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潭铜鼓,声扬十里长洲

2018-04-28

  

夕阳下的铜鼓湾显露出几许壮美
到了铜鼓湾,一定要驾舟畅游。
铜鼓湾两岸丰茂的草木下藏着当年的纤道。
湿地保护区航拍图。
壮美的铜鼓湾。
鹭鸟、耕牛、湿地,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铜鼓湾,地处南流江中段,石高数仞,峻峭壁立,水急潭深,形如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险要,相传历史上这里曾出土过两个汉代铜鼓。由于铜鼓湾位于福绵与博白交界处,过去一直被誉为白州八景之一。

“玉林海丝路”采访组由福绵古船埠沿江而下,约走7、8公里,进入沙田镇境内,只见南流江在此处分叉成一干一支,迎面是一个面积近千亩的沙洲,南流江干流从东面绕岛而过,支流从西面直穿而过,眼前的沙洲就是南流江上最大的冲积岛——铜鼓岛,岛上有一个村子叫铜鼓坡队。绕过铜鼓岛,即是南流江上的铜鼓湾了。

铜鼓湾前话铜鼓,相传为马援南征时遗落

吕金南是土生土长的铜鼓坡村民,说到家乡铜鼓坡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物,吕金南一脸自豪。吕金南告诉记者,“据村里的老人说,岛上原来居住着一些土著,后来全部搬走了,大概在2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从陆川搬到这里定居,当时有村民在岛上挖池塘,挖出了两面大铜鼓,因为铜鼓沾满了泥巴,于是村民们把铜鼓抬到铜鼓湾清洗,结果其中一面铜鼓在清洗时掉进了潭里,另一面铜鼓上交给了当时的都督府。但后来出土的铜鼓不知保存在哪个博物馆。”

这是铜鼓坡村民代代口传下来的传说,记者查阅相关史料发现,并非一点历史依据都没有。铜鼓湾一带发现铜鼓的史料记载,在唐代就有了。

据唐代的《图经》记载:昔有水神,持铜鼓浮水击之,声骇村落,暮沉水中。灵潭铜鼓是古白州八景之一,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九月十一日国子学正曾才鲁给白州八景题诗写到:水浮铜鼓一潭清。清代《一统志》也有记载:“相传旧有汉时铜鼓浮在水面,有声,久之复沉,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五月,乡人获一铜鼓送督府。”据清代《博白县志》记载:“相传夜有铜鼓浮起,波浪相搏,声闻数里,乡人聚观。”

因为东汉时期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军队沿南流江而下,铜鼓湾是必经之处。历代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到铜鼓湾凭吊赋诗,也都把铜鼓湾与马援南征联系在一起。

明代郁林举人陈献文写有《灵潭铜鼓》:“水跷湾头听鼓鼕,昔年谁此寄行踪?青山绿水江天小,铙吹钲声边塞同。铜柱已堪传伟绩,云台何必画奇功?我来矍铄翁如在,对景兴思盼远峰。”清朝博白知县陈镳的《灵潭铜鼓》也写到:“一自洗兵鱼海后,顿销金甲伏波营。”故亦有传说铜鼓坡出土的铜鼓,应为马援南征时遗下之物。

无独有偶,1993年沙田镇六龙村也出土了一个南朝虎饰四出钱纹铜鼓,这是一面世界上最大的灵山型铜鼓,现收藏在玉林市博物馆,成了市博物馆目前的“镇馆之宝”。据玉林市博物馆副馆长李义凡说,历史上,铜鼓曾作为统治权力的象征,作为祭祀用具和娱乐用具,用于集众、盟会、战阵、祭祀、娱乐、丧葬、陈列等场合。桂南、桂西南地区的骆越民族是最早制造并使用铜鼓的古代民族之一。他认为,铜鼓湾一带很多地名都跟铜鼓有关,说明当地历史上一定曾出土过铜鼓,但铜鼓湾出土的铜鼓年代久远,去向不明。

在铜鼓湾附近,至今还有一座朴素的伏波庙,周边村民每年都要到伏波庙祈福,祭拜伏波将军。村民告诉记者,来伏波庙祈福的人们,有福绵本地村民,也有博白县、合浦县等地的村民。

