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日报记者重走红色革命路:乐业,不垮的大山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 2019-12-09

1930年10月23日,红七军、红八军在乐业县的上岗石桥会师。如今,上岗石桥成为乐业县文物保护单位。(记者 林声远 摄)

  1930年10月22日深夜,红八军第一纵队参谋长袁也烈率领红八军余部,躲过黔军的耳目,渡过红水河,来到广西乐业县境内。当他们来到上岗山坳的时候,河对岸出现了另一支队伍。此时天色未明,双方都摸不清状况,不敢贸然开枪,只能通过旗语交流,核对身份。

  从对方回答的旗语看应该是自己人,可是过去的八个多月时间里,红八军余部历尽磨难,原本两千人的队伍只剩下最后三百人,他们依然不敢相信,又吹响了军号。嘹亮的军号声中,袁也烈和战士们终于认出了自己的队伍——正是他们找寻已久的红七军。

  1930年10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七军、红八军在乐业县胜利会师。

  乐业县城是广西地势最高的县城。从百色市驱车前往乐业县,需要沿着崎岖的206省道一路颠簸四个多小时。一列列大山从盘山路旁徐徐掠过,海拔陡然升高到近一千米,即便对于今天拥有着现代交通出行工具的人们来说,这依然是一段不太好走的路。

  而89年前抵达乐业县城的红军队伍,他们的脚下则是一条更加艰险坎坷的路,漫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战斗,一位位战友在身边倒下,他们却始终没有放弃,仿佛不知疲倦地走着,走着。瘦削的背影在岁月侵蚀中渐渐模糊,却与莽莽大山重合,支撑起天地,重换了人间。

  一支剿不灭的队伍

  乐业县深入云贵高原东南麓,正处于中国地理版图上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汇处。大陆板块之间的互相挤压产生了剧烈而复杂的造山运动,地层褶皱起伏,加上雨水丰富,受流水的侵蚀,地表遭受切割,峰高谷深。站在乐业县城四面环顾,背后是巍峨的九头山峰,城侧为一字排开的各立山、龙角山、拉雅山,城前是一列连绵起伏的山梁,雄奇而高峻。

  乐业县退休干部莫祥收于20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他印象中的乐业就是山的王国。“像我们去一些镇上检查工作,根本没有路,就是要爬山,后来干部群众组织起来一起开了条土路,没办法通车,只能骑马,即便这样还是要走上一天的时间。”

  不过,事物总是一体两面。乐业人对山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群山赋予了他们矿藏、柴火、水源、猎物和冲积而成的田坝。山也挡住了岭南炎热的空气,让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居住。

  在1930年的那个秋天,红八军第一纵队在强渡红水河之后,就走进了这样一片苍茫的大山。

  300多位战士,是红八军最后的革命火种。2月春节刚过,第一纵队奉命出征靖西,3月龙州失陷,第一纵队成为流落在外的一支孤军,很快被敌人包围,经历了几个月的艰苦战斗。

  只要看一眼第一纵队的转战路线图,就知道当时的情形有多么危急—— 一次次疯狂的围追堵截,一场场随时可能覆灭的战斗。面对看不到尽头的征程,很多人绝望了。就连当时的纵队长都觉得没有出路,独自离开部队前往香港。

  第一纵队的最高军事主官只剩下参谋长袁振武。

  袁振武其实是化名,这个当时只有31岁的年轻人真名叫袁也烈,是我军军史上的一个传奇。他22岁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听过毛泽东主席的课,26岁考入黄埔军校并担任政治部干事,是第二期学员中的佼佼者,并在北伐战争中成为叶挺独立团的一名连长。28岁那年,袁也烈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时任起义部队主力营长,是我军建军事业的直接参与者。

  20多年后,毛主席在华东海军部队视察时见到时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的袁也烈,也忍不住啧啧称奇,连说了两遍:“你就是袁也烈、你就是袁也烈。”

  特别报道组没能找到袁也烈年轻时的照片。只能根据当地文史工作者介绍,在脑海中粗略地描绘出这位年轻的参谋长是如何带领战士们经崇善、雷平、靖西和云南边境,又经过西林和凌云,历时数个月抵达与乐业县隔江相望的贵州省册亨县、望谟县。

  一段看上去极为困窘的征程,却又无意间创造了另一个传奇。红八军第一纵队成为第一支进入贵州的红军队伍。

  桂系军阀、滇系军阀、黔系军阀、当地土司私军……红八军第一纵队几乎是打遍了西南一带的反动势力,甚至在突围途中跨过中越边境和驻越南法军打了几仗。300多人的队伍脆弱得仿佛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熄灭,却又坚韧得好似巍峨高山,什么也压不垮。

  1930年10月16日,红七军按党中央的部署,在军长张云逸、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的带领下北上,路经乐业县时沿途寻找红八军。10月23日,红八军第一纵队到达乐业县,与红七军一纵队一营将士在上岗村石桥上胜利会师。

  一句铿锵的誓言

  乐业县城同乐镇最古老的三乐街有一栋覃家的老房子,隐在小城深巷之中,貌不惊人,却时常迎来各地的访客。

  “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房子,当时就是红七军、红八军会师时的军部旧址,会师后在此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开往河池整编,然后北上开始长征。”彭自彪是会师旧址的讲解员,他所说的“长征”指的是红七军、红八军会师之后,转战七千里,北上会和中央红军的历程。也被一些军史研究者形象地称之为“小长征”。

