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70年】从三个维度看陆川70年巨变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19-09-27

  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70年,对陆川县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却是一部巨大的变迁史。

  70年砥砺奋进,70年筑梦前行。

  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兴盛,从温饱不足到脱贫摘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陆川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辛勤的陆川人民,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页页波澜壮阔的辉煌篇章,奏响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最强音符,创造了一段段光辉灿烂的历史。

陆川县委书记潘展东(中)就加快推进九洲江治理工作进行现场办公。

  (罗 钊 摄)

 

陆川县县长刘启(右二)深入矿场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罗 钊 摄)

  经济之变

  ★与1952年相比,全县GDP增长了327倍 ★财政收入增长了660倍 ★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5242倍

  全县GDP比1952年增长了327倍,年平均增长9.03%!

  人均GDP比1952年增长了577倍,年平均增长9.96%!

  财政收入比1952年增长了660倍,年平均增长10.18%!

  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125元!

  ……

  数据浓缩故事,记录历史。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陆川的县域经济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川工业生产以生活资料为主,先后兴办了铁锅厂、瓷厂、罐头厂、麻纺厂、糖厂、水泥厂、化肥厂、选矿厂等150多家国营、集体企业。

 

陆川县城鸟瞰。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陆川县城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不足1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万人。

  改革开放以后,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工业产业逐步壮大,结构门类逐步齐全,金属冶炼、人造板、机电、轻纺、食品、建材等工业行业逐步发展壮大,一些新兴的工业行业如工程机械、电子工业等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陆川逐步迈上经济腾飞的快车道。

  9月18日,记者在陆川县临海产业园看到,坐落在这里的广西陆川研砼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已经雄姿初显,工人们正在装配、调试生产设备。“陆川研砼项目将在10月中旬建成投产,主要生产PC构件,年产值约5.4亿元,年上缴税金约45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广西研砼建筑科技公司综合部负责人黄文凯说道。

 

具有客家古朴遗风和南方文化特色的陆川客家围屋。

  陆川研砼建筑科技公司只是陆川工业发展的一个侧面。70年回首,项目之花在陆川大地上盛开。放眼各个工业园区,处处可以感受到谋划项目、建设项目、发展项目的火热场面。玉柴重工、华润水泥(陆川)、玉林正邦、九鼎牧业、神龙王陆川猪肉食品深加工、博世科、永耀玻璃、长隆电子、坤元服饰、新天地饲料、清湖镇40兆瓦光伏发电……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陆川经济社会阔步前行的澎湃动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陆川县逐渐形成了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健康食品、新能源等十三大产业体系,成为支撑陆川经济发展的“脊梁”。201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5242倍,年均增长13.86%;全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6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4家。目前,陆川县共有市场主体3.3万户,民营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5.24%。

 

坐落在陆川县临海产业园的35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百业兴旺,交通先行。翻开陆川县历年的交通图,我们惊喜地发现,伴随着地图上那一条条年年延伸的红线,人们的脚步越来越远,经济圈的半径越来越大。

  1949年,陆川百废待兴,交通落后,公路总里程仅有79公里,山乡郊野闭塞难行,人们出行基本靠走路。

  1955年,黎湛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陆川没有铁路的历史。

  1998年,纵贯陆川南北的马盘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人们出行更加便捷。

  2008年,横穿陆川东西的浦北至北流二级路建成通车,一个“十”字型的交通网开始形成。

  一个个交通重大项目的建成,为当地群众带来的不止是便捷的交通,也成为推动陆川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陆川博世科生物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近年来,陆川县紧紧围绕“东靠南下、通江达海”及“一城一地一支点”发展战略,推动向海发展,大力打造交通新支点,通过再造交通优势来再造经济优势,加速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个大办交通、办大交通的热潮,再次在陆川大地掀起……

  目前,“修高速、通动车、二改一”三件大事取得重大进展,玉湛高速将在今年国庆节实现半幅贯通、2020年上半年实现通车,陆川火车站改造即将完成、计划2020年春节前开通动车,马坡至陆川二级路改一级路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横穿陆川东西方向的浦清高速已经开工。

 

正在建设中的陆川火车站,再过几个月,陆川人民便实现了在家门口坐动车的梦想。

  未来,还将有时速350公里的张海高铁、博白至高州高速公路、陆川经沙湖至玉林福绵机场一级路、陆川城区快环道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建成后,一个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以客家文化风情为特色的世客城景区。

  一条条攀升的曲线见证着陆川交通成长轨迹:截至2018年,陆川县公路总里程达1668.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91.55公里,等级外公路776.7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化路。

  教育之变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74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6.16万人,在园幼儿3.97万人 ★实现了“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的跨越式发展

  “b、p、m、f,d、t、n、l……”9月18日,记者刚走进陆川县世客城小学,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从崭新的教室传了出来。

  “这里很漂亮,我很喜欢在这里读书。”一年级六班的吕秋眉同学,满脸朝气,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我们学校是一所新建的小学,今年才开始招生,现在只是一期工程,明年春节前二期工程全部完成后,这里将是陆川县教学环境最好的小学,可以容纳3000人在这里上学。”世客城小学校长陈丽萍充满信心地说道。

  世客城小学是陆川县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与吕秋眉同学一样,越来越多的小孩走进崭新的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高兴地读书。仅近两年,陆川县便新增了3所学校,新增学位8000多个。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74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6.16万人,在园幼儿3.97万人,在编教职工8500多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75%,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100%。全县村村有小学,镇镇有中心幼儿园,75.3%的村小学建有村级附属幼儿园。

