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贵姓】周姓:勤廉忠良 千秋承继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记者 陆小青 胡富光 2018-08-13

  玉州区玉城街道周武侯公家谱1~8卷(全套)。

  坐落在兴业县龙安镇牟村沙铲岭的周敬轩祠。

  周氏图腾

  【释义】周姓图腾是“鸟”和“田粟”的合文,由四个部分组成:下为救护后稷的“金鸟”;中为匍匐的“孩童”即“人”;中上为“田粟”,亦称为“鼎”;上为“岐山”。其含意是:由大鸟保护的周人,经田粟与城郭扛鼎登山,直上苍天拜谒圣祖,以此向各氏族部落宣告周姓是祭天之氏、天子之族。在《说文解字》中,“周”是会意字,由“口”和“田”组合而成,意为一口人有一块田。在农耕时代,一人有一块田地,勤劳耕作可丰衣足食,谓之“周”。

  家风家训

  耕读为本,规矩做人。

  齐家爱国,敦亲睦邻。

  尊老扶幼,济困助贫。

  学文习武,为忠为良。

  得姓始祖

  后稷姓姬名弃,黄帝玄孙。其母产下他三弃不死,以为神,故抚养使之长。初欲弃之,因名弃。长大任尧帝稷官,掌管农技,教民耕种,故称后稷,尊为农神。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其子孙继任稷官,并建诸侯国在岐山周原(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国号为“周”。后来周灭商建周朝,以周为姓氏,遂奉后稷为周族得姓始祖。

  语言习俗

  玉林周氏族人日常所操语言为居住地方言,主要有两种:一是粤方言之勾漏语支方言,俗称土白话或本地话;二是客家方言即客家话。

  周姓人口

  根据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周姓在玉林辖区内户籍人口为143831人。

  (注:由于周姓族人外出生活、工作、定居等原因,其本人户籍不在玉林,所以玉林市周氏宗族人口统计数与玉林市公安局统计数有所不同,但结论没有矛盾。)

  周姓渊源

  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列第9位,人口约3000万。周姓起源主要有:

  1. 出自姬姓,为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嫡系裔孙。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名弃。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后稷裔孙古公亶父(周太王)为狄所逼率族人自邰迁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周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春秋秦汉时期聚居于河南汝水流域。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

  周公旦之后裔姓周。

  2. 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 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507—590年),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5. 他姓改为周姓

  1)五代后梁,成油的子孙改姓周。

  成油(仙锐),是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并未姓周,他是死后才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的。

  2)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苏益入福建,定居同安,裔孙昌盛,成为南方大族之一。苏益的六代孙居住福建泉州卓源乡新康里,因遭粮累,财产没收,族人还受元朝官军围剿,各自逃难,其侄苏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后,这支周氏族人繁衍,并迁移入台湾新竹县。

  3)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的子孙改姓周。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见浚,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长沙。第四代吉王称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袭封,死后无嗣,吉端二子又袭封。明朝亡后,袭封的吉王逃往广东,死于缅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铤(yan延),封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玉林周氏大事记

  1. 清咸丰五年(1855年)由周祖春、周祖兴、周理堂、周熙湖四族贤倡导、出资并率领族人在郁林城五灯坡建成占地13亩(含庭院)的郁林五属(郁、兴、北、陆、博)周氏大宗祠,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供奉祖宗牌位600余个。宗祠置有蒸尝田产,正常开展秋尝冬蒸祭祀及助学兴学活动,是当时玉林较有特色的宗族祠堂之一。

  2. 1998年在周德旺等人倡导下成立粤桂周氏敬轩公族“三项工程”理事会,依靠广大宗亲出钱出力,用十年时间先后完成重修周敬轩祠、加固维护周敬轩公墓和分九房编印族谱等“三项工程”。“三项工程”很好地发挥了敦亲睦族的作用,近段时间每年秋祭都有数以万计的宗亲自发前往兴业县龙安镇祖祠、祖墓所在地祭拜先祖。

  3. 2011年成立以周传伟为会长的玉林市周氏联谊会。联谊会发动有爱心、有能力的宗亲捐资集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敬老、助学和扶贫济困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春节,先后慰问本族老人、奖励考上一本学子及帮扶贫困宗亲共700多人次,所用资金40多万元。

  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玉林周氏派出代表积极参与中华周氏及海外周氏祭拜周公、周敦颐等宗亲联谊恳亲活动,并在其中发挥应有作用。2013年本市族贤周贤钧、周传伟分别当选中华周氏联谊总会会长、常务副会长。

