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昂首走好乡村振兴路

南宁日报 2019-11-25 阅读量 520

  ▲发展肉牛养殖奏响致富的“田野牧歌”。

  ▲青秀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青秀区因地制宜发展金花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

  ▲青秀区着力打造广西田园综合体标杆,发展现代农业。图为花雨湖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古岳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伶俐工业园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利用厂房楼顶建造乐园,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

  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没有农村地区的脱贫,就没有乡村振兴。

  近年来,青秀区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完善产业增收方案,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助推精准扶贫新模式,加强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住医教养等公共服务,健全兜底保障措施,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着力提高脱贫质量,确保顺利完成脱贫任务。

  产业振兴托起脱贫致富梦想

  “很开心,这些原来只能烧掉的甘蔗尾叶,现在卖给四野牧业公司,一年能多挣1000多元。”11月12日上午,在青秀区刘圩镇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基地,刚领到800多元甘蔗尾叶结算款的谭村村民谭伯森笑得合不拢嘴。

  自2015年广西四野牧业有限公司入驻以来,公司先后建立了谭村、那度、那床肉牛产业示范区,采取“公司+产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在这里,农民不仅可以发展肉牛养殖,还能将农作物废弃秸秆销售给四野牧业公司,实现增收。

  2018年,四野牧业公司回收秸秆饲料3万余吨,还田粪尿3万余吨,促进当地增收2000余万元。“企业效益好,村民收入自然高。村集体可以通过入股参与分红。一年光是牛粪有机肥产量就达到3000吨,产值超过600万元。”四野牧业公司董事长伍关宗说。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的共通点旨在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差距。

  青秀区把发展扶持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加大贫困村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贫困村特色产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巩固农村发展成果。四野牧业公司目前接收169户贫困户参与委托经营分红,累计发放经营收入分红202.8万元。同时帮扶那床、那度54户贫困户,每年发放4000元帮扶金。示范区还带动刘圩镇周边6个行政村参与进来,3个贫困村成功摘帽,5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青秀区鼓励贫困户利用自有土地发展“短、平、快”种养项目,加强对产业奖补政策的解读和指导,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产业项目进行补助,主要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购买种苗、肥料、农药、饲料及修建栏舍等支出,对产后销售进行补贴。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业“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同时,积极培育引进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模式,提高经营组织化和规模化,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进驻企业综合实力得到不断提升。

  目前,青秀区创建了3个产业扶贫示范园,即那樟村沃柑扶贫示范园、望齐村肉牛扶贫示范园和长大村金花茶(二期)扶贫示范园。贫困村“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80%以上,全城区7个脱贫摘帽贫困村共有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10个,“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13%。

  青秀区累计为7个贫困村划拨70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各贫困村通过创办实体项目和入股当地农业企业分红方式获得集体收入。至2018年底各贫困村年度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设施建设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这真是一条条‘致富路’啊!”

  这两天,青秀区伶俐镇那樟村的村民脸上都堆满了笑容,借助新修建的村道,一车车的鸡源源不断运出村子,成为农民的“致富鸡”。而几年前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以前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只要下大雨,村民出不去,外人进来也不容易。”那樟村村委会主任杨棕治感慨道。

  在过去,那樟村村内主要干道、支路均为土路。“一下雨路就更难走了,鸡蛋装上车还没出村就被震得稀碎,好好的一个致富项目就这么黄了。”杨棕治说。

  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成了摆在那樟村脱贫路上的头等大事。青秀区交通局多次与村干部实地踏勘,制定最佳方案,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服务协调,倒排工期,科学安排施工,确保项目按进度推进。在保证建设工期的同时,严格按照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对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和厚度提出明确的要求,严把工程质量关,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铺筑出来。

  道路通,百业兴。路修好以后,为村内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养鸡、种果树,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以前想发展产业却不敢发展,因为路不行,现在路好了,致富更有奔头了,这真是‘致富路’啊!”杨棕治高兴地说。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条件基础,也是农村发展中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在脱贫攻坚中,青秀区从根源着手,紧紧围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目标,集中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类项目。2018年确定贫困村第一批扶贫基础设施项目313个,计划总投资8000.4万元;确定贫困村第二批基础设施项目225个,计划总投资7984.53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屯内道路、屋巷硬化、机耕砂石道路、小型水利、人饮工程、环境整治、电网改造、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7个贫困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得到明显提高。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鉴定核实危房存量有219户,截至10月10日,开工210户,竣工110户;实施“2019年度中央预算内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计划总投资133.80万元,实施项目4个,目前已经全部完工,受益人口1421人,其中贫困户人口7户19人;实施“贫困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计划总投资296.70万元,实施贫困村人饮巩固提升项目9项,目前全部完工,受益人口3534人,其中贫困户82户280人。

  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宝宝睡,宝宝睡……”在青秀区举办的家政育婴师技能培训班课堂上,贫困户陆女士有板有眼地跟着培训师学唱儿歌。即使是课间休息时间,陆女士也不时翻看笔记,复习刚刚学到的育婴知识。

  “我今年40多岁了,没啥文凭,找工作时常碰壁。”陆女士说,得知城区举办育婴师培训班后,立刻赶到镇里报名,“现在育婴师市场好,带孩子我也有经验。只要学到本事,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青秀区妇联主席马国媚表示,参加培训的30名农村妇女通过考核后,将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认定,并推荐上岗。

  扶贫先扶志,摆脱贫困,关键还是要靠群众的主观意愿和努力。青秀区通过加强对贫困户的就业技能培训、举办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自觉性,累计引导679名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青秀区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进行授课教学,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近年来,青秀区累计投入培训资金124.5万元,在4个镇和仙葫经济开发区开展以育婴员、中式烹调、家政服务员等实用工种为主的就业技能培训415人。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载体,青秀区将就业脱贫的机会送到贫困户家门口。近年来,青秀区在4个镇以及贫困村举办各类就业服务专项活动25场次,进场企业7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484人次。目前,青秀区在乡村公益性岗位上安置贫困人员284人,累计支出补贴600多万元。

  同时,青秀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资助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相互借力,在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中国警察》:南宁“扁担精神”续写警民鱼水情
“南宁警方”微信公众号|2020-04-15
@南宁人,坐客车不系安全带,整车都不能出站!
南宁新闻网|2019-11-07
20岁的地下党员陈岸,他改名换姓,与母亲再无相见之日
南湖街道物业办|03-09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