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苦行僧” 书苑“传经者”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20-08-26

杨君生正在创作书法作品。

杨君生的书法作品。

杨君生的书法作品。

  艺术爱好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是“技道合一”!技者,既成之法度;道者,个人之修养!入古得其法度为技,守静悟其精奥为道!北流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军旅书法家、桂林南方书画院副院长杨君生,数十年来恪守入古守静的法则,辛勤耕耘,大胆践行,不断创新,善于总结,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目前,杨君生出版有《杨君生书法集》《杨君生小楷金刚经》《杨君生书法散论》《杨君生行楷书新春佳联》《杨君生行书吉庆佳联》《小学生练字帖》《名人名言钢笔字帖》等专著。

  爱上书法 刻苦练习

  1965年,杨君生出生于北流市。杨君生上小学前,母亲把哥哥用过的作业本中剩余的空白页用剪刀一张张剪下来,然后再用针线缝成一个比巴掌略大的小本本,郑重地说:“君仔,拿着!你很快就要上学了,要好好读书,好好写字,将来才能有出息!”他的母亲不认得几个字,但他从母亲的眼神里读懂了她对儿子的企盼。

  上小学后,杨君生越来越沉迷于练习写字,并且越写越好了。班上每一期的黑板报基本上由他一个人包揽,这成为杨君生练习写字和自我展示的平台。

  杨君生高中毕业后,入伍到海南边防服役。在部队里,尽管每天的训练十分辛苦,但杨君生从没有间断过书法练习。

  有一天,杨君生应邀帮部队一位文化干事搬家,在丢弃的废纸堆里发现一本王羲之的字帖《乐毅论》,尽管这本书残缺不全,他还是如获至宝,认真学习,用心揣摩,进步很快。

  当时,练字最发愁的就是没钱买墨。后来,杨君生发明了用营房前的黄泥搅浆练字。每当饭后及训练间隙,他便拿起毛笔蘸泥浆在水泥板、石头上狂练,居然博得战友们连连喝彩,这也算是当时连队的“达人秀”了!

  不随流俗 独具一格

  1984年,杨君生考上了桂林陆军学院。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于1987年毕业,并被分配到海南工作。1992年,他以干部身份考入中级指挥院校南京政治学院深造。毕业后,因文艺才能出色尤其书法在广州军区崭露头角被调入桂林陆军学院,并从事基层文化教学工作。

  在文化名城桂林、南京等地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熏陶下,杨君生如鱼得水,恣意畅游。他先后师承麦华三、启功、武中奇等名家,逐渐领悟到“师古不见辙迹”的深意,明白了仅仅对书法进行临摹与继承是远远不够的,艺术需要创新,书法亦然。渐渐地,杨君生的书法作品形成了苍劲有力、洒脱自然的风格。

  杨君生注重基础,诸体皆能,风格各异,尤其是在小楷方面,用功甚勤,成就最大,其作品或典雅闲逸,或灵动多姿。杨君生认为,小楷创作应以静、雅、趣、洁、巧为上品。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学习小楷尤应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专攻小楷的同时,也应临习篆、隶、魏、行、草及榜书。因为练篆、隶,可补小楷古拙不足;练魏碑,可补小楷变化不足;练行草可补小楷灵动不足;练榜书,可补小楷气势不足。书法之中,以小楷、狂草及榜书为最难。狂草难在瞬息万变与反应敏捷,榜书难在胆力过人,而小楷难就难在一个“静”字。可见,小楷艺术水平的高低,并非仅仅在技法的苦练,最后的胜利原来在修心。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这是杨君生非常喜欢的一副对联,这也正是他习书生涯中一直秉持的理念。

  如今的杨君生正值书法创作的盛年,其书法技巧愈发纯熟、书法意境愈加高远。远观其作品如春雨涵润,润而不肥,处处通灵;近观其作品,如清风拂面,疾而不厉,处处醒透。

  据统计,近十年来,杨君生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书法、书论200多幅(篇),曾两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多次参加全国、全军书法展赛且均获奖;曾多次应邀参加中韩、中日书法作品交流展。

  传道解惑 培育人才

  从桂林陆军学院退役后,杨君生近年来开始开班授徒,致力于培育书法人才。杨君生要求学生要深入一门,吃透一本字帖或一家风格,方可换帖。他认为,学习书法是一辈子的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毕其功于一役。尤其是不可名利心太重,否则,心浮气躁,于身于心皆无益,更难有大成。

  原标题:军营“苦行僧” 书苑“传经者”——记北流籍军旅书法家杨君生

  (责任编辑:钟勇)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超20亿元信贷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中国工商银行玉林分行彰显国有大行责任担当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8-10
玉林市举办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优秀护士表彰大会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9-04-26
市场回暖 玉林黄鸡发力供给侧
20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