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威的存在,使得我国有底气和美国硬拼到底
80年代,以联想为代表的“科技无国界”派推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思想,这也影响到我国超算。从银河1到银河3、曙光系列超算,我国都只能依赖Intel、IBM等美国友商,没有中国“芯”,即使采用飞腾1500的天河2,也是在SUN的UltraSPARC T2基础上做的改进版本,在超算芯片技术上严重受制于人。
具有军工背景的总参谋部第五十六研究所(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挺身而出,于2003年开始开始着手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高性能芯片。申威这个马甲开始悄悄上路,申威在2006年设计出具有自主产权的微架构申威1,当时是130nm制程单核CPU,主频900MHz,集成5700万晶体管。2008年申威2同样是130nm,但是升级为双核主频1.4G。
申威1和2如果说是56所磨砺技艺的作品,那么2010年研发的申威1600则是56将国外技术融会贯通后,推陈出新的产品。申威1600就是申威的第三代产品,其核芯数达到16核,制程65nm,主频1.1G,双精浮点140G,并正式被神威蓝光采用SW1600,虽说申威3相对于前两代产品有很大的改进,但相对同期Intel、IBM的产品,老实说,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后,2012年,申威开发出申威1610和申威410两种型号。两者同为40nm制程,申威1610为16核CPU用于服务器,集成10亿晶体管,主频1.6G,最大功耗50W,双精浮点运算200G。申威410为4核CPU用于PC,集成2.7亿晶体管,主频1.6G。
但是,除了410本身单核性能太弱之外,还遭遇了龙芯一样的困境——软件生态贫乏和产业联盟弱小,导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搭载深度系统采用申威411芯片的方正安全PC,2017年末,申威发布了申威26010。这款CPU解决了260个核心构成SoC芯片带来的各种挑战,接近工艺极限的Die面积。整个处理器支持乱序执行,频率1.45GHz,包括4个MPE(Management Processing Element)管理单元、4个CPE(Computing Processing Element)计算单元及4个MC内存控制器单元组成,其中CPE单元又由8x8阵列的64核心组成,总计260个核心(4x64+4=260)。
最难能可贵是申威26010实现量产,并被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采用,使得太湖之光连续四次在TOP500中排名第一。申威的存在,在如今一片风声鹤唳的芯片市场中,使得我国有底气和美国硬拼到底,因为在最核心的领域,我们一点也不会担心受到打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