

  “民以食为天,‘天大的事情’一定可以做成一个产业,一定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化县委书记杨龙文说。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就这样以“食”为业的大化“美食驱动”战略应运而生。

  “一只土鸡”成大业

  9月11日,大化七百弄盐焗鸡下线生产。原本养鸡只为下蛋吃肉的群众,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家养的土鸡竟可香闻四海,味达三江。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说,食物就像指纹一样独特。七百弄鸡,便是大化众多扶贫产业里的“一树花红”。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实现特色化发展目标,就要有特色化发展的基础条件。所幸,这样的基础条件,大化从来不缺。

  2016年,大化从七百弄的一只土鸡入手,将七百弄鸡作为大石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大力发展。2017年,七百弄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8年评上广西十大“好吃鸡”之一;2019年,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求是》杂志刊发署名文章《精准脱贫调研手记》里写道,“脱贫攻坚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大化县七百弄鸡品牌越来越响……

  兴一业,带一片,富一方。一只平凡的七百弄鸡,大化做成了助推大化脱贫致富的大产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七百弄鸡越过千万重关飞上代表委员们的餐桌。“大化味道”香溢京城,成为消费新宠。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纪委书记李旭练,在首都品咂大化七百弄鸡后,对七百弄鸡美味赞不绝口,并通过朋友圈向亲朋好友推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苏大宝,用阿富汗普什图语,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脸书”上,播发烹饪七百弄鸡视频后,吸粉无数,好评如潮。

  因山而美,因水而秀的大化,与其不可复制的独特自然环境,加上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的瑶族文化, 蕴育了具有大化印痕的生态食材,成为令人向往的康养福地、美食天堂。

  大头鱼、七百弄山羊、七百弄鸡、旱藕粉、黑豆、高山白玉薯……这些堪称平常的食材,在大化人的餐桌上,玩味的花样越来越多。鱼羊韭鲜汤等特色名菜以及“壮瑶大席”、壮族土司宴等特色名宴,从口感、品质,到安全、营养,大化人对餐桌的改造不曾停歇。

  “美食驱动”战略实施以来,大化县引起的新一轮农业革命——打造系列高端生态农产品和富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带动了扶贫产业大发展。2016年以来,该县先后有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大化白玉薯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瑶香里”牌大米、“九娘河”牌沃柑、“金沃妙果”牌沃柑成功通过富硒产品认证。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26个,先后荣获了“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全国生态食材示范基地”称号。

  实际上, “美食驱动”战略拉动着“舌尖味蕾”背后,从种养到销售上市的产业链条迁移,推动着扶贫产业供需市场的消费节点升级。

  “大化味道”助脱贫

  夜晚的红水河畔,灯火通明,黑夜没有熄灭大化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热闹的街道上,美食餐饮店里传来人们的嬉笑声。老板在热情地招呼客人。这是大化县达吽小镇的夜。

  “美食驱动”战略成为扶贫产业融合发展的引擎。大化通过康养美食产业,借助红水河的品牌和资源,做深做透并拉宽产业链条,带动食材种养、产品加工、分级、包装、仓储、冷链物流、营销等各环节的工作,实现区域内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旅游产业格局。随着大化奇石美食文化园、达吽小镇、夜街、水岸廊桥等旅游井喷局面的形成,实现了美食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2018年以来,全县饮食店已发展到1331家,新增从业人员3500余人,相当于成功创办了3家大型企业。

  “美食驱动”战略提振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七百弄布努人家农家乐女主人蓝芳灵透露,每年10月至次年元月,布努人家每星期要向村民收购8头以上黑土猪,其余每星期至少收购两头。去年销售黑土猪近200头,并销售七百弄鸡达4000多羽,销售黑豆、红豆、黄豆达15万斤。