  5. 玉林市周氏联谊会积极贯彻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相关通知精神,响应中华周氏联谊总会的号召,组织近400人的编写队伍,用四年时间于2017年完成《中华周氏联谱·广西卷·玉林市分卷》(简称《玉林周氏联谱》)的编印工作。全书近百万字,综合介绍玉林周氏的源流、古今人物、家族文化传统及本姓氏部分知名的工农商企业等。该书内容丰富,存史写实,是玉林周氏族人进行家规族训和优良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在玉主要宗支分布及迁徙路线

  玉林市周氏现有46支系,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据各支系族谱记载,大多数周氏支系是明清时期从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和玉林周边县市迁来。

  根据2017年6月统计,现在玉林市包括玉州区(含玉东新区)、福绵区、博白县、北流市、陆川县、兴业县、容县七县(市、区),共有周氏人口159963人。

  其中:玉州区有18507人,分布在9个乡(镇、街道)、41个行政村(社区)、49个自然屯、3966户。

  福绵区有13154人,分布在6个乡(镇)、28个行政村、59个自然屯、2382户。

  博白县有53389人,分布在22个乡镇、239个行政村、8677户。

  北流市有15108人,分布在18个乡(镇)、54个行政村(社区)、75个自然屯、2540户。

  陆川县有19389人,分布在12个乡(镇)、39个行政村、116个自然屯、3409户。

  兴业县有21446人,分布在13个乡(镇)、76个行政村、133个自然屯、4629户。

  容县有18970人,分布在15个乡镇、66个行政村、88个自然屯、4184户。

  本姓人自评

  中华周氏历朝历代皆为大族望族,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周氏名人辈出,影响突出而深远的就有细柳英风之周亚夫,濂溪道学之周敦颐,恩来品格之周恩来,鲁迅精神之周树人。玉林周氏族人继承传统,崇文尚武,侍农工商,和睦亲邻,为玉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玉林市师范学校退休教师 周文活)

  外姓人说玉林周氏(摘录)

  ……科名仕宦,绵绵延延,我朝渐被化洽。边隅郁林周族黍(俗)称世宦:举孝廉而捷南宫,联五贡而官儒学,循声卓著,武爵扬威。且名宦孝子争光,志乘诸生罗列胶庠,如蛟龙暂待云雨、鹰隼将出风尘。是诚不可隘量……

  (清光绪赐进士身、诰授中宪大夫、福建兴泉永驿传兵备道、前翰林院编修、提督广西学政、世待生荣阳 孙钦昂)

  专家点评

  周氏族群最先赢得美名的是周文王。文王之治,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最高政治境界。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影响久远,历久弥新,世代不凡。汉初,周勃辅佐高祖得天下,其子周亚夫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不朽的功勋。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创建了中华理学,《太极图说》对后世影响很大。现代有开国元勋周恩来,“呕心沥血干革命,殊勋盖世间,无法磨灭;鞠躬尽瘁为人民,英名满天下,有口皆碑”。

  迁徙玉林的周氏族群,人口众多,分布广泛,贤才辈出。他们崇文尚武,关注民生,弘扬传统,和睦乡邻。玉林周氏始祖周敬轩任郁林州学正,注重教育,“公生九子无一白丁。”父子10人,有贡生5人,廉生3人,附生和增生2人,而且父子皆入仕,发扬先祖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政清廉,造福于民。正可谓“纬武经文,细柳营中令肃;风光霁月,爱莲池上名香。” 更有博白籍周永章,15岁考上中山大学,30岁为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提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制定玉林旅游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乡贤心,家乡情,跃然于纸上,印证了“宗传姬旦家声远,学绍濂溪道脉长”的遗训家风。

  (玉林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 赵彦行)

  家族名人

  血脉来祖周敬轩画像。

  周敬轩及其九子:周敬轩,讳元善,字乾一,号敬轩,玉林周氏敬轩公族迁玉始祖,元朝贡生,明初任郁林州学正。族谱记载,“公生九子无一白丁”:周奇之,号孟一,恩贡生,明洪武年间任梧州学正;周偶之,号孟二,岁贡生,明洪武年间任横州学正;周参之,号孟三,廪生,明洪武年间任职容州府;周倍之,号孟四,廪生,明洪武年间在郁林县学任训导;周长之,号孟五,廪生,明洪武年间在兴业县任职;周慈之,号孟六,岁贡生,明洪武年间在广东高州任职;周亲之,号孟七,附生,明洪武年间在党州(今兴业县境内)任职;周仙之,号孟八,拔贡生,明洪武年间在博白县任职;周济之,号孟九,增生,明洪武年间在兴业县任职。

