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户,捣鼓成了甘蔗“老板”

玉林新闻网 2020-06-26

  玉林新闻网讯 (记者 李媚)六月的阳光正烈。


烈日下,莫光范在自家甘蔗林里挥汗忙碌着。

莫光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身上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浸湿,但黝黑的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莫光范正在给甘蔗培土。

昔日是贫困户,如今成了“莫老板”莫光范天天扎在这片让他生活走向致富路的甘蔗林中。

翠绿的甘蔗林里中冒出的人头,是莫光范雇佣的村民。

  日前,当记者来到兴业县葵阳镇龙口村,碰见正在甘蔗地里干活的“莫老板”时,他黝黑的皮肤在烈日的暴晒下大汗淋漓。他偶尔抬头环视四周,脸上写满自豪。今年,他新聘了10多个农民在甘蔗地帮忙打理农活。

  他叫莫光范,是兴业县葵阳镇龙口村的脱贫户。“莫老板”是他雇请的农民给他起的新称谓——对于此,他略显不适应,腼腆地笑了笑,不知该如何回应。

  如父辈一样,生于斯长于斯的莫光范,从先辈手里接过土地。他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可日子却越过越紧——单纯依靠种植水稻,家里一年的收入仅有数千元;他育有3个孩子,开销一项接着一项,入不敷出;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经常外出给人打零散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

  2015年,莫光范一户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什么,像莫光范这样勤劳的农民,日子依旧过得艰难?” 问题摆在了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面前。“必须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真正实现脱贫,帮助农民走上致富道路。”龙口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黄立和说。

  在兴业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葵阳镇龙口村落实产业以奖代补政策,积极宣传以奖代补项目,鼓励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脱贫致富,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这也同样成就了莫光范。

  2016年,在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他租赁了10亩土地种植甘蔗,一年下来,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让他尝到了甜头;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队员的引导下,莫光范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在农村信用社贷到了3万元,用于扩大种植规模,令他顺利脱贫;2019年,莫光范将甘蔗田扩种到20亩,这一年,莫光范的年收超过了10万元。

  莫光范的新家建在老家旁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栋房子我是在2017年建起来的,总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莫光范告诉记者。此前,他们一家五口只能蜗居在几间平房里,现在通过享受扶贫政策,利用起了好的资源和平台,通过勤劳的双手,终于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莫光范重新对土地燃起了希望,他带着一股老黄牛般的韧劲,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地走致富的道路。2020年,他继续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贷到了5万元,将自己的甘蔗种植规模扩大至25亩。“期待今年有个好行情吧。”莫光范告诉记者,“日子嘛,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截至目前,龙口村已有150户申请以奖代补共247项,涉及优质水稻、沃柑、果蔗、杉树、油茶、花生等项目;截至2019年底,已协助51名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信贷203万元,用于委托经营和发展种养殖业。许多贫困户通过政策的帮扶、自身的勤劳实现脱贫摘帽。

  “2015年龙口村的贫困发生率为17.2%。至2019年底,该村总共脱贫212户87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8%。” 该村的村支书梁玉海告诉记者

  “针对5户2020年计划脱贫户,我们村将通过提供扶贫临时性岗位和提升低保等级增加稳固收入,使年人均纯收入达‘一超’,实现脱贫摘帽。”黄立和介绍,该村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预计今年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以上,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如期实现整体出列。

  (责任编辑:李媚)

3人点赞

相关推荐

江志平 这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2017-09-07
博白:毫不放松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玉林新闻网|2020-02-20
马路市场顽疾,该怎么治?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