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发展的若干意见

广西新闻网 2019-06-27 阅读量 135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于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9年5月20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总目标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政府引导、统筹推进,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密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专项规划,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努力把珠江-西江经济带(以下称经济带)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区域深度合作的示范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经济带(广西)现代化经济体系快速发展。广西沿江11市经济总量达到2.3万亿元,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1.5亿吨,产业合作更趋紧密,沿江城镇带布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粤桂两省区合作深入拓展,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到2025年,经济带(广西)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广西沿江11市经济总量达到3.3万亿元,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基本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为主的高质量交通骨干网络,沿江新型城镇群更趋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大湾区腹地作用进一步发挥。

  到2030年,经济带(广西)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高附加值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形成,沿江新型城镇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良,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大湾区与泛珠三角区域深度合作的示范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构建全面对接大湾区高效便捷的互联互通体系

  (三)加快构建现代铁路网。坚持客货并重,构建连接粤桂两省区的铁路运输大通道,积极融入大湾区2小时通勤圈。争取国家规划建设南宁经玉林至深圳、南宁经合浦至湛江、桂林经玉林至湛江等直通大湾区的高速铁路,协调加密我区开往大湾区核心城市的高铁动车;加快实施柳州经梧州至广州、柳州经贺州至韶关、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电气化改造等粤桂快速直达货运铁路,加快岑溪至罗定等既有铁路扩能改造。大力推动铁路“最后一公里”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海铁、水铁、公铁、空铁联运物流网络。

  (四)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实施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以南宁市为中心,打造出省出边出海主干线,实现到周边区域大部分中心城市双通道连接,相邻设区市之间有高速公路直连,设区市与所辖县(市)之间有高速公路通道,以及县县通高速公路。加快实施巴马至贺州、玉林至湛江、贺州至连山、昭平经苍梧至广宁、韶关经贺州至桂林、南宁大塘经浦北至信宜等直连大湾区的高速公路,进一步加密对接广东的省际通道。加强高速公路与重要港口、铁路枢纽、机场、产业园区的衔接,增强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能力。

  (五)加快建设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加强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干支流航道和港口建设,提高船舶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南宁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贵港二线、大藤峡水利枢纽等船闸,以及百色水利枢纽、龙滩枢纽通航设施等项目建设,推动右江、左江等支流航道升级改造,打通贺江等支线航道,形成西江干线达3000吨级以上、支线达500吨级以上的“一干七支”高等级航道网络。加快推进梧州、柳州、贵港等港口资源整合和跨区域联盟,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规划建设平陆运河,推进江海联动发展。建立健全珠江-西江航运发展高层协调建设机制,联合广东省争取国家将珠江-西江航道建设纳入中央事权。

  (六)着力构建空中国际国内大通道。优化机场布局,提升干线机场服务功能,加强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加快建设南宁国际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改扩建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枢纽功能,建成国际国内重要旅游机场。积极推动百色机场迁建列入国家近期计划并加快实施。加快建成玉林机场,推动贺州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优化航线网络,加强南宁、桂林等机场与大湾区主要机场的航线合作。积极创建国家级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力建设桂林空港经济区、柳州空港经济区。

  (七)加快建设信息互联互通网。扩大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建设,加快推动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试点布局,到2020年底实现全区城区和乡镇4G网络连续覆盖,设区市重点核心区5G网络成片连续覆盖。加快推动南宁、玉林5G组网试点,力争2020年前在全区实现商用。建设西江船联网北斗智能终端及其应用服务系统,推动形成空天一体化的西江水运物流信息网络。争取建设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优化建设南宁至广州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积极与大湾区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

  (八)加快建设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网。进一步优化发展火电,加快完善梧州、贵港、柳州、百色等市沿江煤炭储运配送设施,加快天然气直供园区和大用户企业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带(广西)变电站布点,推进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电站,加快在南宁、百色等市新建或扩建一批输变电工程,推进县域220千伏站点全覆盖,优化220千伏主干网。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有序开发新能源。积极推进滇黔粤桂能源合作项目建设。

  三、推进与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

  (九)推进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加强与大湾区产业融合、互补、联动式发展,联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国供应链。依托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合作载体,精准对接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现代林业加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主动与大湾区大数据、大健康、大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大湾区城市在广西建设发展“飞地经济”和“科创飞地”。重点推动南宁、柳州、桂林、梧州、贵港、贺州等市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市开展深度合作。

