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撑腰”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记者 林冬冬 通讯员 何少凤 2019-04-28

  依托村公共服务中心,兴业县文化建设有了大舞台。图为兴业县开展送戏下乡巡演活动现场。

  夜幕降临,兴业县蒲塘镇炉岭村的梁新义在晚饭后,总爱带着小孙子来到家门口的文化广场上转上一圈,“如今,我们忙时种地,没事了就到广场上聊聊天、跳跳舞、唱唱歌,生活可美着呢!”说这话时,梁新义一脸的满足。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基础。近年来,兴业县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以县文化部门为龙头、镇文广站为枢纽、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为基础的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搭建文化传播舞台、送去“文化大餐”,让村民不仅“富口袋”更“富脑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文化力量。

  搭建一个个大舞台

  建成13个面积350平方米以上的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72个、文艺舞台252个、图书室218个、篮球场723个,农家书屋实现100%覆盖;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13个镇和210个村基层服务点;组建农民文艺队519支、农民篮球队265支……

  近年来,兴业县累计投入2亿多元用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惠民项目的大力实施,更激起了全县群众的建设热情。

  在葵阳镇上泉村,女老板庞声球陆续捐资100多万元,发动村民筹资投力,建起了村文体中心、灯光篮球场、气排球场,在草地上装上了健身器材,还重建了村文艺队。在兴业县,像庞声球这样慷慨捐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民间商人可不少,甚至成为建设的“主力军”。

  2012年,蒲塘镇充分发挥理事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发动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筹资180万元建成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和体育中心。硬件水平的不断提升,“催生”当地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该镇每年在体育中心成功举办的乡村NBA赛事,已经成为该镇的体育文化品牌,不仅吸引着来自区内外的篮球高手前来比赛,也让四面八方的球迷为之疯狂。

  这正是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缩影。个体老板、经济能人牵头、赞助建场地,主动出资帮助队员配置服装、音响等,当地群众则踊跃捐资、投工投劳……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的宣传引导下,兴业县各镇、村呈现出自觉兴建文化体育设施的热潮,文化阵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一步步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家园”。

  唱响一曲曲“好声音”

  在大平山镇陈村文化活动中心,放学后,一帮小学生聚到一起相约打篮球,不时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全大哥则一头钻进农家书屋,查阅着有关种养殖方面的书籍,并用纸笔认真记录着……

  一静一动,一张一弛,一处处文化基础设施俨然成为生动的课堂,润物无声地促进一方乡风文明。如今,覆盖兴业县的公共文化服务来到群众的身边,乡村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滋润了。

  在陈村社区支书庞忠眼里,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不仅给居民带来娱乐,还对化解基层矛盾、改善村风民风起到了重要作用,“点亮这盏灯,就会照亮一大片呢”。

  庞忠告诉记者,以前社区里没有活动场地,文化活动匮乏,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矛盾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和睦,更让农闲的群众无处可去。曾经散漫民风的转变,是在文化活动广场和社区文艺队建立中悄然发生的:打牌喝酒的陋习不复存在了,广场成为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引领乡村文明风尚的主阵地,大家交流更多的是如何勤劳致富、如何改善社区面貌等。

  兴业县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除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外,更重要的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弘扬社会正能量。因此,有的村通过“身边好人”“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的村文艺队则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让老百姓当“主角”,充分激发乡土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把乡村文化“种下来”。

  乡村振兴,不仅美在村容村貌,更美在乡风民风。走进兴业县各村落,干净整洁的乡村新貌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但独具特色的农家书屋、书香四溢的群众文化活动室等文体设施,才是这一个个最美乡村的“美丽密码”。

  原标题:兴业县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文化“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撑腰”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最美赛道上的速度与激情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钟勇|2018-11-12
玉林首家数字化接种门诊落户兴业山心
玉林晚报|2016-12-12
党的十九大闭幕会侧记|旗帜高扬,开启新时代伟大征程
新华社|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