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之路烙上“实干”脚印

国际在线·广西 2019-07-15 阅读量 442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骆秋妤):柳州鹿寨县石门村世代流传着养蚕技术,奈何地处偏僻,山路崎岖、泥泞,村民们辛勤劳动也无法养家糊口,加之医疗条件落后,不少农户因病致贫。如今,致富之门豁然打开,外面的企业主动上门谈合作。偌大的反差,皆因一条条长长的水泥路。“2017年初,我们这里开始全面通水泥路,同时政府大力扶持桑蚕产业,现在村里的贫困户都找到了生活的目标。”7月12日,鹿寨县黄冕镇副镇长黄诗文在该镇的石门村产业扶贫示范园前说道。

 

黄冕镇石门村产业扶贫示范园 摄影 骆秋妤

  不仅是石门村,整个鹿寨县,扶贫重扶志,大力发展产业,唤起群众自力更生的“洪荒之力”。鹿寨县位于广西中部,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这里随处可见的石山、溶洞和石林也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文”“生态”兼备的独特优势,让鹿寨县政府有了新的扶贫点子:“苦熬不如苦干。”据2016年末数据显示,这里有汉、壮、苗、瑶、回等34个民族户籍人口共计41.12万人,贫困村22个,2016年,政府在农村投资,群众跟着投工投劳、捐款凑钱,开启“实干”之路。

  发挥桑蚕小镇特色产业

  7月12日,迎着蒙蒙细雨,黄冕镇石门村村民韦栋武开始了上午的工作,采桑、喂蚕;下午还要去看看甘蔗、桉树和刚挂果的沙糖橘。“以前收入只能靠种桑养蚕,现在还有甘蔗、橘子、桉树,到了冬季桑叶没有了,还可以种植香菇,脱贫不成问题了,但我还想致富。”韦栋武在自家的养蚕基地里说出了心里话。

  2016年夏天,雨后的黄冕镇笼罩在阴暗中,韦栋武骑摩托车搭载妻子从集市返家路上跌倒在了村口,这一跤,摔伤了妻子,跌垮了整个家。“当时还是泥路,我和我老婆都摔跤了,她摔断了七根骨头。”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贫困户”的帽子落在了韦栋武的头上。为了让妻子能够得到有效治疗,同时让正读高中的两个小孩安心读书,韦栋武急在心里。

  种桑养蚕是石门村的优势产业,黄冕镇党委、政府结合该镇种桑养蚕特色产业,规划建设石门村扶贫产业园标准蚕房,鼓励当地村民加入基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蚕。

  “养蚕没有想象中的简单,蚕宝宝容易染病,对环境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成蚕在吐丝的时候如果受到惊吓,就会停止吐丝,丝断了,就不值钱了。”听说政府投资建设蚕房基地,韦栋武第一时间表示愿意加入。

 

标准化蚕房内部 摄影 骆秋妤

  蚕房建设规划占地面积8480㎡,采用钢架结构,运用轨道喂蚕、自动化上簇、水帘空调补湿降温等技术,提高桑蚕养殖效益。“标准蚕房项目按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运作,共有17户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8户。”黄冕镇副镇长黄诗文说,“每座大棚批产茧量达400斤,每年养9批大蚕,按2018年茧价46元/公斤左右来算,每座大棚年均产值可达9万元。整个产业园年产值可达153万元。”

 

器械采茧工具 摄影 骆秋妤

  通过产业扶贫的辅助,截至目前,石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万元。标准茧房在石门村取得显著成效后,黄冕镇政府大力推广小蚕共育、自动上簇营茧、器械采茧、水帘空调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河雀屯、石门屯、樟底屯大棚养蚕示范基地,成立了3个大棚养蚕合作社,打造了5个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千亩“高产优质桑园栽培示范区”“小蚕共育示范区”“大蚕标准化饲养示范区”等。

  石头缝里的甜蜜事业

  中渡镇高坡村是鹿寨县22个贫困村之一,位于鹿寨县正北方,距县城48公里,总人口1588人,贫困户150户481人,拥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山水地貌,石山多,田地少,地下水丰富,地表水不足。是全县贫困发生率最高的一个贫困村。

 

中渡镇高坡村在石头缝里种植柑橘 摄影 骆秋妤

  今年41岁的黄兴驰是高坡村一名普通农户,和母亲及其余两兄弟一家四口人生活在一起。由于缺少土地、房屋破损严重、家庭收入较低等原因,2015年,黄兴驰家被识别为贫困户。“我是2015年开始回家发展的,当时我哥和我弟身体不好,我妈也老了,我在广东那边没办法照顾家人。”黄兴驰说。

