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 “医”路有你感恩无限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18-08-20

  编者按

  2018年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之后,国家设立的第四个行业性节日。

  人之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无论是哪一个字,都离不开医生。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没有所谓法定假日,就算是首个“中国医师节”,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坚守在岗位上,只要病人需要,随时到达患者身边。玉林日报记者特地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当天,采访了几位普通的一线医生,或许透过这些报道,我们能看到医生光鲜外表下的辛劳与辛酸,能给医生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梁振茂:“连轴转”的120急救医生

  ▲8 月19 日首个“中国医师节”中,依然坚守在急救第一线工作岗位上的梁振茂医师。

  8月19日,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记者发现8月18日和19日两天的值班医师名单上,都有梁振茂医师的名字,翻看他一整天的工作行程记录,工作状态跃然纸上:

  8:00备物,检查出诊物品器械,检查呼吸机。

  9:00~11:30第一趟出诊。病人脑干梗塞,呼吸衰竭,由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转至博白县医院。

  12:00~14:30第二趟出诊。博白县城某村,病人心脏功能不全,转至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15:00~19:10第三趟出诊。陆川县医院心内科,病人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转至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CCU病房。

  19:30~21:30第四趟出诊。兴业县医院,病人肾功能不全,转至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

  22:30~01:30第五趟出诊。博白县医院,诊断脑栓塞病人,收住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04:30~06:50第六趟出诊。北流市医院,诊断多处骨折,脑出血病人,收治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

  ……

  120急救中心医生工作时间是早上8时到第二天早上的8时,24小时候值班。紧张、忙碌、疲惫,伴随着不间断的座机铃声。梁振茂一跨进急救中心调度室的门,就要开始面对接不完的出诊任务。8月19日早上8时,结束了8月18日24小时的值班,他又接着进入19日24小时值班状态。

  连续值班,这样的超负荷工作,对于已在急救中心工作了10年的梁振茂来说,已是常态。在120值班出诊,每天最少有五六趟,最多的时候有十多趟。

  记者了解到,120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分为A(值班)、B(轮班)两班,当A班的人员全都出诊后,B班顶上。挂在急救中心调度室的人员动态表上,几乎整整一天,A班的医务人员都是在出诊状态。而轮班医生是处于待命的随叫随到状态。院前急救,院内治疗,120医生的工作更多的是进行现场急救,为危重病人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急救措施,非紧急情况下,根据病人的病情,对症抢救治疗,以维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安全地将病人送到医院接受治疗。

  梁振茂是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治医师。2005年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到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120急救中心工作。长期工作在院前急救一线,他不断吸取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在积极应用于临床的同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开展科研工作,按要求制定和实施教学培训计划,将自身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同学交流学习。

  2017年梁振茂被评为“广西急诊与医学救援人才小高地十佳青年人才”,2018年获评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届医师节“优秀医师”。(记者 詹丽萍 通讯员 朱新青)

  黎贵才:眼里只有病人的重症科医生

  ▲黎贵才(左)和护士一起悉心照顾重症患者。

  8月19日凌晨3时的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西院显得很安静,在重症医学科(ICU),即使隔着几道厚重的防护门,各种医疗设备发出的“滴滴”声和医师、护士轻轻来回走动的脚步声,依稀还能听到。这个时候,或许大部分辛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静静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可是,这里的医师和护士们正在打起精神、密切地关注着收治的患者,尽全力去与病魔死神作斗争,他们不放松、不懈怠,就连“安稳地睡个好觉”也成为了奢求……

  “在重症医学科里,所有的医师每天都要到岗,节假日也不例外,每天如此。医师每天都要到重症监护室里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根据患者病情作治疗护理。特别是在夜里,医师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因为到了夜里,重症患者比较特殊,有些患者会出现呼吸不好、心脏不好、心律失常等问题,需要医师进行插管、设置呼吸机等时时刻刻关注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黎贵才告诉记者,在重症医学科,因为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性,患者家属不能进入探视和照顾患者,所以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全靠医护人员进行,医护人员的工作十分繁重。在重症医学科,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做到“无微不至”,真正需要医护人员做到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尽力救助患者。

  在该院重症医学科门口的墙上,有一排醒目的大红锦旗,上面的文字信息显示着很多各地康复患者对该科医护人员“精心护理”“挽救生命”的由衷赞扬。而在这些赞扬的背后,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或许鲜为人知。

  有一天夜里,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心肌梗塞的重症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医师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抢救。经过抢救,患者重新恢复了心跳。可是,一段时间后,患者又出现了几次心跳骤停。后来,在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和密切护理下,患者不仅恢复了心跳,病情也逐渐好转,最后康复出院。

  黎贵才告诉记者,他从医至今已有15个年头。在这15个年头里,他已记不清救助过多少名患者。由于重症医学科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他几乎每天都是在医院和患者一起生活,缺少对自己家人的陪伴和照顾,几乎没有假期和休息日。今年暑假很快结束,但是由于工作紧张,黎贵才没有带过一次儿子出去游玩,于家庭而言也是聚少离多,他觉得很对不起家人。(记者 傅盛 实习生 陈秋利)

  王东旭:累并自豪着的援非医生

  ▲援非的王东旭医师在尼日尔医院为当地的病人服务。

  “今天病房有个病情危重的恶性疟疾合并有伤寒的病人,病人持续发热已经有3天,伴有腹胀、呕吐,每天最高体温升至40.5摄氏度,当地医师给病人口服布洛芬,但患者随后呕吐数次,体温持续在40摄氏度不能下降,我和另外一名中国医师,建议马上给予静滴退烧药扑热息痛,并予冰敷、冰冻输液处理,患者体温慢慢开始下降,1小时后患者自觉好转。整个病区有20多个病人,查完这些病人后已经是下午5时多了。