  周勋、周道父子将军:周勋,号北城,世袭百户职,任参将,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永宁参将职守郁林州,后转任浔梧参将,征贺县七山八寨苗瑶之乱,又平倭寇对海防边岸侵扰,论功升广东龙门总镇,嘉靖三十七年钦赐定国将军,上赐白银建华表,刻“细柳英风”表彰,老来落籍郁林新定村,逝葬落籍地,其墓现为玉林市文物保护单位。长子周道荫袭明威将军。

  周维鉴(1821—1857年),北流新荣镇大同村塘头人,清道光廿四年(1844年)广西乡试第45名举人,任职广西布政使司巡检部。因北流土匪扰乱,奉命回北流屯守,咸丰七年(1857年)大容山土匪范阿音攻城,维鉴在守城中殉难,奉旨入祀北流昭忠祠,恩恤五品衔,恩赐“文魁”牌扁。

  周廷献叔侄同科:周廷献(1829—1897年),字可人,号虞臣,玉城四川阁人,清同治四年进士,任福建彰州南靖县知县。周廷献与侄儿周恭先曾同一年双双考中举人,后又一同赴京会试,恭先未中进士,亦被朝廷派往江西任知县,后积劳成疾,逝于任上。

  周建端,玉州区四川阁人,字启堂,号达初,民国时期广东省立政法学院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后任郁林高中校长,广西省政府秘书及兴业县长等职。

  周贤鉴(1910—2011年),玉林城南街人,无锡国专肄业,多年从事教育,当过中学校长,教学之余及退休后,潜心研究国粹,出版《南流吟草》《晚晴诗稿》《楹联格律诗词写作基础》《玉林当代诗词选》等,创办玉林市诗词研究会,担任《万花楼》诗刊主编,广西诗词学会顾问,是玉林市当代较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

  周昶旦(1905—1985年),容县灵山旺维坡背村人,无锡国专毕业,曾任容县中学等几所中学校长,容县副县长、人大副主任等职,著《绿茶山房诗文集》,所生九子女个个大学毕业,在各地不同岗位供职,是为当代版的“公生九子(女)无一白丁”。

  勤廉忠良 千秋承继

  周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十大姓之一,裔孙繁衍昌盛,瓜瓞绵绵,传播九州,遍布海内外。周姓子孙和其他姓氏族群风雨同舟、胆肝相照,建设中华、保卫中华,英雄人物层出不穷,丰功伟绩载遍史册,文化传统绵延承继。

  玉林周氏各大支系大都是明朝时南迁到玉林的,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始终保持着周氏优良传统,并将周氏文化发扬光大,使玉林周氏人才辈出、事业兴旺,成为玉林望族,对玉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服务精神 世代相传

  《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典故体现了周公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周公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的故事流传久远,史誉其为中国古代名相。

  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成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周氏后世子孙,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终生倡导。

  家喻户晓的周恩来总理就是继承“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精神的周氏族人之一。他一生为党为国为民,忠心耿耿,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人民誉为“人民的好总理”,其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和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人民心中。病逝火化之日,北京百万群众自发冒着寒风冷雨站在长安街两边,灵车过时,群众痛哭流涕,形成了十里长街哭总理的悲恸场面,联合国专门为他下半旗一周悼念。

  容县六王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原副站长周军是近年来玉林市涌现出的优秀年轻基层干部中的典型。2011年6月,他因为长期劳累过度而不幸患病去世,年仅29岁。作为一名“80后”乡村兽医,最灿烂的年华,他扎根偏远乡村,足迹遍布全镇100多个村组,将年轻的生命,奉献给平凡的农技推广工作,奉献给他挚爱的“三农”事业。作为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他用短暂的人生,践行了周氏核心精神,谱写了玉林市青年干部职工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感人诗篇。

  崇文重教 为国读书

  周氏历来有崇文重教,读书致仕的传统,因此周氏族群文化素质高,讲文明遵礼守道,爱国守法蔚然成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的《爱莲说》妇孺皆知,序者谓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他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理学的开山鼻祖,宋人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其著《太极图说》,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又著《通书》40篇,发明太极之蕴,功齐孔、孟。

  周树人,笔名鲁迅,有学者考证其为周敦颐第32代孙。周树人继承了周氏族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周树人潜心著述,著作等身,述著凡800余万言,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他以笔为武器,以杂文为投枪、匕首,“横眉冷对千夫指”,与邪恶势力作殊死战斗,直至油尽灯熄。

