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福绵新桥镇:发展特色种养 新型农民带富一方乡邻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 2019-09-20

陈春妮的种植基地新鲜蔬菜上市销售。

 

狮头鹅养殖成了化山村脱贫的发展支柱。

 

经济发展了,村屯更美丽了。

  福绵区新桥镇在1990年经自治区批准改为建制镇,在1992年底,经玉林地区行署批准,被评为革命老区。记者了解到,新桥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朱锡昂等革命烈士战斗过的地方。日前,记者走上这片红色的土地,感受到了新桥的历史变迁和经济发展。

  红色土地上 迎来经济腾飞

  新桥镇位于玉林市东南部,东接陆川县,南毗石和镇,西临南流江,与樟木镇隔江相望,北邻南江街道、福绵镇。党史资料记载,这里是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从1928年秋起,中共郁林县临委就安排王懿仁到新桥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桥都有党组织活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持续了21年之久。在各个时期牺牲的烈士有14人,革命群众被杀害的有22人,新桥人民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新桥镇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展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经过70年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路网、供水、示范区的建设,运输集团的发展壮大,工业园区的开发,规模种植和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此外,商业、饮食、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方兴未艾。

  目前,新桥镇的各个项目发展提速,更多的项目选择来此扎根,这将给新桥镇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据副镇长梁进念介绍,今年新桥镇以实施“13455”工程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上半年,新桥镇开展前期洽谈项目1个,总投资5.2亿元。3D打印技术项目玉林市UNIZ3D打印项目正在开工建设,成均-樟木-新桥二级公路(新桥段)、新发集团福强电子商务物流、玉冠杯等项目建成。新桥小城镇综合体项目已封顶,乔亿冷链项目已开始填土,贤明电子项目、佰能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重点抓好机械制造业、物流业的发展及微、小企业的服务工作。同时成立各项目征地和处遗工作组,重点推进包括玉林机场路(新桥段)、大南路延长线、荔玉高速公路(新桥段)等项目征地工作,目前各项目稳步推进。

  截至今年二季度,全镇累计完成财税收入2468.7万元,同比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9.5%。前二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8元,同比增长7.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1元,同比增长10.1%。

  而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了更多靠勤劳和智慧脱贫、致富的人和村。

  得益于扶农政策 一介女流做到了大农场主

  9月5日,初秋的微风褪去了酷暑的炎热,在新桥镇新桥社区秀岭屯的农田里,摘瓜、分类、装箱、装车,十几名工人正在青瓜基地里有条不紊地忙碌,当天他们正在收摘基地里的第一茬瓜。而这几十亩地的主人是一位叫陈春妮的女性。从上大学到分配到乡镇做教师,再从放弃“铁饭碗”回到农村当农民,如今发展到拥有自己的基地、销售档口,这位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女性用她的经历证明了怎样去做时代的弄潮儿。

  初见陈春妮,瘦小的身材,骑一辆沾满泥土的电动车,一件普通的T恤加黑色长裤,穿着简单的凉鞋,黝黑的脸上看不出眼前这位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是一位年产值超过200万元的农场主。

  陈春妮曾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上班之余种着家里的几亩水田。2005年,她开始大胆地将家里的水田改种黑皮冬瓜,第二年租地种到了20亩,再往后一年更将规模扩大到38亩,就这样一步步,她完成了从公家单位辞职,到现在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82亩,在新桥社区秀岭屯和横岭脊屯拥有两个基地。所种植的蔬菜品种也从刚开始的黑皮冬瓜,发展到了现在的空心菜、丝瓜、青瓜、毛节瓜、西红柿、茄子、辣椒以及各种叶菜类,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上市。“一年下来,可能中间空档只有个把月吧。”陈春妮说。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大学生、曾经捧“铁饭碗”的女人有勇气回到农村,扎根土地去创业?陈春妮说,这所有的决定都离不开国家的日益繁荣发展,离不开政策对农业方面的支持。土地流转政策、兴农政策的扶持,本地党委政府给予的支持都给陈春妮在农业方面的创业赋予了更多的动力。

