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今日】玉林,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18-11-11

  开栏的话

  40年筚路蓝缕,40年砥砺奋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伟大的决策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玉林和全国一道在改革开放漫漫征程中,披荆斩棘努力探索,一路风雨一路凯歌。

  当我们站在2018年,回首改革开放40年的起点和历程,玉林这片土地上有许多故事值得回忆,我们身边有许多变化值得分享。结合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玉林日报今起推出《变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栏目,用一批体现时代特色的关键词,为您锁定一批好听的故事,讲述改革发展的真实历程,展现玉林儿女的奋斗精神,展示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辉煌成就。敬请读者垂注,并与我们分享您家的好故事和玉林的老照片(投稿邮箱:ylrbzbb@163.com)

  ▲农民有了土地经营自主权,农业生产经营走向多元化,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香蕉大量外销,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本报对此予以了关注。(原图片载于《大众报》1990年12月5日,陈国柱 罗原坚 摄影报道)

  ▲日新月异的玉林城区。(记者 蒋寿荣 摄)

  40年前,浸润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的春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玉林这片土地发生了怎样的变革?记者采访了改革开放初期玉林重大改革事件的亲历者之一——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强增同志,随着他的讲述,走进那个破浪前行的时代。

  新思想开启玉林改革之路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全面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改革。

  玉林地委在玉林城区南江会堂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由地委书记林中同志传达会议精神。“整个会场非常安静,没有人讲话,极少人走动,参会人员情绪之高、会场秩序之好前所未有。”时任玉林地区卫生局局长、文教办副主任的李强增参加了会议。

  “同志们学习会议精神劲头很足,会上积极发言,会后互相串门交流心得体会,大家都认为不能再搞‘阶级斗争为纲’了,一定要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三中全会最重要的决策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强增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责任田到户释放生产积极性

  然而,刚从十年浩劫走出来,干部素质良莠不齐,“极左”遗留尚未肃清,玉林也因此经历了一个思想碰撞、观念转弯的过程。三中全会后,贵县(今贵港市)率先推行了责任田到户的改革。玉林县(原县级玉林市)与贵县交界处,竟有干部拉起了“顶住贵县单干风”的横幅,不愿意搞责任田到户。

  “广大群众都在翘首期盼改革,非常欢迎‘责任田到户’的政策”,经常在基层走访的李强增深知群众的意愿。即便玉林县有干部用这样的方式跟群众“顶牛”,仍有不少的干部群众按照中央的文件悄然开始了改革的试水。

  地委领导对贯彻中央精神保持了清醒的认识,坚决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

  1983年,玉林地区实施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99.2%。但责任田到户究竟能维持多少时间?农户对此心有顾虑,生怕政策有变,以至于出现了“责任田承包一年的下化肥,承包两年的下农家肥,三年以上的种绿肥”的区别对待现象。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决定。玉林迅速把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宣传到户,让群众安心。

  “从此,农户种绿肥的积极性提高了,让水冲垮的田地,也自觉围起来填起来,对责任田更爱护了。”当时的种种,李强增至今历历在目。

  玉林香蕉为全国农村改革探索经验

  1979年冬至1980年春,玉林县南江乡的林村实行“责任田到户”后,村民们连片种植了300亩的香蕉并获得成功。到1985年,县级玉林市(1983年10月玉林县改为县级市)种植香蕉1.9万亩,至1987年更是发展到13万亩。

  这一系列的举动,引发了系列“争议”。

  当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尚未明确,社会上对用良田种香蕉议论纷纷,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反对者说,都不种粮食了,你们就吃香蕉过日子吧。甚至还有人说,这是重钱轻粮,是方向问题。

  “玉林大种香蕉之争”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1987年4月21日-22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纪登奎从北京专程来调查。

