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东新区石棠社区: 昔日泥砖瓦房,如今高楼林立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2019-07-12

原来的瓦房泥砖屋,摇身变成高品位小区。

  石棠社区位于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西面,南有玉容公路,北有玉梧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社区辖上九岭、九岭肚、朱砂塘、陆屋、六朴冲、凤凰塘、棠梨垌、黄屋、石牛、旺久、水军塘共11个自然村、25个居民小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朱锡昂、王懿仁等曾多次到石棠村开展革命工作,宣传革命道理,在白色恐怖笼罩时期,石棠村涌现出覃天其等农运骨干,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秘密印刷、张贴革命标语,宣传革命主张,掩护地下党同志。在一次掩护地下党同志的行动中,覃天其不幸牺牲,解放后,被政府追认为烈士。

  曾经,石棠社区的居民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生活一穷二白;如今,社区内有万盛·中央公园、金域华府、东方一品等环境优美的商住小区;辖区各类企业共50多家,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居民们充分发挥社区区位优势,亦农亦商,生活一天比一天红火。

  传承红色基因,建设新型特色社区

  “我儿时就常听父亲念叨革命先烈的事迹,现在我也常给儿孙们讲,希望他们不要忘记战争年代的苦,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今年70多岁的黄应琪是原石棠村的村支书,他常对孩子们说,先辈们战争年代的奋斗精神,用在和平年代,就是要为追求幸福而不懈努力。

  黄应琪1975年任石棠村村支书。他说,石棠村的群众多数受到良好的革命教育,能主动承担责任,将红色精神融入到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中。在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石棠社区的群众发扬革命传统,识大体、顾大局,密切配合玉林市经济开发区、玉林市行政中心等选址石棠的规划,积极主动转让土地。如今,旺旺集团、燕京啤酒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落户经济开发区。征地的顺利,使得更多知名企业落户玉林,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2005年10月31日,石棠撤村改社区挂牌成立。

 

聊起过去和现在的石棠,黄应琪(左)与覃书传感慨万千。

  2013年3月,石棠社区搬进了功能齐全的新办公大楼。近年来,石棠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干部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努力打造服务型新型特色社区。

  瓦房泥砖屋,变成高品位小区

  新中国成立以来,石棠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村民不再以种养业为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有的搞运输,有的搞餐饮服务,有的搞批零贸易。以印刷业为龙头企业,带动了运输、养鳖、果树种植等一批产业的蓬勃发展。石棠社区综合委员会书记覃书传用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村民们的致富路子。“亦农亦工、亦农亦商”,依靠党的好政策,通过自己的努力,许多村民开始发家致富,过上了红火的小康生活,电视机、电话、洗衣机、小车等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们普遍住瓦房泥砖屋,每天为“三餐温饱”奔波之余,能打打球,或者看上一场露天电影,已是很不错的休闲放松方式。2009年12月,玉东新区挂牌成立,投入40亿元搭建“三纵三横”城市路网,新建、扩建和硬化农村公路200多公里,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供电、供水、燃气等各项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城市承载能力日益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形成了一江(南流江)、两轴(玉北大道、教育东路)、三核(湿地公园、龟山公园、狮山公园)的生态布局。在石棠社区内,万盛·中央公园、中建·伴山壹号等高品位商住小区拔地而起,并成为玉东新区光芒凝聚的新地标。

  “石棠的变化太大了。”在外求学、工作已10年时间的80后张先生聊起老家的变化,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张先生2006年从桂林某高校毕业,之后分别在桂林、南宁、北京工作过。今年春节回家,张先生有感于石棠社区巨变之余,还仔细做了市场调查。“现在石棠社区的商品房小区约有18个,随着入住人口增多,商机也越来越多。”张先生说,他打算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回玉林,并在石棠社区办一个早教中心。