  (十)推动特色工业转型升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糖、铝、机械、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二次创业”。优化沿海沿江钢铁产业布局,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钢铁高质量发展基地。进一步提升崇左、来宾、贵港、南宁等市糖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南宁、百色、河池、梧州、玉林等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延伸贵港、梧州、柳州等市碳酸钙、装配式建筑等建材产业链,打造千亿元绿色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支持梧州市、贵港市提升发展内河修造船产业。推动贵港、崇左、南宁等市创建国家级木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培育形成以现代家居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鼓励柳州、贵港等市与广州、佛山等市开展制造业合作。

  (十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南宁、梧州、桂林、玉林、贺州、来宾等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积极研发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加快建设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玉林中滔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南宁城市轨道车辆组装等项目。重点支持柳州、河池、百色、来宾等市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贺州、崇左、梧州等市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支持来宾三江口港产城新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支持柳州、南宁、贵港、来宾等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四、加快推进与大湾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十二)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对接联动。不断加大对企业技术 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力度。鼓励我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大湾区相关单位合作共建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我区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与大湾区相关园区合作,加快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发展。

  (十三)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带与大湾区共建共享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吸引内地与港澳科研、创新创业各类人才和资源在经济带集聚。加强珠江-西江水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金属尾矿资源高效利用和安全处置、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壮瑶民族医药新产品创制、非粮生物质能源等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攻关,共享研发成果。

  五、加快发展与大湾区对接的现代服务业

  (十四)推进现代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强经济带沿线机场、港口、口岸、高铁车站等集疏运衔接配套,推动物流与交通运输和制造、商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南宁、柳州、桂林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其他物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力争将南宁国际铁路港、国铁凭祥口岸物流中心、柳州南铁路物流中心建成国家级物流园区。加快推进来宾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大力支持大湾区企业在经济带投资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

  (十五)大力发展面向大湾区市场的健康养老产业。大力发展以康体健身、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为特色的健康养老产业。加快建设巴马、金秀等世界长寿之乡,积极推进贺州黄姚古镇创意文化旅游、金秀瑶都生态养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项目规划建设。鼓励和引导粤港澳大型健康养老集团到广西兴办养老机构、养生小镇及康养综合体,共同开发养生养老旅游连锁服务模式。

  (十六)推动与大湾区旅游全面对接。深入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区、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设。加快建设南宁、柳州、梧州、百色、贺州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以及河池市生态旅游基地,大力支持来宾市发展全域旅游。联合大湾区进一步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娱乐等旅游业态,做强旅游品牌,联手打造一批旅游文化品牌和精品线路,推动建立经济带旅游联盟。

  (十七)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对接融入大湾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鼓励桂港两地金融机构通过股权转让、合资基金、产权置换等形式开展合作,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我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港澳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打造涵盖跨境资金清算、融资、担保等系列金融服务产品。对标大湾区先进模式,进一步完善广西北部湾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职能。

  六、积极发展服务大湾区的现代特色农业

  (十八)建设面向大湾区市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快建设百色高新技术开发区、粤桂合作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等合作平台。鼓励和引导大湾区社会资本投资我区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在贺州、南宁、贵港、玉林等市打造一批面向粤港澳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园子”基地。在西江沿岸重点发展“双高”糖料蔗、健康畜禽养殖等千亿元产业和标准化蔬菜等五百亿元产业,以及桑蚕、道地中药材等百亿元产业。

  (十九)提升特色农产品品质。创新培育 “三品一标”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稳步发展“桂”字号地理标志产品,精心培育壮大“百色芒果”、“横县茉莉花”、“梧州六堡茶”等一批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产品品牌。鼓励和支持相关设区市、县(市、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和产业型特色小镇。

  (二十)加强农业国际合作。鼓励我区优势农业企业与大湾区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育种、新产品研发、市场培育、种养基地建设。支持百色、桂林等市有条件的农业科技园区与大湾区共建面向东盟的技术示范和合作应用的项目载体。

  七、加快建设对接大湾区的开放合作支撑平台

  (二十一)加快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广东省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扎实落实相关政策文件。支持试验区继续推进“园中园”开发,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试验区建设成为大湾区政策延伸的平台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平台。

  (二十二)着力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以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和项目为载体,着力构建以高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加工制造、大健康等产业在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试验区广西园集聚,打造粤桂、黔桂特色产业带、旅游带和城镇带。支持大湾区企业多方式参与建设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

  (二十三)建设好广西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深化桂港澳经贸领域合作,用好用足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政策,在商贸物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对接大湾区的平台。出台扶持广西CEPA先行先试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跟踪落实工作机制,促进桂港澳产业合作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大力支持港澳企业参与跨省跨境合作园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建设。

