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别报道】黄静:“101次教学” 带领特殊孩子 一步步靠近光亮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2019-09-10

  他们接触的都是特殊孩子,为了教会孩子一个简单的发音,他们得一遍一遍地尝试。他们在家长的眼皮底下开展教学活动,带着家长的期盼,也承受着压力,所以深知每一个家庭背后的不易。因为懂得,所以愿意拼尽全力去帮助每一个孩子。可由于面对的是特殊孩子,尽管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效果可能还是不尽如人意,所以只能不断摸索、学习、总结、突破……他们是特殊教育老师,从事着鲜为人关注、了解的教学工作,却领着特殊孩子一步一步地去靠近远方的那束光。

  在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玉州区社会福利中心,聆听康复室特教组副主任黄静老师的从业故事。

黄静教授孩子精细操作。

  “教100次不一定会

  努力教101次可能就会了”

  今年35岁的黄静已从事特殊教育8年,她的学生都是自闭症儿童。说起自己的工作和这些孩子时,留着一头齐肩短发的黄静眼里有光。

  2011年10月,原本在培训机构做英语老师的黄静通过面试、试讲后,顺利进入玉州区社会福利中心,转型成为一名特教老师。“当时,特殊教育对我来说是完全空白、全新的领域,一切都是从头开始。”黄静先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开始为期3个月的进修。让她始料不及的是,才进修第二天,代教老师便让她独立上了一堂奥尔夫音乐课。

  “当时一点准备都没有,也不熟悉课程的设置、流程。”黄静直言,上这堂课对非音乐专业的她而言,挑战很大。利用原有的教学经验,黄静模仿着代教老师上了这堂课后,发现特教的难度比普教更大,“你不知道这些孩子的个体情况,也不知道他们会有什么异常行为,更不懂应该怎么去干预。有时就算家长坐在旁边,上着课一不留神,孩子也会跑到外面去……”

  为此,黄静借了大量书籍,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边看边学,慢慢进入角色。一星期后,黄静开始独立带班。回看这一路的经历,黄静感叹,“这些孩子教100次都不一定会,但努力教到第101次时,他们可能就会了。当孩子朝我会心一笑时,我心里就知道‘有戏’了。这时他才对我有信任感和配合度,才会跟着我的步伐,去学习一些看似很简单的东西,并且慢慢掌握。”

  从孩子喜好入手,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这是很好吃的小饼干,你要吃吗?”黄静拿着饼干蹲在3岁的小明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语速缓慢地询问道。但小明面无表情,不言不语。

  黄静把饼干放进嘴巴,在小明面前津津有味地吃着。慢慢地,小明被黄静的“吃相”吸引,张开了嘴巴。黄静马上抓住机会,教小明拍拍自己的胸口说“我要”。这个过程看似是吃东西,实际上已进入康复训练。要教自闭症的孩子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这个过程漫长而艰难,但如果这些孩子不进行康复训练,他们很可能终生“无语”,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特教老师给这些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关键是先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2017年秋季,我第一次接触4岁的小康,他是一个患中度自闭症的孩子。”回忆起第一次给小康上课的情景,至今黄静仍记忆深刻,“当时小康正在玩一辆小汽车,我刚伸手想拿小汽车,他便一把抓住我的双臂‘往死里抠’,把我抓伤了。”

  和这些孩子建立关系,黄静往往会“投其所好”,一次次地尝试,从他们喜欢吃的、玩的入手。知道小康喜欢小汽车后,黄静不再“抢”小康的小汽车,甚至还拿小汽车奖励他,和他一起玩。“第二学期上课时,小康突然碰了我一下,朝我会心一笑。他皮肤白白的,长得很帅气,笑的时候很灿烂。”黄静欣喜地看到,小康开始听她的指令、模仿她的发音,攻击性也没那么强了。

  经过8年的积累、钻研,如今黄静已能游刃有余地针对不同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并且让孩子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但曾经,黄静也一度感到无力、难过:“站在我的角度,我已经尽力了,可很多孩子还是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我心里很困惑。”

  “有一个家在贵港的自闭症女孩小玲,在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我跟着老师给她上过一两次单训课,她很配合。没想到回到玉林上大课时,小玲完全不在掌控范围内,会突然情绪失控地蹦起来大叫大哭,我只能让她母亲带她到教室外。”让黄静难过、自我怀疑的是,本以为自己已经了解小玲,结果却没能安抚、控制好小玲的情绪,反倒是小玲母亲做到了。为此,黄静和小玲的母亲以及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的老师沟通了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如何处理小玲的异常行为、如何对她开展教学。

  懂得孩子与其家庭的不易,想尽力帮助他们

  与普教不一样,特教是在家长眼皮底下开展的,在课堂上,每个孩子的旁边都坐着自己的家人。黄静说,这些孩子哪怕有一点点转变,家长都会很欣慰。欣慰之后又会向老师提出更高的康复要求,这是他们特教老师的压力,也是动力。

  在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进修时,有个老奶奶让黄静一直记忆深刻。老人家在崇左,已60多岁,带着4岁的孙子背井离乡,在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附近租房子住,每天带孙子去中心做康复训练。一天下午去上课时,黄静在门口看到,小男孩躺在地板上不肯走,耍起赖来连奶奶也抱不动。黄静只好帮老人把孙子哄了起来,并带到教室。

  “老人年纪这么大了,还为了孙子颠沛流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黄静不由得跟老人说,“奶奶,你辛苦了。”老人的回答让黄静湿了眼眶:“不辛苦,只要我孙子能好一点,我苦点累点也值得。”

  黄静深知,每个前来做康复训练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易的家庭,往往是母亲完全放弃工作,天天陪着孩子上课。“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摸索学习、积累经验,帮助这些孩子恢复更多社会功能。现在,我们带的孩子有些也上了幼儿园、小学。”黄静说,和这些孩子朝夕相处,喜欢看他们的一举一动,能感受到他们纯净的内心世界,“因为懂得,所以想拼尽全力去帮助他们。”(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原标题:黄静,从事特殊教育8年,现任玉州区社会福利中心康复室特教组副主任,不断摸索、学习、总结、突破,帮助孩子恢复更多社会功能  “101次教学” 带领特殊孩子 一步步靠近光亮

  【责任编辑:刘子扬】

3人点赞

相关推荐

鹿心社陈武实地检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广西新闻网|2020-01-27
市民办理用电业务又有了新渠道!
2016-10-31
还原事实真相 交警部门回应玉城“争抢车位”事件
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