沧桑纤道,见证当年南流江航运繁忙

“过去船队经过这里都喜欢在这里歇息,历史上这里有小码头,可见当年铜鼓湾航运很发达。”吕金南介绍说。

沧桑巨变,当年的小码头已是痕迹难寻,不过据当地村民说,至今在铜鼓湾一带还保留着当年纤夫行走的小道。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采访组来到了铜鼓湾下,村民指着杂草、芦苇丛生的荒滩说,沿江两岸有当年由纤夫们用脚挥汗踏就的小道,现在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绳索磨出的痕迹。遗憾的是,因为没有攀爬工具,无法找到船夫与苦工踏出来的纤道。沿着江边走去,江水哗哗而流,耳边仿佛回荡着当年纤夫和船工背纤拉缆的号子,苍凉而悠远。

据玉林市申遗办的专家黄继军介绍,铜鼓湾作为南流江玉林海丝路上的一个主要节点,沿江两岸现存的纤道痕迹就是历史见证。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曾是中原物资包括玉林本地所产的陶瓷、铁器、布匹等产品进入合浦港的运输要道,被运往马来群岛、南亚次大陆,乃至西亚和欧洲。古代的水路交通,全部依靠木船。在险峻的铜鼓湾,暗流汹涌,礁石密布,逆水行舟时,全靠纤夫们背纤拉缆,经年累月下来,沿岸小道上留下了纤缆磨出的痕迹。

当年纤夫停歇处,已成鸟类栖息地

踏上铜鼓岛,只见江边滩涂开阔,湿地水草丰茂,白鹭成群翻飞觅食,牛群在悠闲吃草,岛上的村民在田地里辛勤耕作,不时还可以遇到前来观鸟、赏鸟的爱鸟人士,岛上呈现出一幅人与野生鸟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铜鼓岛气候和环境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东面是南流江,西面是铜鼓新河,这是1971年铜鼓湾村民为防治水灾而开挖的一条人工河,将原来的半岛改造成一个真正的岛屿。由于林木茂盛,鱼类丰富,气候适宜,无工业污染,具有非常优越的生态环境,铜鼓岛一直是各种野生鸟类栖息之地。近年来,优良的生态环境,引来了不少珍稀鸟类“定居”,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保护湿地,爱护鸟类,如今的铜鼓坡成立了野生鸟类保护小区,小区内随处可看到爱鸟护鸟的警示牌以及保护湿地的宣传条幅,村民们保护生态的意识很强,自发爱护这块难得的湿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8月18日铜鼓坡野生鸟类保护小区正式挂牌,成了福绵区第一个野生鸟类自然保护小区。

吕金南是铜鼓坡野生鸟类保护小区的发起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我市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在铜鼓坡拍摄到的一、二级保护鸟类约有53种,如灰头麦鸡、松鸦、绿嘴地鹃、白面水鸡、池鹭、翠鸟、黑喉石鵖雄、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伯劳、鹪莺、蓝翡翠、白腰草鹬、白胸苦恶鸟、绿鹭、红嘴蓝鹊等。

记者在铜鼓岛上不时可以看到树上插挂着一串串的苹果,觉得很好奇。“这都是一些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带来的。”吕金南告诉记者,岛上的村民善待来这里栖息的长留鸟和过路鸟,使得这个小区的鸟儿逐渐多了起来,村民担心食物链跟不上,便尝试着对候鸟进行投食,后来,一些游客和野生鸟类保护志愿者也加入投食的行列,时常带来苹果等水果让鸟儿自由啄食。

“今日我来凭吊处,沧桑多半是蓬庐。”江水向海奔流,千载已过,铜鼓湾当年货船来往不绝的场景已不复存在,但汉代铜鼓出土的历史记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一串串凭吊足迹,沿江两岸的纤道痕迹,还有水下散落的瓷片,可以印证着铜鼓湾在历史上曾是玉林海丝路的一个重要节点。(玉林海丝路采访组:张武军 周立华 陶继军)

原标题:灵潭铜鼓,声扬十里长洲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铲车司机“无师自通” 驾校学员提前上路
2018-03-30
玉林:推动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12-09
9月招生玉林师院新增信息安全本科专业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