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坚持救助流浪人士 他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温暖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禤繁 2018-03-06

  

3月5日早上8时,何利民刚到办公室就忙开了,他先用开水壶烧开水,然后灌到两个大大的保温壶中,容量高达6升。随后他从仓库中取出两三箱桶装方便面和八宝粥放到车上,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这是要出门旅行,其实他是玉林市救助管理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做的这一切准备工作是为了救助玉林城区的流浪人员。

何利民关切地为流浪人员披上棉衣,让他们感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
何利民给羊舌新老人送去御寒的棉被。

无数次上街给流浪人员送物资

跟着救助车,记者一路同行。车辆先是来到五灯坡附近,在一家药店旁边的台阶上,凌乱地摆放着脏兮兮的被子、衣服。“饿了吗?冷不冷?”何利民拿着两桶方便面走过去热情地和一名40多岁的女子打招呼,出乎记者意料的是,那名女子只是冷漠地看着他。“她脾气不好,问多了会发脾气,有时候会骂人甚至扔掉我们送去的物资。”何利民小声地解释道。随即车辆来到五灯坡附近的德克士门口,这里有一名20多岁的男孩,听口音是北流人;而在南城百货的银行附近则有2名流浪人员领取了方便面和棉袄,据说其中一人是东明社区的,但何利民多次劝解就是不愿回家。

车辆折返回到云香桥的南流江水文站附近,记者见到了温馨的场面。“你来了。”3名男子看到救助车就笑着走过来和何利民打招呼,接过物资后又笑着道谢。“出来这么久,家里人肯定挂念你们,盼着你们回去呢。”何利民笑着劝解道。不料,画风马上急转直下,“回去干嘛!出来这么多年,钱没赚到,老婆孩子也跑了!”一名北海籍的男子顿时没好气地说道。“我不回去!家里人都不记得我了!”贵州籍的男子也一脸不高兴地说着。另外一名博白籍的男子接过物资后就默默走开了。“对他们来说,流浪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多年的救助生涯让何利民逐渐理解了流浪人员的想法。

车轮继续向前,从城站路绕行到火车站、工业品市场、国泰花园又回到文化广场、金鸡广场直到玉东新区,全程约2小时。这就是他每天的工作,上午下午各一次。而入冬后,特别是气温下降的情况,他晚上也需继续“巡视”,“棉被、棉衣、棉鞋,都要带上。”何利民说,天气变冷是他们最揪心的时候,流浪人员往往在桥洞、凉亭或者废弃房屋等偏僻地方露宿,虽然玉林的温度不足以致死,但总是让他放心不下。

关爱和救助,让这座城市很温暖

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18年!何利民2000年到当时的收容遣送站工作,2003年在玉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至今,他除了每日的“巡视”外,还要负责护送流浪人员回家。

“那一年,湖南下着大雪……”何利民回忆起最难忘的一次护送经历,2004年1月,刚到业务科工作就接到了任务,派出所送来一名在火车站附近的流浪人员,那个人当时又脏又臭,何利民赶紧安排他洗澡换衣服吃东西,经核对信息确定是湖南怀化人,当时已经临近春节,救助站决定马上送他回家。由于春运期间火车票紧张,根本买不到座位票,何利民和同事一起硬是在过道上站了十几个小时,“感觉挺欣慰的……”何利民说那个人到救助站之后一直沉默不语、表情冷漠,但随着回家的脚步一步步迈进,他渐渐地有了一些变化,快到站时脸上慢慢露出一丝期待和微笑,这是他和同事们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你来了。”在工业品市场附近,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搭着塑料顶棚,车上还有一个小“阁楼”,堆着薄薄的棉被、破烂的锅碗瓢盆和一堆杂物,车上挂满了药瓶、毛巾、铁罐等小物件。这就是羊舌新、韩文静两名流浪老人的“家”。看到何利民过来,两位老人像老朋友一样与他热情地寒暄起来,他们曾在2010年就到玉林“落户”,后来几经辗转多处流浪后又再次回到玉林,彼此已经非常熟悉。令何利民深感遗憾的是两位老人已经80岁高龄,而且还有多种疾病,但他们坚持不愿意到救助站提供

的场所居住也不愿意到医院就诊。“这里的人好啊……”两位老人兜兜转转还是回到玉林就是因为这座城市让他们感觉很温暖,其中既有何利民等救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有普通市民对流浪人员的无私关爱。

原标题:18年坚持救助流浪人士 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温暖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黄世勇到玉林市调研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8-23
博白男子喝酒后落水,打捞上岸已无生命迹象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2021-05-06
玉林市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