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华为京东收紧社招?文娱行业的人才是否也应感到自危

融媒观察家 2018-10-29 阅读量 297

  

  文丨达伦糕   来源丨传媒头条(www.cm3721.com)

  眼看着秋天就要过去,无论是天气还是行业风向,这个冬天注定来得有点早。

  “京东全面停止社招,文件已发出”

  “阿里全面缩减headcount(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都不批offer”

  “华为原则上停止社招,以应届生和内部流动代替”……

  就在这几天,接连有媒体爆出阿里、华为、京东三大巨头准备停止社招,缩减人员编制,一时间甚嚣尘上,备受关注。

  影视行业“寒冬”来临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不为人所知的是,最近其实到处也在传“互联网寒冬”。前一阶段包括网易在内的许多游戏公司裁员,最近,这一传言开始波及阿里、京东这些互联网巨头,甚至有传华为已经停止社招。

  消息出现后,三家公司都出面做了澄清,从回应内容来看,显然并没有完全否认有人事控制的倾向,“华为将继续招聘,但是只招19级以上专家,特殊领域不受影响”,这意味着对于应届毕业生可能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阿里的回应是:“以前有,以后仍然会有,而且必须要有,怎么可能没有”、“阿里永远会在人才上投资,且其在人才的持续投入和要求上超过了国内其他任何公司。”

  有心人可以发现,虽然三家科技巨头并非完全停止社招,但是收紧社招的大门却是不争是事实,而且回应中提及的继续招聘的人才也是中高级别有相当行业经验的特殊人才。

  

  无论停招、裁员是否真实,不可否认的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正在下降,国内经济压力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

  互联网的缩招或裁员对文娱行业有何影响?影响大着呢,不如说整个产业的半壁江山都是由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在支撑,就算是互联网本身,其实和文化娱乐行业也早就融为了一个整体——所谓TMT,影视行业其实也有极大的交集。

  从现实来看,影视行业的人才也应该在这一股寒流中感到警惕和自危——这一股“缩编减招”的风向其实早已波及到了影视人才。

  减招传言不断,大佬“中枪”背后确实有难言之隐?

  其实不仅是这几天关于三巨头缩招的传言,互联网巨头裁员的传闻已经传了几个月。

  美图、拉勾网、锤子手机以及滴滴、网易、腾讯等公司都纷纷“中枪”,虽然最终企业都出来喊话辟谣,但是正所谓“无风不起浪”——人事规模的控制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9月初有传言称腾讯将裁员6000人,腾讯公关总监张军急忙出来出喊话:腾讯今年有3000人的社招任务,没空裁员。

  同一时间,又有关于“网易杭州研究院已经开始裁员”的消息,网易招聘发布微博否认,表示“网易各事业部正大规模招聘中”。网易游戏内部人士表示,没有听说过此消息,“一直在招人,工位都快坐不下了”。

  无论停招、裁员是否真实,不可否认的是,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正在下降,经济压力对曾经风光最盛的互联网就业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

  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 6%,首次出现需求的负增长,除互联网/电子商务子行业出现了用人需求下降外,持续火热的网络游戏行业也首次出现了招聘职位数同比下降7%的情况。从猎聘大数据“2018年1-10月互联网新增职位指数”来看,互联网行业出现了企业招聘需求放缓的趋势,大型企业新增招聘需求明显缩减。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也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曾经热门的互联网 / 电子商务行业就业景气排名,继2018年一季度下降为第二位之后,二季度进一步下滑至第三位,远低于去年同期。其所属的IT/互联网这一大行业也出现了全线需求下降。

  从现实情况来看,抛开整体经济环境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互联网人口和流量的红利本来就处于逐步衰减中,行业利润受到相当程度挤压,因此人力结构的调整被认为是公司控制成本的最佳手段——在这样的时间点去控制人力成本的结构,缩招也好,简编也好,停止社会招聘也罢,其实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方法。

  更何况,许多互联网公司或者头部企业的薪资结构在所有行业中一直也是居高不下,假设股价一直下跌,主营收入又在下降,现金流也开始不如往年那般丰裕,那么控制人力成本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好方法。根据华为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其用在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上的费用达1402.9亿元,同比上涨15.11%。按照目前18万员工计算,华为人均年薪达77.94万元。

  78万元是什么概念?基本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10倍还多,一旦华为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那么作为财务决策者可以想到的几个优先措施就一定是将这个平均薪资给压下来。

  从种种迹象来看,虽然各大企业都在否认有裁员或者控制人力的存在,但是其背后背负的业绩压力和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如果真的开始减少社招和控制人力成本,没有人会惊讶,这不过是一种普通的企业自救行为。

  影视行业受到波及?其实裁员和缩减已是家常便饭

  阿里爸爸、腾讯爸爸都要控制人员规模,那么A和T投资的影视企业是否能够幸免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更何况,影视行业的裁员和缩减其实已经提早来到,而且几乎是人尽皆知的现象。