  八、提升珠江-西江新型城镇群建设水平

  (二十四)大力提升南宁核心作用。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支持南宁市在财税、金融、科技、城乡融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积极拓展与广州、深圳及港澳地区在智能制造、空港经济、现代金融等产业的对接合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南宁五象新区,做强“中国绿城”品牌,加快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打造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首府都市圈和引领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二十五)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广西“东大门”(梧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城(贵港)、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新高地(来宾)、现代制造城(柳州)、国际旅游胜地(桂林)等一批对接大湾区的特色城市。有序推进百色、崇左、河池等市优势资源开发,加快建设右江河谷城镇带和沿边经济带。鼓励和支持经济带中心城市与沿海城市在基础设施联通、物流体系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以及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大力促进江海联动发展。

  (二十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标大湾区先进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策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自由流动机制。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九、推进珠江-西江生态廊道共建共享

  (二十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着力加强百色、河池、崇左等西江上游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升级发展。搭建与大湾区联防联治工作平台,加强生态安全监管合作。

  (二十八)加强岸线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实施珠江-西江水资源保护联合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贺江、九洲江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推进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治。

  (二十九)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引导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严格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大节能降耗挖潜力度。大力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

  (三十)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水功能区达标评价和考核体系,确保跨省界(市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不低于90%。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等治理机制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和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建立粤桂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工作机制。

  十、推进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三十一)深化教育文化合作。充分发挥南宁、桂林、柳州等市的高校优势,推动与大湾区建立和完善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经济带城市与大湾区联合开展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将“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活动延伸至广西。

  (三十二)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鼓励粤港澳企业在广西建立研发中心和“创新飞地”,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协同创新基地平台。积极对接大湾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推动粤桂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共享。积极对接广(州)深(圳)科技创新走廊,推进南(宁)柳(州)桂(林)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三十三)加强医疗卫生协同建设。加强与大湾区在鼻咽癌、肝癌、地中海贫血等地方高发性重大疾病防治协作,联合培养全科医生、紧缺专科型医生、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人等卫生人才。支持大湾区企业在广西建设国际高端医疗机构,共建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合作建设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三十四)促进人力资源保障协同发展。实行柔性引才机制,在汽车、高端铝、先进制造、大健康等领域,着力从大湾区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进一步用好在大湾区的广西籍人才。加强粤桂党政干部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广西干部到大湾区挂职锻炼机制。建立大湾区优秀人才来桂交流的绿色通道,推广与大湾区人才市场相衔接的人才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人才管理、考核评价机制。

  (三十五)推进社会管理协同发展。推动建立粤桂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交流平台,加快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统筹和社会保险关系跨省、跨市转移接续,推进全流域“五保”互认和结算。建立健全粤桂统一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和案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协作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十六)深化粤桂帮扶协作。全面落实粤桂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深化产业、教育等帮扶协作。加快深百(南田)众创产业园、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等粤桂扶贫合作重大项目建设,深化深圳与百色、河池对口帮扶机制,大力支持共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合作平台。积极鼓励广东专业服务外包公司到广西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服务外包基地。

  十一、保障措施

  (三十七)加大机制协调对接。充分发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粤桂扶贫协作、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西江经济带城市共同体、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联席会议等现有粤桂合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广西与大湾区的合作对接。进一步完善桂港、桂澳高层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加强各专责小组双方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合作实效。

  (三十八)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建设中国 (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与大湾区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探索创新合作。对标大湾区等先进地区做法,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完善促进产业承接转移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出台广西东融具体支持政策。聚焦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和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对接产业,精准进行产业大招商,加快补齐产业短板,自治区在项目用地、水电供应、融资配套、人才支持等方面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保障力度。对实施“飞地”模式的园区或企业,自治区在财政补助、费用减免、分配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存量土地资源配置,落实好“增存挂钩”机制,积极探索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

  (三十九)强化金融支撑。统筹自治区产业、农林等相关专项资金向沿江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倾斜。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保险机构作用,联合大湾区企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金融和信用保险服务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在我区组建面向东盟的中后台运营基地。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2019广西好网民】玉林博白网络协会会长王通:联动网络媒体 传递博白正能量
国际在线·广西|2019-11-08
北斗卫星进军汽车领域!做导航的都开始抢车企生意了
360汽车|2019-05-10
专家称:5G赋能工业互联网将催生全新的工业生态体系
万象观察|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