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五联村:一片红色热土 一方经商沃土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2019-09-12

宽阔的玉福大道

 

漂亮的民居

  近日,一场大雨过后 ,暑气顿消,乘着这场风雨带来的习习凉风,记者走进玉州区城西街道五联村,看看这个革命老区的群众如何发扬不畏困难的精神,撸起袖子、奋力摘掉贫困帽,也感受一下村民们生活水平提升后的喜悦与幸福。

  五联村曾是共产党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的据点,是当时玉林专署的抗日旗帜。1939年7月,玉林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罗云进驻现在五联村的大村自然村,以陈氏宗祠为据点,带领周边十多个村庄的村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活动,训练了大批抗日游击队员。“当初之所以选择大村作为据点,不仅因其人口居附近村庄之首,而且有较好的文化底蕴,追求真理,与时俱进,顶得住强风暴雨的洗礼。”五联村81岁的退役军人陈国友说。

  玉福大道两边,俨然一条繁华商业街

  从玉林城区到福绵区,五联村是必经之地。过了玉福路口大约1公里左右,便进入了五联村的范围。一路过去,在路的两边,可以看到一家家商店、石碑店、门业批发店、物流公司、纽扣厂、成衣厂、汽车修理店、幼儿园、小超市……俨然一条商业街。

  早上8点多钟,记者来到玉福大道旁一家门业公司的门前发现,一辆小货车已装上几扇崭新的木门。老板谢先生拿着货单,在办公桌上拿出记录本,对照了一下地址后,匆匆出发。“这是香港城的客户,早在一个星期就下定单了。”门业公司的店面面积约在200平方米左右,全是各种款式实木门,品种齐全。谢先生说,门业公司是在2014年开始创办的,业务范围除了城区和福绵区外,已扩至容县、北流、兴业和陆川等县市区。谢先生说,这里交通方便,入城近,离福绵区也仅五六公里。“开始时只有我这一家门业公司,现在,五联村内已超过10家。”

  “以前村里出入城区的村道叫通州大路,非常狭小,且两边都是河道,骑自行车都难走。” 陈国友以前在名山食品站上班,骑自行车回一趟家也要一个多小时。他说,以前从村里到玉林城区,骑自行车要40分钟左右,现在不过20分钟。“在玉福大道扩建之前,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玉福大道扩建之后,到五联村投资建厂的外来商家不断增多,不少村民抓住商机开起了餐饮店、小超市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了,渐渐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像谢先生这样因看中五联村地理位置早早在这里租铺面做生意的,还有福绵区成均镇和合村的陈先生。早在4年前,他就在五联村委办公楼附近租下两间铺面,开起了汽车修理店。“从玉林城区到福绵区,五联村是必经之地,车流众多。”陈先生原来的汽修店开在玉林城区茂林路口,2015年,他把店铺搬回到五联村。他说,这里不但车流多,而且到这里开办的工厂也越来越多,客源比较广,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位于五联村成德自然村的玉福物流是玉林较大的物流公司,主要经营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和普通货物仓储服务。自2012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壮大。“目前公司拥有员工超过100人,大部分是五联村的村民。”五联村村支书陈振平说,目前村中的成衣厂更是超过了300家,大部分是外地老板前来投资开办的,村民基本不用出村,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峥嵘岁月,村民积极投身革命

  顺着五联村村委对面的水泥村道一直往里走,记者来到了五联村大村自然村的陈氏宗祠。这是一座建筑规模宏大、辉煌典雅的建筑。在宗祠的门口挂着一块红色的牌匾,上面写着“抗日救亡活动据点(1939年)旧址”一行字。

  据89岁的村民陈振友介绍,陈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历经18年建成,迄今已有235年历史。宗祠的大门上面“陈氏宗祠”几个苍劲有力的楷书,为涂金浮雕,金光闪闪,远远就可以看见。左右两边是大理石浮雕对联“浙水家声远,文峰世泽长”,概述了陈氏家族的流源和祖辈的业绩。门前为广场,广场前面是一张拥有数亩面积的池塘。远处山水旖旎,近处鸟语花香。

  “当初,不少领导抗日的成员就是长住在宗祠里。”陈振友说,1939年2月,中共玉林中心县委派出县委宣传部部长罗云,以玉林战时工作团队长的公开身份,率领30多名工作人员来到大村,带领周边的新定、马岭、塘窝、垌心、成德、鸡笠园、坡岭、嘉禾岭和泉西塘等村庄的村民投入到抗日救亡活动。这段峥嵘岁月,如今仍然为村民们所津津乐道,这是他们的骄傲。