  曾经有业内人士对媒体大胆透露:“光线最喜欢裁员,万达、华谊的人员流动性最大,其他影视公司也同样在这两年面临较频繁的人员变动,电影圈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光线的裁员确实在行业中是出名的。从2015年到2017年,光线连续三年裁员并且调整薪资结构,每年暑期均有10-15%的裁员计划。2016年9月,光线传媒传出裁员20%的消息,这是继2015年“重组电视事业部”、2016年“先看网络的战略调整”后,第三次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当时有媒体报道说,经过这三次大规模裁员,光线传媒的员工数量从541人降至250人以下——真实的数字有可能更低。

  

  光线的裁员在中国影视行业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倒并不是其裁员规模有多大,而是每一次裁人几乎都是大张旗鼓,不怕媒体报道。这样的公开坦诚反而体现出光线对于“人力结构调整能给业绩提升带来利益“的清晰认知。

  2017年开始,一线公司中包括万达,华谊,甚至原来的乐视影业,都因为形势变化而出现多次裁员,当然和光线不同,无论是规模上还是媒体报道上都是“低调无声”。

  搜索历史资料可以发现,真正能和光线比肩,同时又是一线头牌公司大规模裁员案例的要属东方梦工厂。2014年巅峰时期,该公司员工超过250名,但是经过3年调整,2017年员工已经少于100名,当年度就一口气就裁员40人,而今年总员工人数又有所降低。

  话说回来,除了这些公开的消息,或者坊间可以验证的传言,真正影响中国影视行业的人事调整风暴,更多还是发生在中小企业和底层员工身上。

  今年观众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剧荒,其背后透露的就是因为影视行业受资本退出影响,剧组流失严重,大批项目停摆,导致剧组人员大批失业或待岗。

  根据脉脉智库的行业报告,数量上,去年7月18日-7月25日周期内剧组数量为36个,今年7月17日-7月24日周期内剧组数量为26个,数量明显减少,这些最先影响到的就是群演、武行等基层人员的工作。没有了剧组,到哪里去务工?

  除了剧组之外,底层人员密集的另外一些领域包括游戏,动漫和特效。从各方报道来看,这些领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人力密集同时竞争又十分激烈的行业,人员的流动几乎是家常便饭。

  据资料显示,在58家动漫网游类新三板挂牌企业中,2018年半年报显示员工人数有所增加的只有19家,其余37家均显示员工人数明显下降。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关于网易、腾讯等企业的裁员传言也是不断传出,虽然公司的PR部门都做出了否认,但是报道显示“一些边缘项目的非技术性人员确实在大量流失”。游戏部门的业务水平下降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近一年多以来新游戏无法获得牌照导致许多公司苦不堪言。

  对于这些游戏公司而言,它们都是通过游戏来获取现金流,以此来维持其他业务的正常运转。一旦游戏业务量下降,那么流动资金的减少就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利润的进一步下滑,控制人员成本就成了必然的举措。

  游戏公司、动漫公司,以及特效公司因其业务的特殊性,所谓裁员也有其特殊性。很多公司都是采用工作室形式和项目进度,要裁员都是裁一批。即便是公司内部,各个组之间也存在着残酷竞争;一旦你的目标没有达成,或者是产出和投入之间不协调,那么被劝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

  因此,这些板块的裁员规模其实要比影视公司来的更大,更频繁,只是由于对外的一致缄默,所以至今依旧无法了解他们真实的人员进出情况。

  结语:人走茶凉是正常现象

  目前有多家媒体报道,“部分影视和游戏企业可能考虑裁减多达70%的人员,甚至有些中小公司创始人给HR下达了国庆节前裁员30%的艰巨任务。”另有媒体称:“一家1000余人的新媒体公司,已计划裁员20%-30%,同时严格考核KPI,明年底前停止一切新项目,砍掉半年内看不到盈利的项目。”

  种种迹象表明,文化娱乐的各行各业要么就是在裁员精简,要么就是在减少以往招人的规模。

  平心而论,类似阿里、腾讯这样的超级头部公司应该还不至于会落到大幅裁员的地步,对外的招聘也一直会进行,但是相比于往年的招聘力度确实有了明显的下降。到明年年初各家公司报出2018年年报时,相信大家会看得更清楚——到底哪些公司的员工人数实际出现了大比例下降。

  

  当然,我们也必须直面一个现象,那就是——人走茶凉是行业正常现象。不仅是在中国,就算是在美国,包括迪士尼在内的六大影业,甚至网络流媒体巨头Netflix, Youtube等,在发展史上也是动辄出现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就在上个星期,曾经被多家中资企业追捧的VR/AR领先企业Jaunt就宣布裁员,而且是把一整个VR业务都关闭了。

  所以,裁员也好,缩招也罢,按理应是文娱行业的正常现象。只不过作为一名从业者,必须对于大环境和行业风向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究竟当下是公司对人员配置的重新合理化组合,还是经济形势下的被动选择,每一个人都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当然,真正的王道还是在于让自己成为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或缺的价值环节,那么无论怎样的变化也不会危及到自己的“饭碗”。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丨传丨媒丨头丨条丨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微信号:cmtt6636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十四五规划中的智慧城市与城市科技要点
2021-03-14
中国北斗卫星强势逆袭 导航精度之高甩美GPS十条街
万象观察|2019-06-19
第一届中国(贵港)国际富硒功能农业大会将于12月6日举行
国际在线·广西|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