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通路畅小康来——玉林市脱贫攻坚成效巡礼系列报道之八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20-08-09

正是晚稻插秧时节,数名群众在五彩田园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晚稻插秧工作。近年来,玉林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报记者 钟勇 摄)

  新闻核心:

  脱贫攻坚,基础建设为先。

  近年来,玉林市围绕脱贫攻坚目标,紧扣2020年22个贫困村1.69万人口脱贫摘帽任务,以项目整合资金,将帮扶力量向贫困片区倾斜,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走进容县浪水镇长寿村,一条条水泥路宽敞平坦,一排排路灯整齐划一,一幅现代新农村的景象跃然眼前。“有了这条路,我们家今后的日子可有奔头了。”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邱陆伟感慨道,“好政策让生活越来越好,我一定要努力挣钱,供孩子完成学业。”

  助力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要“打头阵”。

  建好一条路,修通一条渠,架设一座桥,就能给贫困地区老百姓打开一扇致富的大门。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实现贫困村脱贫,群众受益。

  村屯道路平又宽,美好生活节节高

  大鹏村是容县十里镇的一个贫困村,交通设施落后,其中冲肚一、二两个村民小组坐落在半山之上,只有一条摩托车能通行的小路。道路两边有350亩沙田柚,是这里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由于道路不通,车辆难以通行,沙田柚很难运出去,这里的沙田柚价格每公斤很难能超过4元。即使有着优质的沙田柚,村民们也只能望而生叹,致富的项目更是进不来,村民们只能守着金山过苦日子。从此,修建好这条路成为村民几代人藏在心头的期盼。

  要想富,先修路。

  便利的交通运输能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采访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老百姓对“一条好路”的由衷期盼。这不仅关乎百姓的日常出行,更关乎家家户户的生计和发展。有了“一条好路”,游客来了,百姓做起了农家乐,荷包鼓了;有了“一条好路”,客商也更愿意来投资,百姓就能在家门口就业……

  大鹏村驻村工作队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村民的期盼后,把这个情况写在了民情日记里,还记在了心坎上,多次进行实地踏勘,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共商道路修建方案。在大家的努力下,一条长780米的道路于2019年6月开工,7月正式投入使用。

  有了平坦的硬化水泥路,路好走了,群众笑了,村民群众敲开了幸福的大门。金秋时节,村民们采摘了成熟的沙田柚后,不用再肩挑背驮,堆放在路边就可以直接装车运走。商贩也来得比往年早了,沙田柚销售价格也有了新的提升,涨到了每公斤七八元左右,村民们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幸福感洋溢在每一个村民的脸上。

  容县罗江镇半月村是自治区“十三五”贫困村。该村瓦灶塘至村级集体养殖基地的村屯道路原是黄泥路,路面坑洼泥泞,群众种植的清香蜜桔只能用摩托车一筐一筐地拉到镇上。去年12月,该县投入48万元,将这段全长970米的村道硬化。该村新塘丫至大坡路段因路面窄,经常因会车拥堵,今年该段1.3公里长的路段实施升级,拓宽了路面,让上千名群众受益。

  “道路修好了,物流就畅通,咱们村仅土地租金这一块,每年就可增收至少5万元。”半月村村党支部书记梁禄军说。目前,罗江镇半月村、岑冲村两个贫困村实现11条共4.23公里的村屯路提档升级,为群众出行提供便利,为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玉林市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倾力打造“屯屯通”“村村通”“镇镇通”交通网,今年已完成贫困村村屯道路377条年度目标建设任务,补齐农村公路短板,解决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档升级,让脱贫攻坚行稳致远。

  农田水利通又达,幸福生活在眼前

  “你看,把这个水口打开,水渠的水马上流过来了,方便得很!”何荣是福绵区成均镇大岭村村民,常年在村里的香蕉种植基地工作,管护着约66.66公顷香蕉林。几年前,因为水渠还未修缮,他们的基地要进行大面积灌溉时很不方便。这种情况在今年7月得到了改善,下游的福绵区福绵镇镇石村为了引水灌溉,投入扶贫资金35万元,从大岭村开始修建了一条3米多宽的三面光的水渠,给沿线农田灌溉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修缮一新的水渠,不仅给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很多便利,还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增强了村民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

  “沟渠修到田间地头,水稻增收了,种植的柑橘也增产了。”看着一条条流淌着清泉的沟渠,一个个蓄满水的水池,镇石村党总支部书记徐祖信高兴地说,有了水,我们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脱贫致富没问题。

  缺水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是导致群众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结合脱贫攻坚,玉林市瞄准穷根大力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小农水、水生态保护、基本口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抵御水旱灾害,通过整合资金项目,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加速推进。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群众也加快了脱贫步伐。由于有了水源保障,我市种植业、养殖业蓬勃发展。徐祖信告诉记者,这两年,镇石村柑橘种植面积增加了20多公顷,现在约有66.667公顷。水田丢荒的也少了,水稻种植面积也比往年多了。由于水利通达,产量收成都不错,镇石村也整村脱贫摘帽了。

  产业道路宽又长,小康生活万年长

  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增加了,但如何把沃柑、砂糖橘等经济作物,及时从田间地头运出去?对此,福绵区百果丰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文林深有感触,他在福绵镇宝岭村经营水果种植基地7年了,以前因为进入果园的路况不好,很多运输肥料、农具的大车进不了,只能采用小车转运“最后一公里”,无形中增加了不少生产成本。更要紧的是,运果的大车也进不来,每到丰收季节,员工们只能用小型货车装货转运,人工和运输成本增加了不少,大客商都不愿意来了。

  好在今年7月初,当地政府争取到2020年第二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8.3万元,修建了从福绵镇新开社坡口至百果丰柑橘种植示范区的1.3公里产业路,为他们打通了通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这条路一建好,一年可以为我们节省十多万元成本。而且有了这条路以后,那些大客商都愿意向我们采购了。”百果丰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文林告诉记者。

  “这个基地带动了当地45户贫困户获得租地租金收入,还有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里工作,极大地支持了我们的扶贫工作。”福绵区扶贫办主任李春梅告诉记者。据她介绍,2016年以来,福绵区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这块的扶贫资金就有8000多万元,修建了425条村屯扶贫路,建设里程206公里,其中投入75.7万元修建了3条产业路,改变了该区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

  铺下的是路,树起的是碑,通达的是富,连接的是心。

  水通路畅,让农村焕发生机与活力,为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础。这些连着田间地头、串起千家万户的扶贫路、产业路、通达水,带来收入增加的同时,更带来老百姓观念的改变,原来自己家乡就是一块“宝地”。于是,在外打工的村民们,纷纷回到家乡创业,办起了乡村旅游,做起了企业,当上了老板,在家门口过上了好日子……

  原标题:水通路畅小康来 ——玉林市脱贫攻坚成效巡礼系列报道之八

  (责任编辑:张宗海)

3人点赞

相关推荐

玉湛高速(广西段)正式通车运行
2020-06-30
玉林高速交警直播执法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8-12-23
福绵南少林十八路庄斩获114枚金牌
玉林晚报|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