  红八军仅余的300多人在8个月的艰难突围,历尽挫折,终于和红七军成功会师,然而只休整了一夜之后,就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特别报道组在会师旧址采访过程中,碰到了前来参观的董桂友,她曾经来此参观过,这次是专门带着儿子一起来学习红军历史。“老人们说过很多红军的故事,太多了,比如说红军来这里会师,夜里就在那边的草地上睡,后来我们还专门立了一块碑。”

  董桂友讲到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千。红军是人民的队伍,哪怕在创立初期经历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依然秉持着人民军队的本色,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只留下了一曲“红七军红八军,都是工农军,要举行长征,北上打日本”的红军军歌。会师后当即挥师北上,奔赴中央苏区。

  这一次会师,正如当地文史工作者总结的那样,是“红七军、红八军成长壮大、迈向成熟的标志”。在这里与红七军会师后,红八军获得新生,从左江革命斗争转入红军主力,参加长征解放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袁也烈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担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海军副参谋长等重要职务,然而他却说:“我从参加革命的时候开始,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为了救国救民,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来没有想到要当什么官。”

  胜利会师之后,红军北上,左右江的革命火焰却并没有熄灭。人民群众接过红色旗帜,组建队伍继续抗争。在红七军、红八军会师纪念馆第二展厅,特别报道组见到了从一处红军遗址上拆下来的一张门板,门板上面刻着几个大字——红旗永不倒,革命会胜利。

  兼职讲解员罗方远对这面门板印象深刻,他说:“这句话体现了红七军、红八军的革命精神,也可以用到我们年轻人身上,现在我们国家是一天比一天强大了,但是我们的革命事业还是要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旗永不倒,革命会胜利。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宣传口号,而是战士们用鲜血书写的誓言。

  1932年9月,红军黔桂边区独立团二营80多名指战员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坚守甘孟山阵地,与10倍于己的敌人激战三昼夜,最后弹石俱尽,剩下的16个伤员抱住敌人跳下悬崖,其中包括一名只有16岁的女孩子,名叫蓝彩娥——他们就是至今让人铭记的甘孟山16壮士。

  烈士用生命祭奠山河,在大山的怀抱中流尽最后一滴血。

  一股压不垮的气概

  红军留在乐业这片土地上的是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种,是共产党人滚烫的热血和理想,浇灌莽莽大山,滋养无限生机。

  89年后的乐业县,已经成为山地运动爱好者的乐园。2009年,乐业县与中国登山协会共同建立了“中国山地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并从2008年起每年都举办一起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和攀岩比赛活动。

  截至2018年,乐业县已先后成功举办了十一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一届亚洲攀岩锦标赛、八届全国攀岩精英(分站)赛、八届户外嘉年华活动、五届“地心之旅”全国徒步大会等,吸引了来自美国、瑞典、法国、中国的运动员1万多人次参加比赛。

  三年来,乐业县已经建设村屯道路硬化360条1189.08公里,初步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从此道路不再成为当地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县已连片打造了1.5万亩猕猴桃、1万亩芒果和1万亩油茶脱贫奔小康产业园,实现了全县乡乡有产业园、贫困村村村有产业基地、贫困户户户有产业支撑“三个全覆盖”的目标。

  已经退休的莫祥收没有闲下来,仍在积极地收集、整理、宣传红军史料。“1930年红七军、红八军在乐业会师的时候,整个乐业县只有5万人,县城不足3000人,现在呢?单是乐业县城就有7万多人口了,全县18万多人,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离不开当年那些革命前辈的不懈努力和流血牺牲,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条件。”

  为了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莫祥收那一代的干部几乎每天都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用脚板丈量出老区的发展。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让乐业县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让人们清楚地感受到,红军的精神从未离开这片土地。

  今年6月,持续暴雨引发山洪,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不幸遭遇山洪遇难。生于1989年的黄文秀距离红军将士们转战大山的年代已经非常遥远,可在她的身上却有着同样一种压不垮的气概。作为农家里走出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黄文秀主动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革命老区,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百坭村是个深度贫困村,全村472户中有贫困户195户,且全村11个自然屯位置分散,多个屯距村委会都在10公里以上。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黄文秀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担任第一书记一周年时,她在手记里写下了一句话,“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

  2019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随后,中宣部追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追授黄文秀“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全国妇联追授黄文秀“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10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追授黄文秀“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就在因公牺牲的两个月前,黄文秀还在一篇《扶贫心得》中这样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行驶过的扶贫之路,对我而言,更像是心中的长征。”

  这是一位牺牲在扶贫战线上的年轻干部,奔走在新时代长征道路上的心声,也是89年前响起的,至今仍然萦绕在群山之间的回声。

  原标题:乐业,不垮的大山

  【责任编辑:覃维】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总投资461.2亿元!玉林市53个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
玉林新闻网|2020-04-17
玉林四大千亿产业:按下发展“奋进键”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4-30
铁机路沿线 垃圾成堆归谁管?
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201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