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座谈会在京召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指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教育创新的典型案例,体现了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需要,是数十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坚持面向国家需要、人民需求的办学成果的体现,是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脱贫攻坚的代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贫困和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贡献了中国方案。希望国家开放大学继续努力,为巩固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深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项目专家裴伯庸赞扬了国家开放大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向中国农村地区提供优质远程教育的成功实践。他表示,世界仍面临巨大的数字鸿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开放大学现有的谅解备忘录框架内,继续深入合作,推进信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MOOCs、开放教育资源(OER)、远程教育和其他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促进优质远程教育发展,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实现开放和远程学习的南南合作。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指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体现了教育信息化的公平优势、质量优势和群体优势。做好“互联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巩固上下功夫,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习支持服务。二要在拓展上下功夫,从面向农民学生拓展至服务于农民学生与乡村振兴战略所有社会公众并重,从提升学历层次拓展至提升学历层次与提供技能培训并举。三要在创新上下功夫,结合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找准若干优势专业方向进行突破。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表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在聚焦脱贫攻坚,培养农村高素质本土人才,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动农民创业致富,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等五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项目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劳动与教育,发挥国家开放大学自身优势与当地经济社会实际,脱贫攻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紧密结合。要集中优势力量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聚焦地方需求,调动体系积极性,打好教育乡村振兴总体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竺鹏教授指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需要遵循法律政策,利用创新和信息通信技术强化教育体系,重视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完善学习网络与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化等。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表示,未来需要在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同时要通过系统教育实现对农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诚信理念,合作观念等先进理念的培养。
湖南分部教师彭瑛从咬住“农”字不放松,紧扣“网”字办教育,围绕“合”字做文章三个方面对推进乡村振兴计划提出建议。浙江分部丽水电大教师施蕾芬结合自身28年电大辅导员的经验,介绍了丽水电大“互联网+”助力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取得的成效,并重点分享了“811”学习互助工程、农民大学生宣讲团、学生网上党支部等成功教学经验。
2014届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龙四清、2020届园艺本科专业学生马剑法分别结合自身在开放大学学习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经历讲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对当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真实成效。
会上,秦昌威、裴伯庸、荆德刚、鞠传进、杨孝堂和龙四清为国家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