  李强增当时担任玉林地委副书记,分管农村和乡镇企业工作,他一路陪同调查。2017年,已离休多年的李老仍壮志不衰,心系玉林发展,他深情地回忆起当年的情况,用朴实的笔触记录下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纪登奎同志就向他(蕉农)提问:“你还种不种有粮食?”答:“不种了。”又问:“那你们的粮食怎么解决?你的购粮任务怎么完成?”蕉农说:“现在市面上都有粮食卖,我们都可买到,粮所也有议价粮卖,公购粮嘛,我们一点不少给国家,完成任务还比过去快哩!”“完成任务还比过去快”,大家有点不解,便不约而同地问:“为什么?”蕉农说:“过去要挑粮食去交,现在拿现金去就行了,这就节约了很多时间,我们按粮所提出的议价粮价格,再加点手续费交给粮所,由粮所收购议价粮顶粮任务就行了。”

  1985年3月18日,玉林地区行署决定,把粮食统购改为合同订购。订购部分实行议价收购,订购以外部分可以自由上市。粮食可以自由买卖,农民的经营有了自主权,不种粮食也能轻易解决“公购粮”的问题。

  群众还在蕉田里套种起了黄豆、辣椒等经济作物,水沟里蓄水养鱼……套种作物和养鱼收入就可以收回蕉苗成本,按当时的香蕉价格每亩净赚2000元以上,而一亩粮食最多收600多元。蕉农因种植香蕉发家致富,盖起了一栋栋水泥、红砖结构的新楼房,群众称它为“香蕉楼”。

  看着壮阔如海的绿色香蕉林,纪登奎同志很有感触地说:“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之后,就能创造出巨大财富来。”

  “纪登奎同志离开玉林一个多月后,玉林地委接到自治区党委通知,说7月中旬要在玉林召开全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经验交流会,到时要参观香蕉生产和乡镇企业,让我们做好会议的筹备工作。消息传来,我们如释重负。”至此,李强增才打消了心中的顾虑:“说明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1987年9月16日,国务院批准县级玉林市列为全国首批10个县(市)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国务院交给试验区的任务:一是探路;二是规范。

  “四轮驱动”乡镇企业发展

  冲破思想禁锢,城乡百废待兴,玉林干部群众迸发出极高的建设热情,到处是推进改革、抓紧建设的火热场面。

  玉林地区乡镇企业逐渐兴起,并很快成为了农村的经济支柱之一。“我提出了集体办、户办、联户办、集体与户联办‘四个轮子一齐转’的发展理念,得到地委的同意。”1984年,时任行署副专员的的李强增分管乡镇企业工作,感到肩上担子重,发展时不我待。地委、行署班子领导们都憋着一股劲,大家都在思考改革发展新路子。当年12月21日,玉林地委、地区行署发出《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意见》,把“四个轮子一齐转”的发展模式在全地区推开,并健全了地区乡镇企业局领导班子。次年,地委、行署召开全地区乡镇企业工作会议,推进乡镇企业发展。

  有了政策的支持,玉林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茁壮成长。1985年全地区乡镇企业总收入比1984年翻了一番。三年间,乡镇企业总收入平均每年以58.4%的速度递增,至1987年总收入达到13.38亿元。乡镇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从业人数增多,社会分工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推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下的玉林乡镇企业成绩斐然,因而与香蕉生产一并成为自治区党委于1987年7月中旬在玉林召开全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经验交流会的指定参观项目,成功经验得到了自治区推广。

  1992年7月25日,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城乡改革结合、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相结合的整体推进新情况,确定玉林地区为广西唯一的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

  乡镇企业的发展为玉林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的30多年时间里,民营经济在玉林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登上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玉林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四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奋斗目标,玉林的经济在改革发展中正振翅腾飞。

  “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可能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国家不会有今天,玉林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美好。我们走过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时代,现在正在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的长征路’。”回首往昔,展望未来,李强增不胜感慨,豪情满怀。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他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一定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记者 陈俐 钟勇)

  原标题: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覃维

1人点赞

相关推荐

福绵区“四强四促”激活非公企业“红色基因”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9-10-10
“双12”比天气还冷 玉林消费者不太买账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8-12-13
玉林:不系安全带一直在处罚,不礼让斑马线即将开罚
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