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东新区茂林镇大囊社区:耕耘新时代,老区唱新歌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2019-07-02

如今大囊社区道路平坦宽阔

 

社区里装上了观光电梯的民居

 

社区之前的荒坡现已成为漂亮的园博园

 

社区里正在装修的别墅。

  玉东新区茂林镇大囊社区是革命老区,一栋至今仍残留着部分建筑的炮楼见证了该村革命群众与朱锡昂当年在这里进行的革命活动。当时,由于遭到误解,村里参与革命活动的一名苏姓群众惨遭杀害;如今,虽然已过去了近百年,但村民们参与革命活动的那段历史,仍然是大家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以前的大囊村是出了名荒凉贫穷的小山村,一到下雨,村道上就全是水和泥,村民出门骑自行车必须扛着自行车走出村道才能骑,而外人也很难进村里来。改革开放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阔平坦的水泥道直通村里,家家户户住上了漂亮的洋楼,不少村民购买了小轿车。2012年12月23日大囊村完成“撤村建居”后,社区发展日新月异。现在,大囊社区的南面是园博园与克拉湾水上乐园,西面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商住小区,北面是玉林市工业园区,这里成了繁华地带。

  朱锡昂曾在这里与村民进行革命活动

  从大囊社区办公大楼往东边步行不到50米,在一丛丛荒树之间的空隙看去,便可发现一栋残破的炮楼。其墙面已斑驳不堪,连墙上的灰沙都几乎消失殆尽,但透过由石头砌成的高达50厘米左右的墙脚,还能依稀看到这栋炮楼当初的宏伟和壮观。

  “大囊村村落虽小,但历史底蕴深厚。”大囊社区文书曾桂才说,这栋炮楼为当时玉林城首富邱商昌、邱东昌两兄弟所建,他们以前曾暗中支持参加革命的群众。“当时村里进行的革命活动由一名苏姓村民领导,他就住在这栋炮楼旁,在这栋炮楼的掩护下开展革命活动。”可惜,这名苏姓村民的房子早就倒塌了,如今只剩下一排墙脚。

  “这名村民的名字村里没人知道,大家只知道他姓苏。”大囊社区退休书记邱书荣介绍,以前的大囊村周边全是高山,长满了竹木,而且长得非常茂密。当时朱锡昂正是看中了这里相对安全的环境,所以选择这里作为革命活动据点。“朱锡昂每次出入这里都通过竹林,由于他是外人,还经常带着好几个人来到这里,又和那名苏姓村民保密工作做得特别好,日子一久,便令苏姓村民的一个兄弟起了疑心。这个兄弟在村中属于富户,怕这些人知道他家富有,会偷盗东西。为断绝后患,他便在一个深夜枪杀了参与革命的这名苏姓兄弟。“虽然我们不知道这名苏姓兄弟的名字,但他一直是村民们心目中的英雄。”邱书荣说。

  近些年来,无论是在园博园建设中,还是其他政府项目,凡是涉及征收社区土地的工作,大囊社区居民都非常支持。其中,在园博园征地工作中,不少居民在工作人员丈量土地时主动帮忙,为园博园按时完成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现在,大囊社区周边的项目不断增多,社区也跟着变得漂亮多了。”邱书荣说,自从园博园建设完成后,大囊社区路通了,排水设施也完善了,即使下大雨,也不会被淹。

  村民以前住土墙瓦房,如今住上了小洋楼

  随着“滴”的一声,再按下“7”字键,观光电梯便直达7楼。7楼是楼顶,在宽阔的阳台上俯瞰,美景尽收眼底:近处,是一栋栋漂亮的民居;远处,园博园的五彩飞阁傲然屹立,玉东湖波光粼粼……近日,记者走进大囊社区居民邱进家,感受这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有客人来还得向邻居借房子住;现在,家里仅客房就有16间。”邱进家的楼房一共7层,每层130多平方米,设有茶室、影视厅、健身房等,还专门设有客房,建设考究,装修精美。每逢节假日都有朋友前来做客,唱歌、打牌、健身等。

  “以前穷啊,一家人就挤着住在一厅两房的泥砖房里。房子低矮潮湿,下雨天还经常漏水。不仅我们家,村里基本上都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村民住的都是土墙瓦房、茅棚房,一般的家庭人均住房不足5平方米,甚至有的家庭小孩只能到邻居家凑合着住。”50多岁的邱进一说起过去,就充满了感慨,“而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洋楼,还有的安装了观光电梯。”

