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四十载 筑梦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博白经济社会发展特稿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18-12-24

  博白县城区全景图。

  生产总值由1.68亿元增长到254.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0.09亿元增长至271.81亿元;工业年产值由0.5亿元发展至255.04亿元;城镇化率达39.01%……

  一组组数据,无不展示着博白县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

  全国文化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农村“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中国桂圆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杂技之乡……

  一项项殊荣,无不书写着博白县改革开放40年的壮美篇章。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双脚丈量到抬脚上车;从仅限于救助城市的孤老残幼人员和农村的“三无”人员到包括养老、医疗、就业、救助等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个个改变,无不见证着博白人民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40年改革开放,这片沃土春风强劲,万物生长。掌舵手高瞻远瞩,忠诚担当,带领188多万勤劳百姓,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踏着开放的步伐,破解了改革路上的一个个难题,跨过了一道道险滩难关,交上了一份份精彩的时代答卷。

  关键词:城建

  桂东南次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改革开放40年,是博白县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现代化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园、广场、公共休闲场所不断增多,城市形象不断改观,县城品位不断提升……

  看着县城由巴掌大的小地方,蜕变成为如今繁华的县城,道路通畅宽阔,居住环境越来越美,家住博白县城的老黄感慨不已。

  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改革开放前,博白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缺失,城市功能落后,其他各项城市公用基础设施明显“拖后腿”。改革开放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强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过一轮又一轮高潮迭起的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来了个“大变脸”。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白县以新型城镇化理念为指导,以客家书香小镇、火车站片区为重点,大力拉开城区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再次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截至2018年7月,博白县城区面积扩大到33.4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31.64万人,城区道路面积536.7万平方米,建成街道77条共211.8公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品质不断得到提升。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桂东南次中心城市,使博白跳出老城区的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白县城镇化建设规模之大、投资力度之强、工程建设之快,力度前所未有——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快规划设计一批城市道路、客家特色建筑和标志性建筑,进一步打破城乡规划分割格局和农村建设无规划局面;

  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农村旧貌换新颜。图为生机勃勃的博白镇桂花村。

  加强城区路网建设,努力完善“六纵六横”路网建设,努力打造形成城区的快速环道,同时推进城区一批小街小巷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区框架,实现了路通百业兴;

  完善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个公园绿地及2个广场,建设镇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村收镇运县处理”“村收镇运片区处理”和“边远村屯就近就地处理”三种乡村清洁模式基本形成;

  博白县城区江滨景观带。(记者 蒋金泰 摄)

  推行优质高效的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提升品质,实现城市“颜值”和“气质”兼修,促使城市粗放型无序管理向精细化有序管理的转变;

  ……

  改革开放40年来,博白历经了沧桑巨变,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关键词:工业

  工业挺起博白跨越发展的脊梁

  自治区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桂牛奶水牛产业核心示范区。

  龙潭产业园形成了以中金公司等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成为博白经济增长的新一极。(记者 陈伟平 摄)

  打开博白改革开放40年的记忆空间,工业始终是这股大潮中奔腾在最前列的浪花。

  改革开放前的博白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虽然有一些罐头厂、电机厂、化工厂等,但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可谓“家底薄”。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博白人与时俱进,锐意革新,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博白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的发展新路子,特别是近年来,工业发展的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说起博白,“芒编”二字便到嘴边,小小芒编曾经撑起博白县经济的“半壁江山”。近年来,博白编织工艺品产业步履维艰,2017年,博白县委、县政府作出一个大胆决定:重振博白编织工艺品行业雄风,以创建国家级出口竹木草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促进编织工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谱写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的动人篇章。

  这正是博白县狠抓项目促工业腾飞的缩影。博白县以项目为抓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广西银亿、中金金属、马子岭风电等项目落户建设,进一步壮大动能。

  自2014年起,博白县连续开展“园区建设攻坚年”活动,并根据各园区不同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错位发展主导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目前,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博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显示出巨大的综合效应和强大的发展活力。

  博白县积极培植规模企业,工业项目发展实现大提速。图为新盈邦陶瓷生产车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白县工业集中区新增用地3877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42亿元,新增入园企业30家,新增标准厂房39万平方米,园区就业人数达到12570人,入园企业达到122家……这组数据,向人们展示着博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贫穷落后到不甘人后奋起直追的奋斗历程。

  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博白舞动了向海发展的龙头。从2008年5月龙潭产业园成立,到2017年4月2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龙港新区,博白积极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走好向海之路。

  从工业园区遍地开花,到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涌进,再到产值十几亿几十亿的大企业进驻……博白工业经济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飞跃,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服装加工、健康食品、编织工艺等支柱产业,挺起了博白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脊梁。