  玉林周氏也传承着崇文重教、读书致仕的传统。明朝初年迁玉之周敬轩一家既是入玉先相,更是崇文重教的典范。周敬轩本人贡生出身,任鬱林州学正,所生九子无一白丁,父子十人同期为官,成为玉林长久传颂的佳话。几百年来,周敬轩子子孙孙继承祖宗传统,勤勉读书,历朝历代,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该族大专毕业以上的子孙就达近万人。

  在农耕时期,玉林周氏聚居的州县城和村屯,几乎都开设有蒙馆和私塾,小村屯的子弟,则送周边较大村屯私塾就读。入馆读书者,家庭仅支极少学谷费用,亦有全免的。如果读书有长进,入县到书院供读者,不少都得到家族或宗祠蒸尝田产支持或奖励。在每年春秋二祭和节庆,还有肉面分发鼓励。因此,读书人在周氏族内,或在社会上很有地位和光彩,更有获社会支持发展机会。民国时期,政府无力建学校,不少村屯就有利用宗祠和庙宇办学的现象。玉林周氏五属祠、玉皇堂庙宇,陆川美坡米冲村,北流平政岭南周氏宗祠,博白,容县,兴业等县周氏都利用公众房屋或自家厅堂办过学校,充分利用宗族的公共财产发展教育事业,在州、县、村、屯有着鼓励读书的浓厚氛围。

  2014年3月,玉林周氏后人周贤钧为母校玉林市三中捐赠了价值12.3万元的乐器和图书。他还捐赠100万元,设立了“周贤钧解困助学基金”,帮助那些品学兼优、需要帮助的学生,希望他们早日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很好地传承了周氏族人崇文重教的精神。玉林市周氏联谊会长周传伟热心族中和社会公益事业,周传伟夫妇捐资超300万元,为族中文化发展作出很大贡献。

  尚武重德 健身保国

  周氏历来尚武重德,为保国护家,创建一个和谐社会、稳定生活环境,历代习武健身不息。

  汉初名将周亚夫,官至右丞相。其父周勃为汉开国元勋,封绛侯。勃薨,亚夫袭父兄爵位封条侯。汉初七国之乱,周亚夫统军三个月平叛。汉文帝后六年,匈奴大入也,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一日皇上劳军,至细柳见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不得入。皇上使者持节诏将军曰:“吾欲劳军”。亚夫传言开壁门。门士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按辔徐行,赞曰:“此真将军矣!”亚夫因治军严谨而声名远播,流芳千古,史称“细柳英风”。

  玉林周氏族群自明朝以来,不断从外地迁来,出现过不少武将。如明朝嘉靖年间的定国将军,历任永宁参将、浔梧参将的周勋。周勋号北城,其先祖周龙随朱元璋征战,因功封世袭百户职,传至周勋已历六代袭职。周勋体魄伟臂力超人、武艺高强,随军南征到广西,在鬱州任参府,力退进城贼寇之乱,继在兴业平贼乱,再领兵征平贺县七山八寨苗瑶之乱,后赴龙门平倭寇入侵,所历各战役,屡战立功,在明嘉靖年间,获嘉靖帝封赏升任龙门总镇、定国将军。其子周道也获授明威将军衔,定居洋桥塘。清代鬱林直棣州名山村周琔武艺高强,在雍正13年和乾隆3年分别高中武举人和武进士。名山周士炌在乾隆18年,也经科考而高中武举人,陆川县乌石也出现武举人周延琛。

  在传承国粹武术上,玉林有不少村屯长期举办武馆、组织舞狮队,尚武重德、习武健身保家。他们还组织参加玉林市和广西的武术比赛和舞狮表演。在福绵洋桥塘,武术表演活动成为一大盛事。在玉林城区,有周姓人士兴办武术散打俱乐部和学校,并参加广州市武术散打擂台赛获奖。在玉林市周氏族人组建的各个武术组织,都以爱国守法、强身健体、以德为先作为宗旨。

  玉林周氏族人重礼乐、仁义道德,讲忠孝廉让、守诚信、尚包容、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全族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因此,古今玉林周氏养育了许多事业有成的精英族贤,他们在仕农工商学兵中成为模范,遍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不同领域,参加当地社会建设,尤其对玉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子扬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玉东新区大囊城中村改造项目公示了,效果图出炉了
2017-11-28
暖心!北流志愿者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解决“头等大事”
2020-02-17
“赏月游”线路成热门
玉林晚报|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