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四合院,惊艳了时光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18-09-10

  阮群生(右)在讲述四合院的故事。

  仙山·山仄村四合院内景一角。

  仙山·山仄村四合院外景。

  这是一座经历了八十多年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静立在云开大山山脉谢仙嶂山下的四合院建筑。走进位于陆川县沙坡镇仙山·山仄村里这座具有典型南方风格的四合院,你会被这所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和故事所折服。

  蕴含着数理玄学的建筑景观

  山环水绕,环境清幽,单体四合院古民居建筑点缀于幢幢楼房之间,格局、风貌基本保存完整,而新修缮的大理石墙面和稍陈旧的黛瓦,既有时代的痕迹,又有古民居的韵味。这是沙坡镇仙山·山仄村留给我们的印象。

  这座坐南向北的乡村四合院布局中后有靠山谢仙嶂,前有榕江河似罗带环绕,左右为护砂,中间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罗带水”曲流环抱,形成了一个前方略显开扩而又相对封闭的环境。

  从事多年建筑的老板阮瑞海介绍,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山仄村阮家的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具有南方民居特有的风格。四合院由门庭、照壁、天井、前厅、正厅、正房、周围厢房等构成。整个建筑的各部分,都依着一条中轴线对称排列,大门从中间进,左右对称,更实用、美观。

  走进四合院,发现在建筑材料上,土坯、青砖、木材兼有,建筑为穿斗式构架,外包土墙或土坯墙。正、耳、门廊的屋檐和大小厦在标高上相互错开,互不交接,避免在屋面做斜沟,减少了漏雨的薄弱环节。

  四合院粉墙黛瓦的颜色搭配显得高雅、素净,在一些细节处理上,几乎没有雕梁画栋,都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和美感,很多理念和现代建筑不谋而合。如四合院的房屋用土坯夯筑,土坯墙上混杂了大量稻谷壳,指尖划过土坯粗犷原始的纹理,岁月仿佛也成了触得着的东西。四合院有阁楼,阁楼不仅可以存放杂物,做临时卧室,还可以用于隔热。

  一座面积不大的四合院,居然有五个天井,据说这这些天井作为排水和采光之用,从风水格局上来说,就是“四水归堂”,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四合院第一进院正房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静静地站在四合院的天井里面,抬头看着那一方静谧的天空,感受着充满灵性的时刻。

  四合院有感人的大爱故事

  记者了解到,建这座四合院的人叫阮英元,1938年开始建设,那时他已50多岁,四合院建成20年后,1958年离世。

  阮英元生前是个很大方的人,在村里很有威望。他的人生颇有戏剧性。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户家,因为家穷,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从小在地主家帮放牛,跟人去挑盐卖。但他的记性极好,心算能力强。村里有人出外做生意,他也跟着出去。他先后去过云南、贵州等地做生意。在外奔波十几年,尚未成家也不着急。当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31岁在外做生意挣到第一桶金的阮英元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江西一位地理先生千里迢迢来到沙坡帮他找做房子的地方,规划建四合院。地理先生在村里帮他找到了地方,之后他才娶妻生子。从31岁到54岁,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一边生儿育女为生活奔波,一边在筹备建四合院的建筑材料。

  1938年,在筹划了20多年,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阮英元特意找地理先生选好日子开始建四合院。据说下地基时,连续烧了十几捆柴火,火光长时间映红了当时的仙山·山仄村。

  阮英元年轻时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在山仄村老家建四合院,设计和装修基本上按照南方四合院模式来建。依据他的经济基础和家庭情况,他设计的四合院有20多间房,结构讲究,布局精巧,房间工整对称,选择的建筑材料坚固耐用。四合院里砌墙的泥砖里有稻谷壳,石灰坯在墙壁上从不开裂。寓意四合院年年有余粮,有长久富裕满足的意思。