  关键词:三农

  唱响乡村振兴的交响曲

  这些天,将近70岁的老人杨柏清仍沉浸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喜悦中。“赶上了新时代呀,从人人分地到人人持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谈起今天的变化,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家乡水清了、山绿了、环境变美了,最主要还是腰包变鼓了。

  杨柏清一家,是波澜壮阔的中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面镜子。40年来,博白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农民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以土地流转激发农业发展动力,培育形成了草食畜、林果、蔬菜、马铃薯、中药材、水稻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博白传统产业是农业,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就找到了奋进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白县大力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406969亩,土地流转率52.23%,流转的土地全部用于农业设施、林果产业等高效农业生产,让博白这片红土地重现农业大县的生机与活力。

  借助土地流转,博白县采取“集中、连片、规模”等方式进行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布局,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名优水果、生态养殖、优质蔬菜、林下经济”五大主导产业,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5330亩。仅2017年,全县有15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获得上级验收,实现了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零”的突破。

  近年来,博白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引领,走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打造过硬的质量和品牌,让农民真正成为参与者和管理者,实现农民向股东的转变。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在每一个农民的身上得到体现,他们身份的逐渐转化就是最好的佐证。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也洗脚上田成为了新农人,新生活越过越甜美。

  关键词:生态

  绘就新时代最动人的底色

  绿色,是过去40年博白县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依托攻坚“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六大工程”整治等为抓手,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拓展生态建设内涵,既让南流江、九洲江等重新焕发水清、岸绿、天蓝、地净、景美的魅力,也让城乡规划更精致。

  回顾博白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密集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文件,谋篇布局推进绿色发展。通过一系列组合方案,以环境容量切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水环境改善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用环境容量考量城市的产业匹配度、生活幸福度,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未来的竞争力。

  “对南流江生态治理采取壮士断腕的态度,通过清拆、整治养殖场,引导农民生态循环种养,重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让母亲河恢复美丽的容颜。”南流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博白县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

  完善“河长制”工作机制,对河道进行常态化保洁,经常性组织水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小溪河流域治理工作中;更新理念,促产业转型升级,让企业承担起守护家园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博白县围绕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养殖污染防控、工业排污化解、农村环境改善,打响了一场又一场的“两江”治理攻坚战。

  博白是生猪养殖大县,生猪养殖是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年,一个个曾经的养猪大村相继蝶变成美丽乡村,可谓是在经历了生猪退养的阵痛后迎来华丽重生。

  大众的环保意识持续增强,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引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博白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如今,不少村庄把美丽乡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写入村规民约,形成人人知晓、共同参与、全民监督的执行体系。

  如今,九洲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被列为国家跨地区生态补偿试点之一,2017年九洲江博白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顺利实现九洲江三年治理目标。南流江水质稳步好转,从劣Ⅴ类向IV类、Ⅲ类逐步好转。

  关键词:民生

  百姓生活越过越甜美

  民生实事,就像一张考卷,考量着党委、政府的民本之心。回望博白过去的40年,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心中绽放,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重点民生工作,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上闯出新路。

  “我住院两天了,什么费用都没花。现在的政策好啊,不用担心交不起钱、看不了病了!”家住博白县龙潭镇田面村的张重德一直患有高血压,今年5月因高血压突发脑梗住院,没想到,这次一分钱都没花,仅凭身份证就顺利住进医院治疗了。

  这是博白县实行贫困人员基层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措施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为提高贫困人员看病就医水平,博白县通过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医疗保障措施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博白县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慢性病救治率、重病救治率,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覆盖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均已达100%。

  今年9月,博白镇第八小学建成招生,这是博白县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40年来,博白教育工作从基础学习到多样化教学,从培养兴趣到全面发展,从文化教育到素质提升,教育惠及着每个家庭——

  加快推进教育园区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9月上旬,教育园区一期项目已完成总投资1.58亿元,30个项目入园。城乡办学条件均衡化扎实推进,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加强薄弱,分步实施”的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均衡化发展。2016年~2017年,博白县投入资金5.7亿元实施新建和续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工程项目,新增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全县投入8.64亿元改扩建学校481所,校舍面积65.343万平方米。

  平安二字,重逾千金。改革开放40年来,博白不断加强平安博白、法治博白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开展神剑系列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县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下降了9%,立刑事案件下降了21.9%,连续3年被评为广西平安县。

  一项项举措的落地,带来的是博白城乡面貌的变化,更带给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沐浴改革的春风,博白县舒展发展的双翼,昂首阔步,奋勇向前,奏响了一曲经济和民生和谐共振的“幸福进行曲”。

  原标题:回望四十载 筑梦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博白经济社会发展特稿

  责任编辑:李家州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玉城民主南路一食品店起火 消防抢出“炸弹”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8-08-28
膝关节反复疼痛,他“被困”座椅一年 置换膝关节 93岁老人圆梦走路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12-11
玉林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启动
2017-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