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告诉你:新时代怎样做父母

首都教育 2019-08-12 阅读量 530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票房的一骑绝尘和交口称赞的舆论态势 ,已成为近期的热点文化现象。

  《哪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峰起”,大有直追《战狼2》的里程碑效应,必将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留下浓浓一笔。

  《哪吒》的故事底本是中华神话故事,在此基础上,主创人员用现代思维和现代叙事技巧对原有故事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与原先的类似作品比,这次的动漫创作赋予了当下多重可供探讨的丰厚意味。

  这部作品探讨了人性中的偏见。

  相比于过去类似题材中的人物性格设置,这次的哪吒性格更为偏激,不具备与人正常沟通的能力,一言不合就开干,破坏力十足,使得人人害怕他,人人憎恨他,必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这却不是真相,真相是哪吒想得到他人的认可,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也想得到更多的爱。

  正是因为在众多的凡夫俗子心中存在的偏见,使得他们只会用程式化的思维去评判人和事,缺乏一颗同情之理解的包容心,从而失去了拯救自我拯救社会乃至拯救人类的际遇,这当然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同样,剧中的“坏人”申公豹曾叹息,正是因为人们心中的“成见”,使得样样都比太乙真人强的自己却事事不如意。

  申公豹的抱怨固然值得商榷,但也不得不承认,如果去掉固有“成见”,也许它的身上会有不少的闪光点。

  这部作品还探讨了家庭教育的理念。

  与母本故事不同,这部作品不再有“割肉还父,剔骨还母”这样血淋淋的剧情设置。

  与“卧冰求鱼”“弑子奉君”的故事一样,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极端思想倾向显然已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语境。

  所以,作品的主创在故事层面做了合理的取舍,设计了慈父慈母对孩子“不抛弃不放弃”的育儿主线。

  孩子即使被认为是“公敌”,顽劣到极致,父母仍然给孩子尽可能的宽容和爱,再加上富有技巧的正确引导,终于使哪吒这个被贴上标签的“熊孩子”成长为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小英雄。

  值得当下家长借鉴的是这样的育儿理念:每个家长都要坚信,自己孩子身上闪现“魔性”的同时,一定也会拥有“神性”,做家长的责任就是通过种种方法手段限制孩子的“魔性”和张扬“神性”,具体实现路径就是陪伴和引导。

剧中,哪吒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摒弃了丧偶式育儿,不仅成天忙着斩妖除魔的母亲想尽办法陪伴孩子,作为一城之主的父亲也要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和引导孩子,从来没有抛弃和放弃孩子,表现出浓浓的舐子之情。

  当下的一些甩手父亲是不是应该有所借鉴呢?

  其次,对孩子要多些认可,少些苛求。

  面对人们给自己贴的“妖怪”标签,哪吒的反应是“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破罐破摔了。他的父母却没有跟着众人去责骂他,而是善用技巧给孩子肯定和鼓励。

  比如,哪吒的父亲就说了善意的谎言,说他是灵珠转世,有拯救天下于水火之中的责任和担当,这让哪吒正义感和责任感爆棚,顿时内心充满了光明的力量,毅然走向了乾坤大道。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这部作品探讨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设计。

  但凡有历史背景的创作,都要面临一个语言适应的问题。

  比如,当年电视剧《三国演义》为了尊重原著而全部采用文言对白,没有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就是生气不足,缺乏现代启示意义和价值。

  这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点。而《哪吒》却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个成功的尝试。

  当下社会的动作、情境、语言都合理地嵌入在剧情当中,不仅看起来听起来毫无违和感,甚至感觉相当契合,比如内服外敷效果都一样的解药。

  其实,对幽默的重视和嵌入本就最契合当下社会的语境。

  此外还有山河社稷图,真是天马行空的想像和设计,满满的中国风,美轮美奂,让每个观影者恨不得钻进去徜徉一番。

  貌似这部作品还有续集,如果真是这样,希望来的不要太快,因为慢工出细活,大家期待的是精品。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南宁市贸易获多项利好 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南宁云—南宁日报|2020-05-26
对“禁燃令”他们有话说
南宁人大网站|2019-02-19
国务院最新要求!4月12日起各省每日12点前报送前一日核酸检测情况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官网|20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