  新中国成立前,陆川县的学校屈指可数,上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农民入学读书的机会很少。新中国成立后,陆川教育开始蹒跚起步,艰难前行。改革开放以后,陆川教育事业迎来了勃勃生机,“有学上”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广大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陆川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竭尽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陆川教育事业按下了“快进键”。

  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陆川教育大步向前。自2015年以来,陆川县教育项目建设投入15亿多元,建设项目443个,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面积69.5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6万个,新增床位1.9万个。仅在2017年,教育投入达12.5亿元,是1958年100多万元的1000多倍。

  数字的背后是教育发展的生动变化:陆川中学东校区、陆川中学附属小学、东环小学、世客城小学、龙豪小学、第五幼儿园、第六幼儿园、古城镇初级中学二校区……一个个新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教育资源越来越优质,学习路径越来越广。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陆川县以巩固和提高“两基”,并于2018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成果为重点,全面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城乡结对、控辍保学等,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差距不断缩小,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更多名师走进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广大农村学校逐渐告别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陆川教育逐步迈向信息化、现代化。

  脱贫之变

  ★2016年率先在全区脱贫摘帽,成为全区首批脱贫县之一 ★2016~2018年,实现了7.4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11%。

  陆川县马坡镇新山村,40多岁的村民文海心里乐开了花,穷了一辈子的他,不仅全家脱了贫,还住上了新楼房;

  大桥镇瓜头村,贫困户谭维彬在村里扶贫车间工作,每月领取3000多元工资;

  平乐镇三安村、良田镇鹿垌村、清湖镇那若村等6个贫困村,采取“飞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与“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合作,村集体经济每年获得收益5万元以上……

  这一幕幕脱贫故事,汇成了陆川县决胜全面小康的“脱贫答卷”。

  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这是一代代陆川儿女恒久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前,陆川人民一贫如洗。20世纪50~70年代,城乡居民生活慢慢好了起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问题依然突出。根据2015年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结果,陆川共有贫困村6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3.5%;贫困人口85819人,贫困发生率达10.14%,陆川县成为广西精准扶贫攻坚的关键战场之一。

  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

  “让陆川县与全国全区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县人民全部过上小康生活,共享发展成果,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从2015年开始,陆川县吹响了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攻坚决战。为打赢这场重大战役,陆川全县开启“战时状态”,集聚所有力量,实施“五挂作战”,即挂联作战、挂牌作战、挂职作战、挂图作战、挂账作战,从组建扶贫队伍、推进产业扶贫到拓展帮扶渠道等全方位、全速度推进精准扶贫。

  这是一场使命如山的冲锋冲刺。全县干部尽锐出战,一批批工作队进村入户摸清贫困家底,精准锁定脱贫主战场。全县每年投入6000多名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携手斩穷根,共赴小康路。

  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能人带动,移民搬迁……一系列超常规的举措,使脱贫攻坚的火力更集中,政策更精准,一大批群众迅速摆脱贫困。

  2016年,陆川县实现贫困人口6.07万人脱贫、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95%,2016年率先在全区脱贫摘帽,成为全区首批脱贫县之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圆了脱贫梦、开启新生活。2016~2018年,陆川县实现了74339人脱贫,5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11%。贫困群众不愁吃了,不愁穿了。教育有保障了,控辍保学巩固率达95%以上;医疗有保障了,每个村都有了卫生站,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保险参合率、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21种大病救治率均达100%;住房有保障了,农户人均稳固住房13平方米以上的达标率超过98.85%;全部有安全饮用水。全县人民正在阔步迈向小康社会。

  70年披荆斩棘,70年奋斗不息。

  新时代,陆川人民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顽强的拼搏,沿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数说陆川

  【发展能级】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52年-2018年

  陆川GDP增长了327倍

  年平均增长9.03%

  人均GDP增长了577倍

  年平均增长9.96%

  财政收入增长了660倍

  年平均增长10.18%

  县域经济

  1952年-2018年

  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242倍

  年均增长13.86%。

  2018年

  全县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6家

  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4家

  全县共有市场主体3.3万户

  农业生产

  2018年

  全县农业总产值57.06亿元

  比1952年增长了45倍

  年均增长5.92%。

  全县共发展优质水稻种植56万亩

  全县年生猪存栏量120多万头

  【居民收入】

  2018年

  陆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74元

  同比增长6.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4125元,

  同比增长10.5%

  分别是解放初期的229倍和220倍

  分别是1978年的91倍和128倍

  【三驾马车】

  投资

  1949年

  陆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14万元

  占GDP总量的0.72%

  1978年

  陆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86万元

  占GDP总量的4.43%

  2018年

  陆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总量的30.2%

  消费

  1978年

  陆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0.41亿元

  2018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56亿元

  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652.83万人次

  旅游总消费达73.47亿元

  出口

  1989年

  陆川县进出口实现零的突破

  2018年

  全县进出口总额达6443313美元

  比1989年增长161倍

  其中,陆川铁锅出口占全国40%以上

  【社会民生】

  教育事业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474所

  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6.16万人

  在园幼儿3.97万人

  有教职工8830人

  医疗卫生

  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82个

  有床位2437张

  在职卫生工作人员3221人

  2018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

  扶贫开发

  2016-2018年

  全县累计实现74339人脱贫

  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11%

  全县共整合11.1亿元资金投入扶贫

  实施扶贫项目15批次645个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蒋金泰 摄)

  原标题:从三个经度看陆川70年巨变

  【责任编辑:李家州】

2人点赞

相关推荐

玉林一群“雪娃娃”惊艳全国
2016-12-22
玉城八道口立交桥修补 预计8月25日完工
2017-08-14
居家隔离人员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20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