  据阮英元的子孙回忆,阮英元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做了许多大好事。当年,跟阮英元一起到贵州做生意的一个阮姓兄弟,病逝他乡。过了3年,阮英元专程到贵州,把这位兄弟的尸骸装入俗称“金盎”的缸状陶瓮里,背在身上,爬山涉水,走了几个月的路,把尸骸送回这位兄弟的老家埋葬。

  有一年发洪水,村里附近山上的坟墓被冲垮了,尸骸露在外面,无人认领。阮英元看见了,就把尸骸捡起来安葬好。后来,看见有其他地方的尸骸无人收拾,他也同样捡起来埋葬,他们家一共捡拾有四位无名尸骸埋葬,每逢清明和重阳,全家人都作揖上香祭拜“无名公无名婆”,这样的行为已持续有上百年。

  阮英元心地善良,为人豪爽。听到村里有人家生孩子,他会叫家人马上拿鸡蛋和大米去问候;看到有乞丐在路边,他会拿食品给乞丐吃;看到有人从家门口经过,都会招呼熟悉的或者是陌生的人进来喝水吃饭。无论是谁有困难,他知道了,都会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

  四合院传承着优秀的中华家风文化

  仙山·山仄村四合院至今保护完好,结构完整,尤其是整齐对称排列着的黛灰色小青瓦和穿斗式构架,就像一幅幅奇特的建筑奇观画面,无论从哪个方位、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蕴藏着奇妙的数理。令人称奇的是,虽经八十多年沧桑,无论是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冰雹、暴雨,还是时代变迁人为的破坏,都没有能将四合院的结构和格局改变。多年来,四合院除了一些简单的维修外,格局基本上没有改变。外人评价说,仅从外观上看起来,仙山·山仄村四合院更像一个景点。

  据了解,四合院建好之后,阮英元和家人住进去,言传身教,并要求子孙们不要轻易改变布局和结构。子孙们谨记他的嘱托,后来人口多了,房子不够住了,阮英元的子孙们就到四合院左右两边砌房子,而原来的四合院一直保持原有形状和模样,被当作公共的祖屋来保护。家中有什么大事要办,都会先回四合院的祖屋来举行祭拜仪式。

  好家风带出好家业。一直以来,阮英元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影响着儿孙们。如他的儿子阮群光曾当过生产队长,为人朴实勤快,每天早上5时起来打扫卫生,义务把家里的四合院和村里的公共场所打算得干干净净。四合院能保持完好,阮群光的功劳很大。阮英元的孙子阮瑞海继承了家里的良好家风,读书出来参加工作以后,团结兄弟,带头一起闯荡做生意,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家风和睦。到了阮英元的曾孙辈,也以长辈为榜样,继承和发扬良好的家风。如今的四合院,已经变成阮家的祖屋。在他们看来,完好的祖屋、族谱,在一个家族中,是无价的历史。同根永茂,浓浓亲情,他们愿意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时时维护修缮祖屋,上慰祖先,下抚耆老。

  今年已经81岁阮群生是阮英元最小的儿子,是这个家族目前辈分最高的长辈。他认为一个家庭,只有打好了价值观的底色,才能走得远。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渗透着中华民族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又融进了主人建筑的型制、习俗和文化,在传统建筑形式、装饰等方面均有较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较久远的历史传统。阮家四合院的存在唤起了他们家对于家族、家庭和家风等的美好记忆。保护好这座四合院,也就是秉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阮氏家族家风的文化情感、讲述一段段精彩的家风故事、体现一代代传承不息的精神坚守,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记者 詹丽萍/文 张 翔/图)

  原标题:“天人合一”四合院,惊艳了时光——陆川沙坡镇仙山·山仄村四合院幕后有“故事”

  责任编辑:覃维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林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4-30
玉林城北街道一大棚疑遭投毒,4批豌豆苗遭毒手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8-09-21
容县“奇人”十年不睡觉不吃肉,天方夜谭乎?
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