  通过依托资源优势,以美食为媒不断推动现代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业、餐饮住宿业、电商产业的联动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板升乡副乡长花全树介绍,过去该乡生产的白玉薯大部分用来喂猪,现在市场上已卖到一斤四五元。去年,板升乡弄郎村等3个村种植白玉薯2000多亩,亩产超过1800公斤,白玉薯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利器”。白玉薯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大化全力实施的“美食驱动”战略。

  随着“美食驱动”战略成果不断显现,风生水起、蓬勃发展的美食产业,给予干群极大的启发和鼓舞,激发了干群投身干事创业的活力,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

  “每天晚上达吽小镇都会出现熙熙攘攘、人流如潮的景象,‘夜经济’日益红火。今年‘五一’黄金周,安置点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大化达吽小镇运营中心程卿说。

  达吽小镇以美食为媒,将易地扶贫安置与新型城镇化、旅游有机结合,目前已成为河池市最富创意、游客最多、人气最旺、就业最方便的安置点。

  9月19日晚上,在达吽小镇,贫困户贡川乡覃庆妹在忙碌地制作家乡美食——贡川油馍。她说,今年“五一”,她开始在小镇摆摊,“不收摊位费,每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挺好!”

  与覃庆妹相隔不远的摊点,百马乡永靖村六七屯搬迁的村民李桂成夫妇正在忙碌地给游客打包小吃,由于小镇人流不断增多,生意日益红火,夫妇月收入3400多元。

  七百弄乡弄雄村佳禽养殖合作社主人蓝志平,每月为群众供应鸡苗7千余羽。2019年,蓝志平共出栏七百弄鸡3.7万余羽,供应鸡苗8.6万羽。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南宁、百色客商以每公斤60元的价格,都订购不到七百弄鸡。“七百弄鸡品质好,一些客商想长期批量订购,但我没法签订。因为我们的产量不够多,而县内的美食店、酒楼需求量很大。”蓝志平说。

  “美食驱动”动人心

  以“吃”为业,以食兴县,撬动县域经济长足发展,大化在实施“美食驱动” 战略中,找到了破解大石山区的产业扶贫的方法和路径。

  经过4年多的努力,大化以“美食驱动”战略的牵引带动,构建产业发展链,挖掘营销渠道,全力推动扶贫产业的稳步发展,以七百弄鸡等生态食材为原料的康养美食,闻名区内外,知名度越来越高,产品畅销南宁、北上广等区内外市场。

  “大化味道”的声名鹊起,使大化人气不断增加,四面八方贵客涌入大化大饱口福。美食驱动带来旅游业大发展,推动了旅游扶贫、消费扶贫。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 277.5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4.91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

  美食融汇独特的民风民俗,是展示 “美食之乡”风采的一扇窗,光自己“吆喝”不行。大化县深挖当地美食文化,打造大健康美食品牌,通过举办美食大赛、举办生态食材展示展销会、制定美食制作地方标准、鼓励挖掘壮瑶民族传统美食、推出系列名菜名宴——“壮瑶大席”荣获“中国菜·全国省籍地域名宴”称号,打响了“北有满汉全席,南有壮瑶大席”的名声。

  2019年壮族“三月三”,大化举行中国民族美食大联展、康养美食文化节、大化生态食材展示展销会等活动,吸引全国30多个民族群众的热情参与,大家带来了数百种特色美食。

  一“吃”驱动,一兴百兴,品牌、资金和人流熙熙而来。大化立足“美景、美食、奇石,养心、养生、瑶乡”资源优势,在全力打赢极度贫困歼灭战中,提出“美食驱动”差异化战略发展理念,以“美食”为引擎,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为抓手,通过第三产业驱动特色农业、新型工业以及全域旅游的大融合大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提高城镇化水平,从而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河池环江:大喇叭覆盖广 保障防疫之声“进村入户”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0-02-07
金秋送爽,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新规10月“上线”
新华网|2020-09-30
希腊高校今起陆续开学 教育部:学生在校园内必须佩戴口罩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