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客家名门望族的悲情和传奇故事

玉林日报 2016-10-26

 







  位于陆川县清湖镇新官村谢德参公客家围屋。





  城堡式的谢德参公客家围屋原状效果图。



  陆川县清湖镇新官村铁炉塘社元队谢德参公客家围屋位于清盘公路边,距县城约50公里,距清湖镇4公里,整体面积达7000平方米,是该县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最能体现岭南客家农耕文化的客家围屋之一。围屋隐匿在一座缓缓的斜山坡上,被周边密密的竹林簇拥和山塘环抱,背靠青山、面拥田园。这里近热带气候,一年四季高温多雨,气候潮湿,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风光独好。这座藏匿于群山怀抱中的客家城堡,不仅拥有大片密林、静美的田园、无边的绿野等优美景致,还蕴藏着一个家族近二百年的悲情和传奇故事。



  兄弟齐心奠祖基德参巨资建城堡



  围屋始建于清朝中期。相传铁炉塘的谢姓始祖念富公是明朝时从福建汀州府经珠矶巷迁来清湖铁炉塘下村落业,传到谢德参公时是十四世。谢德参公生有4个儿子,后来这4个儿子长大了,家庭情况逐渐好转。除大儿子在家种田主持家务外,其余三人都外出到云南、贵州、广州等地做生意。家里最兴盛时已有资本八千光洋上江(八千光洋是什么概念,据笔者百度了一下,清朝中晚期,一块光洋可以买100斤米)发迹后还买了上百亩田地。



  客家人,四处为客,天下为家,命运坎坷,却百折不挠,所以称为客家人。谢德参公作为客家人,面对山高林密“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常有豺狼虎豹出没和盗匪猖獗的南方恶劣的生存环境,发迹后自然要建成一座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受野兽、盗匪袭扰的防御性城堡式住宅。围屋修建历时10多年,耗费巨资,直至谢德参公辞世时仍未完工。谢德参公辞世后,由德参公夫人肖氏主持家族大事,最终完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城堡式客家围屋。整座建筑如同一个三层“回”字,依山势逐级而建,由三围环套而成。围屋只有一个大门,大门一关就是真正的“闭关锁国”,且外层不设朝外的窗户,根本就是一个方形性质的黑城堡。围屋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生产生活用具齐备,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



  外围由密不透风、上下长满硬剌的勒竹等组成,构成第一道防御。正大门勒竹围外左右两边是两口山塘,山塘四周种植荔枝、龙眼、木菠萝等热带果树,中间一条田间小道通往外面一片开阔田地。外围右前方50米外是周边谢、钟等姓的伯公坛,有樟树、榕树等古树,距今已数百年。



  中围是3米多高,厚0.5米的土石结构围墙,长约65米,宽约55米,围墙与围屋相距6米,内有古井一口,主要作用是防御外敌。



  内围屋中心为府第式二进二横砖瓦土木结构,有厅堂2个,天井7处,厢房60多间。围屋四角各建有三层楼高炮楼,各有火炮1门,火枪数十条,围屋内密布瞭望孔和枪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围屋的主体结构及外墙全部由青砖砌成,内墙则用土砖。大门进来是一个600平方米用于晒谷及活动用的禾坛,内有两口古井,石碾一个。整个内围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左右相通,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



  围屋中厅的神秘门牌堪称是整座建筑的精华。正上方置有含建造者名字或美好心愿,上百年仍保存完好的木刻红底金字牌匾“锡类承先泽光前裕后昆”,横额“锡光有庆”,左右对联意思是子孙们得到祖先的德泽要努力光宗耀祖,同时遗留福泽给后代,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



  恶匪觑觎大祸临赖氏命殒离恨天



  围屋建成后到了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盗匪横行。家藏巨资的谢德参公围屋虽然戒备森严,墙高院深,炮楼高耸,配有数十条火炮、火枪,一般小贼小盗不敢造次。但树大招风,引起了各路土匪的觑觎,建成后,虽然被土匪袭扰过几次,但都因为防守有备,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俗话说:不怕被贼偷,就怕贼惦记。1912年的一天,因家族在清湖镇有门面生意,并且当天是一个重要的民间祭祀活动日,家中所有男丁外出到清湖镇参加活动,仅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知道这一消息后,已有人报给邻近的广东化县(今广东化州市)土匪,200余个土匪连夜赶来,埋伏在大宅周围的密林中。不知大祸即将降临,族人仍然在忙碌着各自的事情准备出发。待家中男丁全部外出后,土匪立即将大宅团团围住,无奈围屋四周密密麻麻浑身是剌的勒竹及高耸的围墙根本无法攻入,只好从大门前进攻。



