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家家户户织布,前锋染织厂从这里启航:吴屋寨纺织业的前世今生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2020-06-01


上世纪70年代的纺织厂车间

居民收藏的老式进口缝纫机,见证了吴屋寨纺织业曾经的繁华

  从吴屋寨三让庄门口出来,往南走,会看到两边保留着不少旧房子。其中,有一座为拱形青砖门、装着推笼门的老宅。

  吴屋寨70多岁的八叔说,老宅对面原来是吴屋寨的纺织厂,也就是玉林前锋染织厂前身,后来工厂搬到人民东路农业学校对面后,旧厂的厂房在10多年前拆除了。

  记者站在老宅门口,朝前望去是一座座高楼,已然找不到纺织厂的痕迹,只是听着八叔讲述纺织厂的前世今生,还依稀听到纺织机发出来咣当咣当的响声。

  前锋染织厂初址在吴屋寨

  “原来的纺织厂与这座老宅仅一路之隔,站在门口就能看到厂里面的样子。” 八叔告诉记者,他原来是纺织厂工人,1964年就入厂工作了。那时他父亲还是厂里的技术员。他现在依然清晰记得,以前一走到老宅这个地方,就会听到纺织厂里传出来咣当咣当的响声。他说,即便是现在,每次路过这里,脑子里也会不自觉浮现出纺纱织布的影子来。

  “原来的纺织厂规模很大,职工最多时有500多人。”他说,当时吴屋寨不少居民都在厂里干活。纺织也成为吴屋寨家家户户从事的职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的厂址已不够用,前锋纺织厂搬到了现在玉林农业学校对面,原址就日渐萧条,直至10多年前厂址被拆除建成了商品楼。

  “吴屋寨的纺织业如此兴盛,除了吴屋寨占据了通州大道便利外,主要还是因为吴屋寨出了一位织布专家。”八叔介绍说,这位织布专家叫吴先智,他10多岁时就到柳州学织布,后回到玉林开创织布社。织布社后来发展成为前锋纺织厂,吴先智是创始人之一,并成为首任厂长。

  前锋纺织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玉林纺织行业的一面旗帜。该厂于1989年被评为自治区经济效益先进单位和区纺织系统“双文明优秀企业”,并获得出口商品生产许可证和出口商品质量合格证。产品先后于1989年和1990年获部优、区优产品奖,产品销往香港、挪威、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记者查找史料发现,玉林还是近代时期广西南部的土布业中心,手工织布业比较发达,其织染方法亦较先进,故能与厂布竞争。据1928年版《玉林年鉴》载:“民国时,玉林土布远销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广东等地以及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据1933年调查,玉林全县织机2000台,共有大小布匹店约30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玉林仍为广西西南部土布工业之中心,输出土布为首位。”

  据玉林市志载,1971年,在吴屋寨所在的攀龙里63号还建成了针织服装厂,厂房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是当时玉林地区唯一能生产服装、羊毛衫、纱线和帽四大类产品的综合性企业。拥有西德产年产6万套西服的生产线和港、澳、台产的羊毛衫生产专用设备。与上海康派司衬衫厂搞技术协作,年产衬衫30万件。

  “美经纶”商号,开创了吴屋寨纺纱织布先河

  在吴屋寨的吴伊先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吴先智的儿子吴祖宁家里。当说到当初的纺织厂时,吴祖宁从房间拿出父亲担任厂长时用过的一枚私章。这枚私章呈长方形,外表油光发亮,在雕刻名字的一头,还沾着红色的印泥。

  “据吴室寨的老人说,我父亲在10多岁时,就同族里的兄弟吴德龙一起用自行车拉纺纱到柳州卖,后来看到织布更有前途,于是便偷偷跟着人家学织布。”吴祖宁说,父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再加上头脑灵活,很快就掌握了一手过硬的织布技术。“当时人们一般只能织出黑白两种颜色的布匹,但父亲却能织出格纹布和花纹布来,是一个真正的织布专家,前锋染织厂就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他还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级的荣誉。”

  “纺纱织布是吴屋寨的传统工业。在清朝时期,吴屋寨的祖辈就在玉林城开设了一家名为‘美经纶’的商号,专门从江浙一带购进纱布进行批发,为当时玉林城最大的纱布批发商号之一。”吴伊先说,他们最初的祖宗是从江浙一带搬迁而来。当初,他们的先辈就因为到江浙一带寻亲,看到当地织布技术先进,生产出来的布匹非常精美,从中看到了商机,便决定从当地购进纱布回玉林批发。回到玉林后,他们很快成立了“美经纶”商号。

  “商号为吴屋寨集体所有,赚到的钱用来支付家族各种开支。”据吴伊先介绍,正是由于“美经纶”商号,吴屋寨才有了织布的传统。他说,从清朝时期开始,吴屋寨就家家户户织布。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吴屋寨仍有不少人在织布。”吴伊先说,那时候织布无论男女,几乎“全民皆兵”。所以,前锋染织厂在吴屋寨创办,也是因为这里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

  经商传统代代相传

  除了纺纱织布,吴屋寨人在其他行业也都有发展。吴先寿是吴屋寨另一名颇有成就的商人。1981年,他到广东看到不少私人开的商店和饮食摊,还有人自己开车跑运输,便决定在商场上闯一闯。回来后他做起了成衣生意,成为改革开放后玉林最早下海经商人员之一。1983年之后,他又接连做起了卖鞋、制作麻袋的生意。2011年,他在福绵区租下了30多亩地,开起了木板厂。现在70多岁的他,仍在商场打拼。

  “现在吴屋寨不少人仍以经商为业。”吴先寿说,不少人还以祖上当初开的商号来命名自己的商店。像商人吴祖彦,现在在工业品市场批发蚊帐等生活用品,他的批发店仍以祖上的商号“仁盛”来命名。

  “从明永历初期起,西街就是福绵船埠进入玉林城的必经之道。而由于吴屋寨位于西街的西南处,所以它又是通州大道的必经之道。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吴屋寨不少人都以经商为业,开设米铺、盐铺和茶铺等,凭着敢闯敢拼和吃苦耐劳的品性,都过上了好日子。” 吴伊先回忆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州大道仍然是玉林周边乡镇进城的主道,吴屋寨依然十分兴旺。他说,那时凭着交通的便利,他还做起了卖风柜的生意。

  吴屋寨人用勤劳的双手,在通州大道上留下了自己的创业故事。至今,这里仍是人们对西街的浓缩印象。

  (记者 王耀前 周立华)

  原标题:曾经家家户户织布,前锋染织厂从这里启航 吴屋寨纺织业的前世今生

  (责任编辑:张钰斌)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共享水机“氢世界”登陆玉城
玉林晚报|2018-01-15
2018年中秋期间宁铁日均增开或重联动车30趟
广西新闻网|2018-09-21
变电站门口“闹事”? 原是防恐防暴演练
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