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 新生活】打谷机“变形记”

玉林新闻网 2019-10-28
“老妈,准备又可以割稻谷了,我请工休回去帮下忙?”一大早,正在老房子里喂着鸡的黄伟凤就收到女儿发来的微信信息。“不用,请收割机去,半天就搞掂了。”黄伟凤赶紧回道。

  女儿的信息,加上老房子角落里落满灰尘和鸡毛的打谷机,让黄伟凤又想起了以前一大家子一齐出动的“农忙”时节,以及“农忙”时节必不可少的打谷机。

  脚踏式打谷机:大家族近一个月的忙累

  1957年出生在玉林一个小山村的黄伟凤,从小到大一直在农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打谷机”是农村收割稻谷的机器,打稻谷时须用脚用力踩传动踏板,手抓稻禾塞进快速滚动的打谷机中打落谷粒,所以也叫“脱粒机”。

  每年7、8月和11月,是早晚稻收割的时节,各家各户会把打谷机抬出来,检查一下齿轮、皮带等部位,给齿轮滴上一点机油,然后用脚噔一阵子看机器是否灵活。“每次看到我伙计摆弄打谷机,我心里就会禁不住地颤抖,因为累得脱一层皮的‘农忙’就要来临了。”黄伟凤笑道,她口中的“伙计”就是当地对爱人的昵称。1982年,黄伟凤嫁给爱人后,就开始了与一代代打谷机打交道的日子。

  “刚嫁过来的时候,其实我还用过两次手摇打谷机。”黄伟凤告诉记者。手摇打谷机有个直径约30公分的铁圆筒,上面固定一些钝钉,中间一根轴,一头配上一大一小两个齿轮和摇柄,用轴承固定在搭斗上。工作的时候,一人摇动摇柄,铁圆筒转动,另有几人轮番拿稻谷在上面翻来覆去的刷动即可。“这样打谷的人比较省力,效率也快得多,但摇打谷机的人却很费劲,我记得当时我伙计每次摇一天手柄回来,晚饭的碗都端不稳。”黄伟凤说。

  1983年底,家里买回来了一台脚踏式打谷机,手摇打谷机就弃之不用了。“当时村里脚踏式打谷机并不多,我们同一个祖公下来的一大家族就这么一台,因此当时我们这一大家族十多户人家是合起来一起赶‘农忙’的,按照责任田的远近一路收割过去,一天也就收割得1亩地左右,碰到7、8月的‘双抢’时节,一大家族的人要忙活近一个月。”近一个月的高强度体力和耐力的消耗,任你是七尺男儿也要脱一层皮,想起当时的情景,黄伟凤还觉得肩膀隐隐作痛。

  没有振动筛的脚踏式打谷机,把桶斗里的掺杂着杂物的稻谷装进包里是个大工程。

  “那台脚踏式打谷机全都是木头的,很笨重,六七十公斤的大家伙,从家里把它抬到田里,需要4个大男人一起抬着走,那时候田里还没有机耕路,都是走田埂小道,难走程度可想而知。”黄伟凤说,“而且那个打谷机没有振动筛,每次打到桶斗里的稻谷都掺杂着很多断杆杂草之类的杂物,我是负责把桶斗里的稻谷分装到蛇皮袋里的,每次用手筛稻谷里的杂物出来,手都被扎得伤痕累累,又痛又痒。回到家把稻谷晒在晒谷场上的时候,还要一遍遍地把筛不干净的杂物扫出来,稻谷干得慢,活也多,太累了!”

  机动打谷机:小家庭半个月的辛劳

  “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村里各家各户基本都有一台打谷机了,我们大家族就不合起来一起收割了,不过我爱人他们3兄弟还是一起的,那台脚踏式打谷机放在大哥家,农忙的时候几兄弟一起用。”黄伟凤告诉记者,“虽然田地比大家族一起干活时少了,但是我们劳动力也少了,一直到现在,每年农忙时候,我的儿女们基本都会回来帮忙,因为他们知道这有多累,多一个人就能多把力。”

  几年后,不知是谁家先买来柴油机装在打谷机上代替了脚踩,于是每家每户开始安装。黄伟凤的爱人则直接买了一台新的柴油打谷机,连打谷机的机身都一起换成了铁皮的,这样抬到田里去用的时候就轻便很多了。“不过那台打谷机还是没有振动筛,我还是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在灰尘中把桶斗里的稻谷分装到袋子里。”黄伟凤说道,一年多后,爱人终于把打谷机的机身换成了带振动筛的款式。“我就只需要拿个桶在出口里等着,桶满了直接倒进包里就可以了,这可轻松多了!”

每到“农忙”时节,就是一大家子一齐出动的时候了。

  2000年左右,听说市面上新出了汽油打谷机,比柴油机轻便多了,黄伟凤的爱人马上又买回了一台新的汽油打谷机。“我伙计是比较信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所以有什么新的工具出来,他几乎都是第一个去买来尝试的,这也益到我了。”黄伟凤告诉记者,她身体不好,抬不了重物,汽油机比较轻,她已经十来岁的女儿跟她爸都能抬得动。

 

机动打谷机轻便了很多。

 

机动打谷机轻便了很多。

  

  机动打谷机安装有振动筛,黄伟凤只需要在出口用桶等着稻谷打满倒进蛇皮袋就可以了。

  机动打谷机更轻便快捷了,农忙的时间就过得比较快一点。“特别是家里的小孩都长大能干活以后,基本上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把稻谷收割完了,再来一个星期犁耙插秧,‘双抢’就基本结束了,我们也可以歇口气了。”黄伟凤告诉记者。而每次农忙结束,黄伟凤都会把打谷机全面清洗一遍,给齿轮打上机油,放在家中大厅一角,用薄膜盖住,等着下一次农忙的到来。

  联合收割机:夫妻俩半天的配合

  2010年前后,村里渐渐出现了外地来的联合收割机队伍。“刚开始有收割机过来的时候,村里很多人不愿意要他们来收割,因为他们说掉很多稻穗在田里,觉得非常浪费。”黄伟凤告诉记者,“不过我们家是第一时间就花钱请收割机来收割的,我们两公婆年纪越来越大了,每次收割稻谷都觉得很吃力,儿女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每次农忙都耽误他们的工作学习,请收割机省事多了。”

  还好,最近这几年,收割机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掉到田里的稻穗越来越少了,农忙时节,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请收割机来收割稻谷了。“请了收割机,我就只需要在路边拿着蛇皮袋等着收割机把稻谷吐出来打包好就行了,现在的收割机,还可以直接把稻谷风干净,我伙计直接把稻谷拉回家晒一天就可以收仓了。”黄伟凤说。

 

联合收割机的出现,让“农忙”更轻松了。

  有了收割机,加上这几年村里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越来越多了,黄伟凤的爱人就把他们靠近路边原来打算丢荒的稻田借过来种上五六亩稻谷,自己家原来远离大路不方便进机器的田地,则用来种上果树或者花生,家里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属于打谷机的“农忙”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属于黄伟凤的那段与打谷机一起“农忙”的往事却一直尘封在她的记忆中。“只要还种田,打谷机依旧不能丢弃。”因此,黄伟凤家的汽油打谷机的机身还在老房子的大厅里放着,汽油机则拆来用作抽水机的动力了。“想想以前那份苦,再想想现在的甜,我们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越过越清闲了。”看着那台打谷机,黄伟凤感慨道。

  【责任编辑:刘子扬】

1人点赞

相关推荐

北流入选“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创建试点县市
2017-05-25
跟着导航走,摩托车误闯高速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2020-03-13
玉林这个学院揭牌了,为全区市级首家!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