  记者走访了解到,近年来,石棠社区不少外出务工、经商人士纷纷回到家乡,投身到火热的家乡建设之中。

  从农民到商人,奋斗得来的幸福最甜蜜

  “过去,村民主要靠种养来赚生活费,后来致富门路多了,很多村民都从农民转型为商人。特别是玉东新区挂牌成立后,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赚钱的机会更多了,一些村民每月出租铺面的收入就有几千元。”覃书传介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棠村15个生产队就有几百台拖拉机,很多村民从事“泥水”工作,那时各家各户都时兴买台拖拉机来承接工程。同时,当时的石棠村种养业发达,很多村民都种植香蕉甘蔗,收成也不错。九十年代前后,石棠村的印刷业兴旺,兴办了很多印刷厂,同时还有铸造厂等企业,村民入厂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近10年来,石棠社区大变样,路宽敞了,交通便利了,商住小区越来越多了,村民们致富的路子也更广了。“现在石棠社区基本没有贫困户,大家通过努力奋斗,日子过得幸福甜蜜。”覃书传说。

  1955年出生的蒋东明是土生土长的石牛村人。蒋东明回忆,他小时候穷得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赤脚打球、上学是家常便饭。直到小学毕业,他才拥有了一双人字拖。而在当时,学校里能穿上鞋子的人还寥寥无几。“小时候看电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学校组织到南江会堂看电影,我们光着脚,从石牛村走路到南江会堂,居然一点都不觉得累。”说起过去住着瓦房泥砖屋、出行靠走路的生活,蒋东明万分感慨。

  “那时候村里很多家庭,每年的收入就是靠养一头猪,年尾时卖猪的钱便是一家人用于一年的开销。”蒋东明初中毕业后,开始想方设法改变家庭现状。起初,蒋东明在名山街道的一家砖厂上班,后来投身种养业,并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加上头脑灵活,走南闯北见识广,他把村里的香蕉、甘蔗等农产品装车运到全国各地出售,每车货约有1000元的收入。很快,蒋东明便成为了当地的“万元户”。

  随着南来北往的生意多了,蒋东明也将关注的目光移回了老家石牛村。上世纪九十年代,蒋东明回到石棠社区兴办企业,海绵厂、绣花厂、肥料店等,生意越做越好。家里的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电,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再后来洗衣机、洗碗机等各种家电应有尽有。奋斗得来的幸福最甜蜜。如今,蒋东明的两个孩子已经成家立业,孙儿们也都懂事听话,他日常里就是和老朋友聚一聚、外出旅游、按时收租金,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家门口就能就业,孩子读书、休闲娱乐都不愁

  “改革开放前,每餐能喝上一碗粥就很不错了。现在,煮饭还要选优质大米。”从小瓦房搬进了商品房小区,黄应琪谈起石棠社区20多年来的变化,直叹如今的幸福生活是以前从未想过的。“以前在南江会堂看一场电影尽管只要5分钱,也没条件常去;而现在经常花上几十元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且看电影仅是众多休闲方式之一。”

  记者走访了石棠社区的多个路段和商品房小区,扑面而来的是都市的繁华气息:绿荫草地、滑滑梯、健身器材、公园……优美的小区环境,老人和小孩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大小企业汇聚,用工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多;各种餐饮美食、影院、大型健身会所、幼儿园、托育中心、玉东新区第二小学……在这里,居民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健康等配套服务。如今,这里有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玉林市博物馆、玉林市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文化盛宴”释放着社区新活力,一幅唯美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石棠社区以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集中攻坚年”活动为契机,加快社区规范化建设步伐。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大楼投入使用。该服务中心按照“一厅六室两栏两中心”的标准设置,设立了“一站式”办事大厅、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卫生计生服务室、综治调解室、警务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爱心超市、四点半课堂等,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如今,石棠社区正乘着玉东新区发展规划这股东风,大力发展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

  原标题:石棠社区: 昔日泥砖瓦房,如今高楼林立 村民洗脚上田,致富各显神通

  【责任编辑:李家州】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夫妻离婚后,为更改孩子的抚养权再对簿公堂
2017-03-03
玉城三少年撬车窗盗财物8天作案38起
2017-01-19
广西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交建议 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兴边富民行动支持力度
广西新闻网|2019-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