  当时十五世婆祖赖氏当家。赖氏是一名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客家妇女,当即指挥家人奋起反抗。女人当作男人使,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接连多次击退了土匪的进攻。赖氏看到土匪众多,心想靠硬拼难以取胜,就想把敌人吸引过她这边来,然后集中用火炮轰,于是她亲自到前炮楼大喊:快滴点炮!土匪见要点炮,赶紧后撤。赖氏故意点不着火,那些土匪见炮不响,以为炮没用,于是一下子冲上来。赖氏见状再喊:点着哎!土匪听到后,又赶紧逃跑,但这次火炮还是没响,土匪恼羞成怒,组成数十配有火枪和大刀的敢死队,再次蜂拥而至。赖氏见土匪中计,等他们冲到射程内时,点着了火炮,轰的一声巨响,数十土匪东倒西歪,鬼哭狼嚎,非死即伤。但就在这时,赖氏被一颗子弹射中要害身亡。家族顿时乱作一团,土匪趁势而入,攻破大门,进入围屋翻箱倒柜,掳掠钱财,藏在后屋的银元全部被装进箩筐,所有谷米、猪牛鸡鸭鹅都被强行集中一起。有的挑箩,有的赶牛,有的抬猪,有的挑米,全部押往化县,据后来老人口头流传下来说,光是银元就装了十几担。至此,家中全部现金、贵重物品等所有浮财被洗劫一空。事后还被人诬告通匪,家里人又被抓去坐牢。家族至此一落千丈,几十口人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



  斗恶霸小英雄初出茅庐寻光明谢应昌参加革命



  天下之事就是这么奇怪,总是纷纷扰扰,让人捉摸不透。就在发生巨变后的这一年,这个家族出生了一个后来在陆川影响巨大、名声赫赫的传奇人物:地下党县委书记和陆川县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县长谢应昌。谢应昌自幼机灵聪明,体魄强健,做事有勇有谋、胆大心细。长大成人后更是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他长得比较高大,腮边满面的络腮胡须,行事走路威风凛凛,三五个人都按不住他。



  自受土匪抢劫后,家族经济日益困难,受人欺负的情况日渐厉害,特别是邻村的王氏兄弟两恶霸,不准谢姓的人到山岭随意放牛,谢家山塘放水捉鱼,他们随便把鱼抢去,还随便放牛出来吃谢家的庄稼。年少的谢应昌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激愤,暗暗想了个办法。一次山塘放水捉鱼的时候,王氏兄弟又来了,手里抡着一根粗大扁担,凶神恶煞地说要分给他们一份。谢应昌从旁边闪出来,满面怒气地直逼对方说,这是我们塘里的鱼,凭什么要给你?王氏兄弟见他势单力薄,把他一推,“后生仔,滚到一边去。”谢应昌大喊“大家拿棍来”,从旁边一下子围上来几十号人,个个怒目圆盯,王氏兄弟见势头不对,于是就灰溜溜地走了。以后又经过几次较量,王氏兄弟占不到什么便宜,老实了很多。



  族上的长老觉得没有一个读书人终究不是办法,于是经过商量,认为谢应昌做事有办法、有胆量,一致决定由家族出资送他投考陆川中学,希望他学成回来以后在地方当一个有名望的人,免除谢姓人家受人欺负的情况。除具有族人共同的想法外,谢应昌还怀着一种寻求先进思想、变革社会、铲除人间不平的思想感情去陆中上学。



  自1929年建立党支部的陆川中学是全县学生运动的中心,是陆川革命运动的摇篮,直至解放,党的组织活动都没有间断过,斗争历史之长在全广西的中学来说是首屈一指。在陆中学习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感染了谢应昌等进步青年,在陆中地下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从认识革命、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到参加革命。