  为了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黄兴驰找到了高坡村村支书雷世鸾,希望加入开辟石山种植队伍。在了解了相关政策后,黄兴驰在自家的石山上进行开荒。“我种柑橘之前,这片山都是石头和杂草,当时也没有钱去请工人,就自己每天来开一点,一点一点把杂草都处理干净。”2015年对于黄兴驰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新的起点,这一年,他挑起来家里的重担。

  2016年春,黄兴驰与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在贫瘠的石头缝里种下了一个个希望——果树苗,同时充分利用新种植果树间的空地,套种南瓜、西甜瓜等农作物。

 

黄兴驰在给果树打药 摄影 骆秋妤

  “以前我们没有钱,也不懂技术,村里的大片石山基本丢荒,一些村民会种上一些不用过多打理的桉树,但受限于黄泥路进村的交通条件,总体收益也不好。”村支书雷世鸾介绍,村民种植桉树给了她很大的启发,既然可以种树,那不如种果树。道路通屯后,雷世鸾动员所有的贫困户一起参与果树种植,在石头缝里打造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

  路通了,果树也有了,销路又成了雷世鸾面对的一大难题。2018年,一位来自江西的水果收购商意向承包高坡村的柑橘和西瓜,计划在当地建立水果厂和冷冻库。“现在我们村所有的果树大约有七千亩,参与种植的贫困户手上都有十到二十亩左右,总产量非常大,怎么卖出去是个问题。”雷世鸾介绍,2018年9月,高坡村将县政府拨款的50万元集体经济启动资金正式入股到硕丰水果厂,股份占比27%。

  “我现在种植的所有瓜果都是直接由硕丰水果厂收购的,闲暇时候也可以去水果厂做点临时工,长期工做不了,因为我要打理果树,还要照顾家人。”黄兴驰的果园日渐规模。建在村口的硕丰水果厂不仅为种植户解决了销路问题,还提供就业岗位。“以前种植户自己运送水果出去,成本很高,有时候卖的不好,路途也远,运费不划算,硕丰水果厂大约每年为我们村节省运费20万元。”雷世鸾说道。

  今年,黄兴驰共种植了4亩南瓜、8亩西瓜,同时种植了四年的15亩果树也进入了挂果期,预计产会达到6万斤,预计年纯收入达15万元。像黄兴驰这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勤劳致富的年轻人,在高坡村还有很多。

  农旅结合促发展

  鹿寨县中渡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秀美的自然景观,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2016年2月,中渡镇大兆村开始创建“寨美一方”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

  “我是2015年开始种植荷花的,当时种了8亩,主要是卖莲子。”覃廷明是中渡镇大兆村的普通村民,家里7口人,5个小孩在上学,他和妻子靠种植业养家糊口。

  覃廷明家只有两亩地,2015年前种植水稻,一年两季,亩产值约1500元,家境贫寒。2015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后,覃廷明响应政府号召,改种荷花,为了扩大种植,他租了同村村民的水田6亩,和妻子一起经营种植业,所得收入勉强够家里开支。2016年,中渡镇创建“寨美一方”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后,覃廷明家再度响应号召,种植太空莲,九品香莲,茶用皇菊花等,配合打造“祥荷乡韵”示范基地。

 

“祥荷乡韵”示范基地 摄影 骆秋妤

  “现在荷花种植效益越来越好了,我以前租下来的6亩地,种完这一季,户主要收回去了。”覃廷明说,“种完这一季荷花,我也打算把自己的两亩地租给别人。”目前,覃廷明妻子在一家客栈上班,家里已有两个孩子大学毕业,2017年脱贫后,覃廷明家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据了解,大兆村原有贫困户45户,“祥荷乡韵”示范基地建成后,农户增加了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农户除了出售莲籽外,还可通过基地带动,以入股、务工、自主经营等方式,发展旅游服务业,截至目前,已有19户贫困户成功脱贫。示范区农户有的新建房屋,有的筹划建造客栈,呈现新农村面貌。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震撼全美国!特斯拉做梦都想要的科技,被清华大学生“白白糟蹋”
万象观察|2019-08-12
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专家委员会成立
万象观察|2019-05-08
广东对欧盟和东盟贸易快速增长
万象观察|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