  陈春妮说,在创业过程中也曾遭遇过不少困难,特别是在2012年—2013年遭遇了一个创业寒冬。那时候,农田里的农作物遭受了自然灾害的侵袭,再加上补种的农作物受市场因素影响卖不出价,他们的农场一度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好在有新桥镇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渡过了难关。随后,他们在挫折中总结经验,经过精选品种、苦学技术,到现在蔬菜种植越做越大,销售方式也从等待客商收购、请人代卖的方式,变为拥有自己的批发档口,把种植和销售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每天负责装货、送货和销售的梁家寿在陈春妮的生产基地里帮忙管理了七八年,他在现场认真地把工人们采摘回来的青瓜按照质量的等级分好。“这种又直又重秤的瓜卖得好,弯的价格要比直的便宜近一半。”梁家寿说。这些年来,他在生产基地有了稳定的收入,不用东奔西跑打零工了。记者了解到,在陈春妮的基地里,高峰时有七八十名工人,平时也有四五十名工人在干活,工人多半为50多岁的妇女。工人一天能拿到60元的收入,其中不乏部分贫困户。“一个月有1500多元的收入,也能解决基本的家用了。在外面,我们这个年纪很难找活干。”一位阿姨如是说。

  “以前我们和夫家的几兄弟挤在村里的几间平房里,靠着微薄的工资和做农活得来的钱,生活实在清苦。”陈春妮说,如今他们家在新桥镇和玉林市都有房产,很多时候她都在感叹,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利好的政策也越来越多,现在做规模化种植的新型职业农民,比之前做传统农民幸福多了。

  找准路子 贫困村在脱贫路上阔步走

  从新桥镇政府开车约10来分钟,通过七拐八弯的硬化山路,来到了“十三五”贫困村——化山村。手脚麻利、思路清晰、看起来雷厉风行的村支书叶祖荣带着我们去看了几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较快的种养基地。

  经过化山村委会,再行一公里左右的村道,我们来到了位于一片坡地上的八叠塘屯。在一个种有沃柑的基地里,400多只狮头鹅有的在觅食,有的在休憩。记者看到,这些狮头鹅鹅毛油亮,看起来将近5公斤重了。“养到7公斤左右就可以出栏了,目前的市场价一般稳定在31元/公斤左右,一只鹅的产出能达到200元以上。”叶祖荣说,这是今年的扶贫项目,采取村委和合作社合作的方式,第一批已经出栏300只,每只鹅给村集体带来40元左右的收益。

  在养殖基地左侧,山上的100多亩荔枝树也通过扶贫项目引进了优良品种仙进红、无核荔枝等进行了嫁接。“以前这些荔枝树就是普通的禾荔,口感一般,卖不出价,很多时候村民都是白忙活,遇上行情不好的时候连人工、肥料成本都收不回。”叶祖荣介绍,针对这种情况,化山村通过扶贫项目引进了经济价值更高的品种,采取向村民租树、请村民干活等方式,由村委统一运作,在后年基本可以挂果,到那时村集体的收入又将会水涨船高,而村民的收益也能得到基本的保障。

  2014年化山村被定为“十三五”贫困村,有43户贫困户共168人,贫困发生率为7.6%。到目前,已经有很多贫困户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大幅降低。2018年脱贫的贫困户林汉清因为丈夫长期需要吃药,而为了照顾丈夫和家庭,她之前只能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艰难度日,但现在她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原来,村里引进了多个扶贫项目,也为贫困户劈开了专门的就业通道。现在,林汉清成了一支农民工工作组的组长,就在家附近的基地里干活,每天能拿到80元的工资,加上组长补贴,一个月的固定收入能达到2100元—2500元。“老公的慢性病有医疗补助,我们家的收益也得到了保障,家庭能够正常运转了。”林汉清说,随着国家政策对贫困村的倾斜,以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他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

  通过发展沃柑、青柚、天冬、莪术、荔枝、金茶花和各种养殖业,化山村不再是那个脱贫靠小打小闹的贫困村,目前村里有光伏发电,有规模种养基地,硬化了四级村道,不久还将装上路灯。以前只能走出山村外面谋生的年轻人,很多又回来创业了。他们在这片只有900多亩水田,却有着3700多亩山岭和1500多亩坡地的土地上,又看到了希望,并通过政策扶持和自己的辛勤劳作,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子。


  原标题:发展特色种养 新型农民带富一方乡邻


  【责任编辑:钟丹丹】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劳动无上光荣 奋斗彰显价值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记者 曾维栋|2019-05-02
容县黎村镇:通过种植“三果一椒”实现增收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6-14
家有儿女 苦乐相伴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