  “以前我为了讨生活,用自行车拉猪肉到北流等地贩卖,遇上下雨天,得把自行车扛到村外才能骑着去卖猪肉;现在,小轿车就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邱进说,以前大囊村周边都是山岭,通到村里的只有一条崎岖狭窄的黄泥小路,“整条路都坑坑洼洼的,每逢下雨天,走路都得拿拐杖。因为地上有10多厘米厚的泥浆,有时一只脚踩下去,半天都拔不起来。”

  “最难忘的是我结婚时,恰好遇上下雨天,班车根本无法开进来。”邱进40多岁的妻子罗章贤回忆起结婚那天,忍不住笑出声来。邱进是大囊村里结婚第一个请班车的,本以为能坐着班车到家门口,没想到还是得从村口走路回家。“现在已有外地人来我们社区租房子住,还有不少外地老板前来开办家具厂、机械厂等。”罗章贤说。

  以前因水而伤,现在因水而兴

  大囊社区位于南流江边,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让大囊社区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但在过去,大囊社区也曾因水而伤。

  “以前,一到下大雨,村里的水田就全部被淹。”50多岁的大囊社区主任邱品林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很多人种植果蔗,砍果蔗时如果遇上不好的天气,田里就都是水,连田埂都看不见。砍好的果蔗装进拖拉机的拖卡后,得用推土机换下拖拉机的机头,把拖卡拉到村口,否则拖拉机无法把果蔗拉出去。现在,随着社区周边进驻的各大项目开工建设,社区也抓住机遇,借力大建排水设施,社区里再也没出现被水淹的现象了。

  “以前下大雨时,不仅水田被淹,村里地势较低的房屋也会被淹。”大囊社区书记林汉志说,在他小时候,每次下大雨,屋里的水都可以淹没膝盖,连煮饭的地方都没有。

  “以前,对于大囊村的村民来说,连饮水都是生活上的一个大难题。”林汉志回忆,以前村民饮水都是靠自家打井,但每年一到冬季,水井水源就严重不足,一天只能提取几桶水,根本不够用。那时村里必须用抽水机从南流江把水抽到一个大水井,待沉淀了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让村民把水挑回家。“现在不同了,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而且每立方水也才0.3元。”林汉志说,2002年,村里筹集20多万元打了一口深井,把水管拉到了各家各户,并为每家安装水龙头。

  以前村民除了种地别无收入,现在发展日新月异

  “以前,村民全靠扒那几亩薄田过活;后来,大囊却成了方圆十里闻名的‘机械大村’。”邱书荣说,目前大囊社区大大小小的机械工程队就达数十个,还有的开办了机械租赁公司,“以前说起大囊村,人们想到的是难行的路、经常被大水泡浸的农田;而现在,一说起大囊社区,人们就会想到一个个机械工程队。”

  大囊社区的80后邱超现在不但有了自己的机械工程队,几年前还开办了机械租赁公司。“以前我们一家人就靠几亩薄田过生活,穷得买油的钱不敢拿去买盐。”初中毕业后,邱超到五里桥市场贩卖青菜。几年后,他有了一定的积蓄,看到村里包工程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买了一辆泥头车,跑起了运输。“那时村里在外包工程的人很多,几乎有干不完的活,最远我还到过贵州等地运泥运石。2014年,我购置了推土机、压路机和钩机等,成立了一个机械工程队,生意也越做越大。”

  “像邱超的机械工程队这样规模的机械工程队,村里有30多个。”邱品林说,之前村里最早做机械工程的邱德林还成立了建筑公司,承包的工程远至广西区外,目前大囊社区从事机械工程的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壮大。

  “如果说城中村是都市生活落差最大的一块短板,那么现在大囊社区就是要接长这块短板。”大囊社区完成“撤村建居”后,发展日新月异。邱品林介绍,近年来,大囊社区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抓住玉东湖落户社区和大囊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机遇,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协助上级党委政府服务好项目的落户、建设,全面践行玉东新区“五六七八”工作法,深入农户,号召群众积极主动配合项目建设工作,为建设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美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大囊社区也先后获得玉林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玉东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原标题:大囊社区:耕耘新时代,老区唱新歌

  【责任编辑:覃维】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小朋友慰问“老朋友”
2017-06-02
刚刚,我国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
新华社|2019-09-2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以高质量整改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