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这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是如何治愈的?一场生死边缘的拉锯战

2020-03-04

1583280010106064.jpg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护理下,危重型患者陈老先生病情逐步好转并最终治愈出院。

2月3日一早,清晨和煦的阳光唤醒了玉林大地。

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新冠肺炎病区的隔离病房内,新冠肺炎科负责人曹赋正透过严密的防护面罩,仔细查看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病情:入院两天,患者仍有发热,咳嗽、痰少,稍有气促,无其他不适症状,各项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

在普通人眼中,这只是很寻常的查房记录,然而作为病区负责人,参与过玉林所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救治工作的曹赋,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异常——患者经过两天的治疗和用药,发热症状没有明显改善,这说明在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和病毒之间的战斗依然激烈。

结合患者自身的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他立即要求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警惕病情进一步加重。

事实证明了医生的判断。四个多小时后,患者的指脉氧指标开始下降,达到重症型病例标准,至17时,监测显示患者的血氧分压迅速下降到呼吸衰竭标准,评判危重症的红线被突破了。

至此,一场和死神赛跑,从生死边缘夺回患者的拉锯战开始了。

没有预警的突然袭击

陈老先生是在2月1日凌晨入院的,他咳嗽,发热,肌肉酸胀。

两个小时内,专家组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会诊。玉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医疗救治小组组长张九进和几位专家经过讨论,认为患者是一位71岁的老人,自身免疫能力较差,同时患有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疾病,“需要充分考虑继发性疾病的可能。”

按照这一诊断,专家组制定了以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为主的诊疗方案,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

用通俗一些的话来说,临床观察患者病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患者表现出的各种症状,二是化验分析的各种指标。其中,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因为较为直观,往往起到重要的预警作用。

然而陈老先生的症状表现却一直不错,直至2月3日上午查房的时候,精神状态、身体情况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甚至在随后指脉氧下降、血氧分压达到呼吸衰竭标准的时候,仍然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只是偶有气喘。

病毒极为狡猾,没有让患者显露出什么异样。然而就是在这种几乎没有预警的情况下,医疗专家却敏锐地意识到了病毒的悄然袭击。

病历显示,曹赋结束查房的时间是9时许,到17时20分,短短八个小时的时间,血气分析显示患者的氧合指数骤降到105,复查CT显示两肺渗出性病变明显增多,伴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按照国家制定的新冠肺炎评判标准,氧合指数低于300就属于重型患者,低于200就需要实施机械通气,达到危重型标准。”曹赋向记者解释道。

平静的海面下暗流汹涌,在血气分析得出结论后不久,患者就开始进行性呼吸困难,出现低氧血症,并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专家组当机立断,决定立刻将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室,使用无创呼吸机为患者供氧,同时升级药物,向病毒展开绝地反击。

在生死关卡的反复交手

呼吸衰竭极为凶险。特别是新冠肺炎患者,根据国内其他地方的救治经验,进入到呼吸衰竭阶段之后患者的病情往往会急剧恶化,一旦不能迅速控制,就很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

两个小时,这是专家组给出的底线。假如调整治疗方案两个小时内,陈老先生的症状没有改善,就要进一步采取插管的治疗方式,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那也就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只剩最后一道防线。

“除了病毒性肺炎之外,不能排除合并有细菌性肺炎。”张九进事后回忆道:“这是一道险关,我们一方面增加供氧,提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另一方面我们也针对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调整用药。”

患者使用的无创面罩呼吸机呼吸末正压从4cmH2O逐渐升高到10cmH2O,医护人员紧张地观察着各项生命体征。此时,监测仪器上的每一次数据变化都是生与死的交手。

终于,就在两个小时生死线的最后时刻,患者的呼吸频率从35次/分钟逐渐下降到20~24次/分钟,指脉氧由90%升高至93%~94%——这一关闯过去了。

到了2月5日,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在持续不断的供氧支持下,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已经明显好转,发热也停止了,这说明抗感染治疗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医护人员还来不及欣喜,一个异常的信号再一次引起了专家的注意。

“我们就发现他的总胆红素高,这个指标和肝功能直接相关,当时数值并不是太高,但是仍然让我们非常警惕。”张九进和曹赋详细分析了患者的报告,认为患者血氧分压改善明显的同时,必须对器官功能加强监测。

意义非凡的最终胜利

总胆红素是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医学检验上的正常参考值上限为17.1umol/L,而对患者陈老先生的测试显示,总胆红素从2月4日晚开始偏高,随后快速升高。

此时,医疗专家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患者的肺部感染病灶还需要时间遏制,另一方面,一些效果较好的药物又会对肝功能造成较大压力,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肝损伤。而除此之外,患者还有高血压、高血糖的症状也亟需控制……

病情的发展容不得犹豫。专家组经过会诊,决定顶住压力打一个时间差,在主攻肺部感染病灶的同时,对肝功能进行支持治疗。为此,专家们首先改用了对肝功能损害较小的抗病毒药物,又创造性地采用少量输血的方式,保护患者的肝脏。同时控制好降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的使用。

这是一次极为精细的治疗过程,必须在彼此矛盾的需求中实时地掌握好平衡。

2月7日,患者的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感染被遏制住了。2月8日,医疗专家加强护肝治疗。2月9日中午,最新的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开始好转。

2月13日,经过连日来的积极救治,陈老先生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张九进对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了分析,体温恢复到36.6℃,氧合指数达到300以上,总胆红素下降到19.4umol/L,确定该患者已经由危重型改善为重型。

2月15日,病情进一步好转,专家组再次进行会诊,结合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各项指标分析结果,判断患者病情由重型转为普通型。

离开重症监护室,重新回到普通病房。对于陈老先生来说,不仅是治疗环境的改变,更意味着经过医护人员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把他从生死边缘夺了回来。

3月2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陈老先生经专家组的严格评估,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出院标准。

这绝不只是陈老先生一人的幸运,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决定性胜利。正如张九进在采访中所总结的那样,此次对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在医学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验证了玉林市医疗队伍的救治水平,“让我们在面对新冠肺炎这种新型疾病的时候有了更大的把握,也让我们对维护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有了更强的信心。”

原标题:玉林这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是如何治愈的?一场生死边缘的拉锯战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玉林火攻水淹扑杀红火蚁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20-05-08
【扫黑除恶】玉林交警扫黑除恶宣传到基层
玉林新闻网-玉林日报|2019-04-20
80后把仨孩子丢给父母自己通宵玩游戏
201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