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电影放映员追忆芳华岁月,曾为刘少奇夫妇放过电影

2018-02-05

  

宁以尧今年83岁了,家住在玉林城区江南大道金色蓝湾,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是在放电影中度过的,在边防哨所、偏远海岛,在玉林各个工厂、农村都有他放电影的身影,他还为刘少奇夫妇放过电影,也目睹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玉林电影院由鼎盛到衰落,获得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授予的“从事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三十年”荣誉证章。

离开电影近30年的宁以尧再也没踏入过影院。
芳华正茂的放映员宁以尧在电影机前留影。

到偏远哨所放电影他的观众有刘少奇夫妇

1953年,18岁的宁以尧应征入伍来到海南岛当兵。第二年,因为写字和画画漂亮,被调入师部电影队。“电影放映员当时可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宁以尧很快学会了放电影,“当时电影是部队和老百姓最喜欢的文化娱乐活动,我们电影队无论去到哪里都很受欢迎。”电影队每个月除了在师直属机关放6次电影外,其余时间都是到各个基层连队、偏远哨所,宁以尧和同事需要乘坐汽车、马车、船等才能到达。

放电影之前,部队会给战士们上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忆苦思甜,有时也会先放一些纪录片,宣传国家建设成就,重要新闻等。看完电影后,还要开座谈会,写观后感。“基本都是露天放电影,有的部队兴高采烈地从山上下来,就像过年一样高兴。”宁以尧说。

看电影的有部队战士,也有附近的老百姓。老百姓拿着手电筒、火把来到放电影的地方,他们有的一辈子都没有看过电影,所以很感谢师部电影队。有的偏远哨所,只有几个或十几个战士,宁以尧他们为了让每个战士都能看上电影,就派一名放映员帮哨兵放哨,让哨兵去看电影。

最受欢迎的是战斗片,《南征北战》《地雷战》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电影如苏联的《攻克柏林》《列宁的故事》也经常上映等。有一次,在一个营里放《白毛女》的时候,一名感动的战士站起来高呼:“打倒地主恶霸,不忘阶级苦!”其他战士跟着挥臂呼喊。

大约在1960年,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来到海南。工作之余,刘少奇夫妇在海南军区的一个小礼堂观看电影,放映员就是宁以尧。“穿中山装的刘少奇很是亲切。看电影前,他和我握手。他和夫人坐在放映机前,海南军区的几名领导陪着,放的是一部苏联片《列宁在1918》。电影放完后,刘少奇又和我握手,说声辛苦了。”宁以尧回忆起当年的一幕现在还是很激动。

在部队从事放电影工作22年来,宁以尧放了五六千部电影,没出过一次放映事故,6次被评为优秀放映干部,在参加海陆空三军举办的放映技术比赛中,裁判们在放映机、放音机上动了手脚,他依旧熟练地修好顺利放映,最后获得了四项第一名和两项优秀。

转业后继续放电影,见证了录像厅的兴衰

1976年,宁以尧转业回到玉林。当时玉林县总工会有两部坏了的放映机,组织知道他的特长后,把他调到了总工会,他把放映机修好后,又成为了一名放映员。

那时,宁以尧在工会球场给工会会员免费放电影,其他市民也可以花0.05元买票观看。他还到各个工厂、农村放电影,每到一处看电影的人都是人山人海。《少林寺》《追捕》等电影尤其受欢迎,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每次放映,都有人哭得泣不成声。

1983年,县总工会增加了放投影录像的业务,放映员也是宁以尧。放录像的设备是宁以尧从广州南方大厦买的,一共3万元,屏幕是72英寸的,县总工会是广西最早放投影录像的工会,放的《霍元甲》《射雕英雄传》《陈真》等香港电视连续剧受到空前的欢迎,每晚放两三集,一票难求,甚至有人抱着礼堂的柱子看电视。其他电影院也跟着购买了录像设备。每天晚上去电影院看港台电视、电影是当时玉林人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每个乡镇都有录像厅。

宁以尧因为有战友在广东电视台和深圳电视台上班,他经常去那里买电影电视的录像带,每盒100多元。录像带买回来后,县工会还要请县宣传部审查,删除一些迷信、裸体等镜头。“工会的职工轮流值班打扫影院卫生,每天得到报酬几元。在当时也是不少的收入。”宁以尧说。

到了90年代初期,工会影院承包给了个人,采用的是更先进清晰的“大炮筒”放映设备,宁以尧就成为了一名办公室干部,从此,他再也没有迈进电影院的门口,后来,随着VCD、DVD影碟的普及,电影院和录像厅渐渐没落甚至消失,电影也离宁以尧的生活越来越远。

“现在电影院又如雨后春笋出现了,听说放映设备、音响效果比我们以前的先进了很多,看电影又重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了。”宁以尧离开电影20多年,对往事和自己的青春芳华颇为怀念,“有机会我也要去电影院,感受一下时代的进步。”(记者 刘赛)

原标题:83岁电影放映员追忆一段芳华岁月放映30多年,国家领导刘少奇曾坐在他的放映机前看电影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容县:“小额信贷”成产业扶贫“及时雨”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8-14
小车自燃,市民热心扑火两灭火器“哑火”
2016-11-09
北流:急救知识进校园
2018-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