  英勇游击革命起烽火起义失败家族陷劫难



  1935年,谢应昌加入劳农会后,在他的影响发动下,谢氏族人纷纷参加革命,革命活动搞得风风火火,涌现出许许多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共同追求进步的动人情景。1936年入党后,村里就成立了党支部,并发动群众组织了一支游击队,谢应昌天天晚上拉着这支队伍上山操练。成立了铁炉塘地下交通站(当时称佛山站,上接广西玉林,下联广东湛江),谢龙深(谢应昌堂叔)、谢应禄(谢应昌堂弟)等任站长。谢德参公家族几乎人人都参与到为党传送信件、报刊、情报,护送干部,递送经费与物资,谢氏宗祠的祖尝田(即旧时宗族的公田)大部分收入无偿供应给地下交通站,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活动和斗争,是当时陆川地下活动十分活跃的村庄之一。谢德参公大屋成为了游击队、地下交通员及当时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桂东南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1944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中共广西省工委的“八月决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1月接到组织通知后,谢应昌立即宣传发动群众,组织了一个60多人的武装大队,谢应昌任指导员。1945年农历正月十四日率队参加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备注: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由陆川、博白、兴业、贵县、玉林、北流地下党组织发动,陆川清湖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但由于反动势力的强大,各县起义最后失败,陆川牺牲了24人)。大队的主攻任务是清湖镇的符竹岭。当时谢应昌和大队长带一班战士接近符竹岭时,回头一看,因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很多战士跟不上来,眼看难以取胜,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大队长急中生智,大声喊道“一中队从左边包过去,二中队从右边围过来,冲呀!”敌人听到顿时着了慌,急忙拖着机枪撤回城内。大队胜利地夺取了敌人的机枪阵地,但敌人回去后,龟缩不出,大队没有攻坚武器,连续打了二三个小时也无法攻下来。这时又得悉敌人已从另一个方向派兵来支援,大队只好撤退。虽然没有取得完全胜利,但谢应昌等作战英勇已经在部队传开了。10多天后,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起义失败了,谢应昌转移到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坚持武装斗争。从此陆川的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铁炉塘地下交通站被破坏,谢德参公家族再次陷入劫难,整个家族多次被抄家,家人有的被抓去坐牢,受尽了残酷的折磨,有的被迫逃亡他乡,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高歌欢庆新春来德参家族获新生



  1947年后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全国进入了解放战争,陆川的革命力量也恢复了生机,越来越强大,取得的胜利越来越多。铁炉塘地下交通站也再次恢复了活力,成为当时县委议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全县革命的指挥部。1947年11月谢应昌任中共陆川县工委委员,1948年2月改任县委委员,1949年4月任陆川县委书记,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第一支队二团政委、陆川县支前司令员。在他的带领下,大胆放手开展武装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1949年除掉冯某、陈某等多名反动特务凶手,8月拔掉县伪警察局龙河派出所,9月全歼地主武装40人,10月逼迫广东平定一个连敌军的投降,11月伏击南逃的张淦兵团175师,缴获枪枝、子弹、军装、银两等一大批军需物资。1949年11月30日兼任陆川县县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12月1日陆川县城解放,全县处处锣鼓喧天,歌舞飞扬,谢应昌正式宣告陆川县人民政府成立,陆川从此换新天。解放后的陆川跟全国一样,接着陷入了严重的匪患。后又经过近3年艰苦的剿匪战争,歼灭土匪3600多人,陆川才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历尽沧桑,谢德参公家族也再次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谢德参公近200年的家族史就是一部中国、陆川近现代的沧桑史。200年来,血雨腥风,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家族的命运,个人的命运,都维系在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之中,国富,则家富,国衰,则家衰,国兴,则家兴,国强,则家强。现在的谢德参公家族同全国绝大多数家庭一样得益于国家几十年的安稳快速发展,已相传到21代,分出30多户,300多口人,人财兴旺,欣欣向荣,成为一个集各行各业人才的新型大家庭。



  现在,谢德参公家族正在完善开发规划,力图修复围屋,挖掘客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招徕八方游客,兴起乡村旅游,推动当地民俗活动和旅游观光发展,力争建成一个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原标题:一个客家名门望族的悲情和传奇故事



  编辑:覃维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陆川县珊罗镇商会开展关爱“美丽乡村”保洁员活动
2018-02-05
玉林茂名两市检察联手保护生态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7-28
小区一电动车凌晨起火 被烧成车架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