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满堂雅韵——张贻强竹子图扇面小品赏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19-08-21

图一:扇面小品《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图二:扇面小品《青葱翠绿报乾坤》。

 

图三:扇面小品《虚心耿直属本性》。

 

图四:扇面小品《春风得意》。

  有一位名叫张贻强的玉林老画家,几十年来致力于画竹,心无旁骛,他所创作的竹子图,以书入画、骨法用笔,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展现一种大器胸怀。同时,在运笔过程中,挥洒自如,展现了一种神韵和气节。他的竹子图清新脱俗,有横幅和竖幅,非常适合公司、客厅、书房等多种场合悬挂。

  画竹成痴,爱竹成癖

  张贻强出生于1945年9月,其家地处桂东南,门前屋后,溪边河畔,到处都能看见竹的身影。当他刚开始有意识地提起画笔的时候,竹那鲜活的身影便争先恐后地跃然纸上。1964年,高中毕业后,他为了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玉林市仁东大路村插队。在“战天斗地”的岁月中,他也会忙里偷闲,挤出时间坚持画画。

  1975年,张贻强从乡下回到玉林市家具厂上班,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南流江边的一片竹林,他必停下仔细观察,风雨无阻,若因有事岔开了路,也要绕过来看一会。在观赏自然界竹的过程中,他发现有类似北宋画家文同笔下的弯竿的竹,有与元代画竹高手李衎“新篁图”非常相似的竹。以前他曾怀疑清代画家郑板桥“兰竹园”中“一枝枝小竹竿,三五片竹叶”的竹子是否存在,在自然界中他也找到了。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他感到古人的经典均来源于自然,绝非空中楼阁。在自然界中有好几百种竹子,作画一般归纳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扶摇直上的,一种是矮小的丛竹,它们各有特点。细看大竹丛,密不透风,粗看小竹丛,疏能走马,往往有几株新篁破土而出,或冲出丛外。特别是小竹丛,竹竿无论竖生或横生,小枝条都是向上的。数十年如一日,他画竹成痴,爱竹成癖,书房、客厅、画室挂满了他画的竹子,阳台上、花架上种的都是竹子。满室雅韵,一派清风,品画论艺,气定神闲,当真似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中所说的一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2005年,张贻强退休之后,更是专心画竹。前人之长,师法取之,个人之悟,笔端扬之。他认为,只有游刃于自然与非自然之间,才能创作出心竹神通的作品,只有我心为我,自有我在,才能驰骋于书画之王国。在传统中创新,在继承上发展,为此他常常食寝两忘,殚精竭虑,亟盼能画出生动的个性之竹。继承传统讲求的是对传统的学习、接受和阐释,师古人如乘“渡河宝筏”,否则便是“赤身击水”。为此,他在研究古法的过程中,认真揣摩历代画竹大家的笔墨技法和艺术渊源,品察名家作品中的妙笔神韵,兼收并蓄为己所用,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墨竹语言符号。

  扇面小品,竹韵清风

  前不久,记者慕名来到张贻强的家,看到他最近创作的一批竹子图扇面小品,颇有北宋画家文同之韵味,令人爱不释手!张贻强的竹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而且大多竹画使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随意挥洒,以浓淡枯润的变化,尽现竹之风致意态,有云雾迷潆之感。记者挑选几幅,略作赏析,以飨读者。

  第一幅为《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此图用笔自然、一气呵成,表现竹子的无限生机,浓淡相映,妙趣横生。用墨笔画新篁从秀石之中抽出,枝叶繁茂,秀石以折带皴笔擦出,显剥落之状。新篁巧媚而韵致,笔力劲利,细写小枝,尽显新篁清嫩之态,蕴含无限生机。

  第二幅为《青葱翠绿报乾坤》,坡上石畔高挺的几竿修竹,枝干挺劲,竹叶茂盛,向背俯仰交错,浓淡相映成趣。石隙、草坡,新篁丛生,呈雨后勃发之势。双钩线条细劲,填染色彩清雅,颇得修竹新篁的遒劲潇洒之韵。竹竿中锋用笔,画出了一种质感和动势,表现竹之精神。从梢至根,或从根至梢,虽一笔笔、一节节画出,竹竿笔意贯穿、脉络相连。行笔到叶尖时,以笔尖带出回锋。正锋、偏锋间施,高下欹斜,转侧俯仰在快慢疾迟的行笔中,在浓淡深浅的运墨间自然得之,凸显竹子的神韵和节气。

  第三幅为《虚心耿直属本性》,此图中的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有君子之风。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第四幅为《春风得意》,此图中的竹子清新而自然,竿竿笔直向上,寓意做人要正直;竹心是空的,寓意做人应该虚心;竹笋较为挺拔,寓意做人要坚强不屈。

  原标题:“胸有成竹” 满堂雅韵

  【责任编辑:刘子扬】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玉林市首家公立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在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揭牌
2018-05-11
长在五彩田园,新技术育出,一簇“千指蕉” 起拍价699元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2019-07-27
微信运动 大家一起“走”
2016-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