  “当时陈氏宗祠的裔孙90%的青壮年男女均参加军事训练,组织正式的游击队,白天生产劳动,晚上习武,固定时间练习枪支使用等军事训练,以及进行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同时,村里还组织儿童团、妇女后勤服务队等较为完善的组织。后来,由于抗日资金紧缺,还在陈氏宗祠设献金台,发动周边村民捐款。五联村不少自然村的村民都参与了捐款,还有的捐了寒衣、布鞋等,募捐热情高涨,几天时间就收到了桂币5.6万元及一批衣服和100多双布鞋。直到解放战争期间,还有不少地下党员以陈氏宗祠作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直至解放。

  “陈氏宗祠重修后,吸引了不少周边中小学的师生前来参观。”陈振友说,现在村里还打算把宗祠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那段革命历史成为五联村世世代代的“精神食粮”,不断地哺育五联村的村民。

  以前大队用钱要向村民借,现在村委一年租金就超过20万元

  “以前五联大队没有办公楼,办公竟是借用一户村民的烤烟炉阁楼。”89岁的村民陈振权说,那时村大队的广播室就设在烤烟炉的阁楼里面。

  说起以前,还有一件事让陈振权难忘。那时公社给五联大队分了购买一部拖拉机的名额,但由于没钱,把大队长难住了。那时村民陈国友刚好从部队退役回到老家,手上刚好有部队补助的几千元,大队支书陈德升专门找到他,让他借钱给大队,先把拖拉机买下来。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干部有时连工资都发不出。”陈振平说,到了玉福大道开通后,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才有了改善。目前,村委出租的铺面就有10多个,租金收入一年超过20万元。集体收入增加后,村委安装了路灯,聘请了专职的环卫员,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交通便利了,环境好了,不单前来投资建厂的外来商人多了,连村里在外经商的村民也回来了。”陈振平说。村民陈初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做家具生意,那时由于村里交通不便,他不得不舍近求远,到别的地方租了一间门面。后来随着生意扩大,他又到佛子岭租了一块地,建了厂房。自玉福大道扩建后,陈初立刻回到村里,建起了2万平方米的厂房。目前产品远销广东、海南等地,甚至走出国门销到了澳大利亚,单在厂里就业的村民就有100多人。

  65岁的陈家州上世纪七十年代担任生产队队长,是一名老党员,以前由于家里人口多,一家六口一直住在一座旧式的一厅两房泥砖屋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才在村委旁边建了两层楼房。1997年,陈家州在一楼开起了米粉店。“那时路小,人流也少,生意平平淡淡,一个月下来就挣个盐钱。”后来玉福大道扩建后,他原来的店面成了一线铺面,不但生意红火,他还把二楼租了出去,一年就有3万元的房租收入。

  环境改善,活力突显,潜力无限

  记者采访当天,五联村还出动了两辆后驱动拖拉机,进行“三清三拆”工作。陈振平说,村里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旧房屋拆除工作,还组织协调相关人员,使用挖掘机、推土机、后驱动拖拉机等设备,对村里废弃旧房屋进行拆除整治,对村里的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开展清理工作。

  成德自然村建成了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排放的污水水质达到了一级B标准。“村委打算给所有自然村铺设管道,把生活污水直接排到玉豸污水处理厂。”陈振平说,村容整洁了,又装了路灯,每到晚上,村民就带着孩子,拎着凳子,高高兴兴地来到宽敞的广场上跳舞、拉家常,在舒心的氛围中散去一天的劳累。

  “以前村里到处都是果皮、纸屑、塑料袋等垃圾,不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一位姓古的村民说,现在村里有了专职的环卫工人,不仅道路干净了,村子漂亮了许多,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好五联村的发展潜力。“正在修建的二环西路又从村里经过,以后到村里发展的投资商会越来越多。”

  五联村,这片曾经经历战火硝烟、革命历史氛围浓厚的土地上,村民正依靠勤劳的双手、不服输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奋力走向小康之路。


  原标题:一片红色热土 一方经商沃土 五联村随着环境改善、交通便利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商入驻,村委铺面租金年超20万元


  【责任编辑:钟丹丹】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玉林市委统战部召开座谈会学习“26条措施”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9-11-21
火情求救电话深夜打来.……面对熊熊火海,兴业一退伍军人冲了进去!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6-01
三轮车夫坐地起价上演“抢客大战”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