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穿越”民国 老长沙人上哪“买买买”?
如今,“11.11”这个平凡的日子已被线上线下的商家们打造成了“购物狂欢节”,在这个日子,不参加这场红红火火的抢购大潮,似乎还有些跟不上潮流。
回到民国时期,没有电商和”购物车“,老长沙们是在哪里如何享受购物快感的?他们上哪儿“买买买”?又在为了什么“剁手”?
逛逛民国长沙最热闹的街
1927年(民国十六年),政府官员划定了长沙市的界址,东抵湖迹渡,西抵对河岳麓山,南抵金盆岭,北抵新河。当年,城南为住宅区,东北为工业区,城北为商业区,行政区域选在商业区中,同时,还有岳麓山一带被划为文化区和风景区。
(这是民国时期的长沙城,这个位置是司门口,解放路与黄兴路的交接处)
八角亭、司门口、红牌楼一带是当年最繁华的地域,“建筑多仿西式,行人杂沓,景象殷阗。”
民国时期的中山路。
修建了19年的中山马路横亘城中,借鉴了上海街道的风格,是当时长沙市的新式街道。北门正街是当时城内北部的中心市场,坡子街也是货品集散的市场,商店林立、商贾云集。当时,南正街、司门口,洋货杂货商店最多;走马街、青石街、青石桥,鞋店最多;南阳街、府正街、玉泉街,书店笔庄最多;药王街,照相铺最多……时任国民政府方域司司长的地理学家傅角今编著<<长沙市志略>>时描绘了当时繁盛的长沙城。“(长沙)将来之繁华,屈指可待也。”傅角今写道。
民国时期的一名磨刀匠,他正通过吹喇叭来招揽顾客。
爱美是女人们的天性。民国时期的长沙,虽不是时尚前沿都市,但美容与护肤已经成了许多摩登人士的生活方式和娱乐社交。
清末民初时期,化妆品和美容品以洋货为主。1870年就已输入上海的美国纽约化妆品牌子林文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欧美化妆品。此后,法国、英国、美国各种化妆品牌相继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比如西蒙香粉蜜、夏士莲雪花、司丹康美发霜、巴黎素兰霜、曲线安琪儿、培根洗发香脂水、力士香皂、李施德林牙膏……八角亭的百货商店里应有尽有。1929年12月1日,湖南<<大公报>>打出了一则先施白兰霜的广告,一妙龄女子,一手托住下巴,一手扶着一巨瓶“先施白兰霜”,想必有不少爱美女性看见广告,又要忍不住“剁手”了。
全省最大的国货商场——国货陈列馆
1932年刚落成时的国货陈列馆
国货陈列馆位于今长沙市中山路,即今中山路百货商场的所在地,始建于1931年。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为提倡国货,下令各省成立国货陈列馆。
国货陈列馆营业厅
新建成的国货陈列馆,分为前、后两栋。前栋为一仿欧洲古典列柱式建筑,后栋为平房,均为商场。商场后为附属建筑,分别为银宫电影院、三和酒家、华中理发店和图书室、健身浴室、锅炉房等,亦是建筑新颖,与主体大楼浑然一体,其内部的装修设施,都是第一流的。新开业的国货陈列馆,楼层高阔,面积甚大,夏季满堂电扇,冬令则装有暖气,四季宜人。前栋一层为商场,招商承租,但一律限售国货。二、三层则陈列全国各大城市的名产国货和本省各地区的特产,以供参观及为客商服务。
国货陈列馆的建成以后,很快成为长沙乃至全省最大的国货商场,一时轰动全省,在国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曾有不少来自省内外的人前来参观。1932年10月,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湘,曾来馆视察。宋美龄听不懂长沙话,刘廷芳在旁用英语为之向导介绍。
(来源:访古湖湘、华声在线、潇湘晨报、快来看历史百家号等,新湖南客户端综合 图片辑录整理:陈先枢 梁小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