  8月18日22时,记者联系上王东旭医师的时候,他在信息中讲述了8月17日在援非的尼日尔医院经历过的一个印象深刻的病例。

  来自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医师王东旭,今年1月作为中国(广西)第20批援外医疗队36名队员的其中一员,奔赴尼日尔执行新一批援外医疗任务,他也是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援非的第四位医生。

  采访王东旭医师的时间都是在晚上进行。记者第一次联系上王东旭医师是8月17日的23时30分,他说尼日尔的时间是8月17日16时30分,比国内的时间推迟了7个小时,他正在门诊室工作中。

  在王东旭医师回复的信息中,记者了解到了他在尼日尔工作的状态。

  每天8时整,接送中国医生上下班的小客车准时停在门诊大楼前,中国医生一天的工作从此开始。

  王东旭是消化内科医师,上午要负责出消化内科门诊,下午按照惯例与内科组的另外两名医师及当地的数名内科医生准时开始内科查房,运用中国的指南、共识指导当地医生诊治疾病。虽然援非的工作很忙,还有沟通的压力,但作为医师,看到一个个病人康复出院,心中很有成就感。

  聊起在尼日尔的工作生活,王东旭感受深刻,他说多年来由于中国医生技术好以及尽心尽责的工作作风,赢得当地老百姓的称赞,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每当中国医师出门诊的时候,门外走廊长椅上常常坐满了候诊的病人。有时候一个上午要看十几个病人,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经常到点下不了班,有时候看完这些病人后,才觉得口渴,医院所在的位置是撒哈拉沙漠的边缘,空气十分干燥,很多援非的医疗队员都承受过嘴唇开裂的痛苦。可也正是中国医疗队员们的辛勤努力付出,受到了当地人的尊敬。大多数的当地人,对中国医生特别的友好,见到开政府牌照车的中国人,就知道是中国医生。无论是大人和小孩见到中国医师都会招手致意,让人心生暖意。

  回想初到尼日尔的情景,王东旭记忆犹新,尽管出国前做了很多心理准备,但面临的困难仍然超乎自己的想象。在尼日尔,除了生活环境艰辛外,工作压力也很大,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即使是他们施展浑身解数,在国内1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这里可能要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多。

  8月19日下午,也是尼日尔的8月18日的早上时间,记者再次联系王东旭医师,他说在异国他乡过首个中国医师节,非常有意义。他的援非医疗工作时间还有6个月,希望在援非的时间里,继续通过门诊、义诊、查房,给当地人带来更多的医疗服务,同时,继续向当地医生传授中国先进的医疗经验和技术,帮助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医师精神。(记者 詹丽萍 通讯员 朱新青)

  梁博伟:对家庭充满愧疚的骨科医生

  8 月19 日,患者家属得知当天是“医师节”,特地与梁博伟(左一)握手道谢。

  “您哪里不舒服?”“您恢复得怎么样了?”“您这病情还需要继续治疗和护理。”

  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对待每一位门诊患者,他总是微笑地询问病情、详细地记录信息、亲切地交代医嘱;在查房时,他总是微笑迎人,轻声询问患者,在仔细地检查患者病痛部位后,认真地向护士道出针对患者的下一步护理方案。在门诊坐诊,他坚持诊察完最后一名挂号患者;在病房查房,他充分了解每一名住院患者。每天的工作,他总是忙得很晚甚至一连几天都不回家,严阵以待、加班加点已经成为常态。

  “每天接诊30~50名患者,每天基本上要做2~3台手术,一个月下来会有100~120台手术。小型手术大概需要1~2小时,中型手术大概需要3~4小时,大型手术一般需要4~6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8月19日,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一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梁博伟告诉记者,每天早上5时30分起床、7时到岗,坐门诊、查病房、开医嘱、换药物、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心理和精神状态、做手术、整理患者病历、研究治疗或护理方案,这是他每天的主要工作内容。

  梁博伟从1998年从医至今,已有20年。梁博伟深知,“救死扶伤”是医师的天职,从医以来,梁博伟一直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救助生命。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是医护人员的常态。从2006年至2009年,为了工作,梁博伟已经连续4年坚守岗位而没有在家和家人一起过春节。无奈,梁博伟妻子只好带上孩子和做好的饭菜到医院办公室与梁博伟吃个“团圆饭”。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当医师的坚强后盾,而患者及其家属的笑容是我最大的欣慰!”梁博伟告诉记者,医师职业给他带来的身心压力是巨大的。为了工作,多年来对自己家庭关爱的缺失是他最大的遗憾,这也让他充满愧疚感;而在很多时候,往往会有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师的不理解也会让他感到委屈。但是,每当尽心尽力地救治患者直至患者康复出院,或患者复诊时露出笑容,让他倍感欣慰。

  “今年我们第一次过医师节,我心里面的感受就是幸福!医师节的设立体现国家尊医重卫,是对广大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的莫大关心,是对任劳任怨、辛勤付出的医师的极大认可!”对于第一个属于医师的节日,梁博伟倍感激动和鼓舞,他说将继续发扬“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精神尊敬生命、努力工作,尽心尽力救助生命。(记者 傅盛 实习生 陈秋利)

  原标题: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 “医”路有你感恩无限

  责任编辑:覃维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北流:百香果“粽”情端午
2017-05-31
玉林部分公交线路暂停运营
玉林新闻网|2020-01-30
民警巧设伏擒获两名涉毒人员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