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的“南丹速度”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1-03-22


  以前,说到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白裤瑶村庄,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贫穷落后、破破烂烂的。而如今,那里统一规划、新房林立,是美丽的新农村,是乡村旅游的热土,成了令人艳羡的地方。

里湖王尚扶贫搬迁安置点。郁德忠 摄

  近日,记者再一次从南丹县城驱车前往里湖瑶族乡,了解南丹“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沿着平坦的柏油马路,不到半个小时,就远远地看见一栋栋漂亮的房子,黄色、红色、棕色……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路边的山坡上,与青山融为一体,与绿树交相辉映,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党旗举起来,新房建起来,群众富起来。”走进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高高竖立在新房屋顶上的这条红色标语,首先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短短几句话,生动地凸显了当地干部群众决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奔向美好生活的豪情壮志。

里湖安置小学。郁德忠 摄

  一大早,白裤瑶群众何正军就在社区里忙活起来。何正军现在是社区的一名保洁员,原来住在懂甲村更机屯,走到乡里要3个多小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南丹县推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何正军幸运地成为搬迁群众中的一员。

  “我只花了1万块钱,就得到了一栋漂亮的楼房。社区还给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一个月工资1500元。家里开了间小卖部,一个月收入也有1000多元。平时,我参加铜鼓队表演还有收入。这么好的生活,以前做梦都想不到啊!”何正军笑得合不拢嘴。

里湖乡懂甲小学开学,贫困群众带孩子到新学校报到。

  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是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和旅游开发项目中最大的安置区,占地1200亩,按照“建筑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浓郁、自然生态和谐”的指导思想,建设安置房332栋,建筑面积12.86万平方米,安置搬迁群众1227户6489人,现已入住1124户5926人,是名副其实的“千家瑶寨”。

  “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是南丹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个经典案例。

县城扶贫安置点。郁德忠 摄

  全国白裤瑶人口有5万余人,其中4.7万人居住在南丹县境内,而且普遍居住在石山、深山里,长期以来处于绝对贫困状态,贫困面极大,全县9235户4182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4184户23810人是白裤瑶群众,是该县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里湖瑶族乡和八圩瑶族乡,作为南丹白裤瑶人口聚居最集中的区域,大多数村屯都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县脱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实施大规模的易地搬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白裤瑶群众的深度贫困问题。

  2017年4月,南丹县被确定为当年广西6个计划脱贫摘帽县之一。脱贫攻坚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自治区下达给该县“十三五”期间的易地搬迁人口只有7694人,但为彻底解决白裤瑶同胞的脱贫问题,南丹县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果断决策,克服易地扶贫搬迁中存在的征地拆迁难、动员搬迁难、后续管理就业难等诸多困难,主动要求自治区增加1.35万人搬迁指标,并着眼长远,创新思路,在白裤瑶集中居住的里湖、八圩两个瑶族乡实施“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项目,充分利用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的白裤瑶独特民俗文化资源及毗邻贵州省荔波县小七孔国家5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八圩社区安置点。 郁德忠 摄

  “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预计投资13.7亿元,设里湖王尚安置点、八圩社区安置点和八圩瑶寨安置点等3个搬迁安置点,建设2471套近28万平方米移民安置房,配套修建学校、医院、污水处理厂及里湖王尚安置点“印象白裤瑶”实景表演场等旅游设施,是广西搬迁人数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时空压缩最短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之一。凭着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善作善成的“南丹精神”,该县跑出了仅用180天就建成2471套近28万平米移民安置房的“南丹速度”,开创了“易地搬迁+旅游开发”“扶贫投入+企业投资”的易地扶贫搬迁“南丹模式”,创造了建设一个项目,推动一个民族脱贫发展的“南丹奇迹”。

  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的示范引领下,南丹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势如破竹,多点开花,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自治区下达给南丹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33户21694人,全部按时按质完成搬迁任务,其中6个集中安置点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58户20700人,还在里湖、八圩、芒场、六寨、吾隘等5个乡镇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5户994人。

八圩瑶寨安置点。郁德忠 摄

  搬迁只是手段,稳定脱贫才是最终目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完成后,南丹县将工作重心转入到后续扶持阶段,紧紧围绕“住得下、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制定了《南丹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南丹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经过努力,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产业发展、后续管理等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和就业是稳住搬迁群众的根本途径。南丹县围绕保就业、促增收,通过开展“产业创业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举措,狠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

八圩瑶族乡八七坳公路。

  在朵努社区,配套建设的“旅游核心区”占地200亩,规划建设“千鼓瑶韵”大型山水演出剧场、瑶王府广场、瑶王宫酒店、白裤瑶民俗风情文化产业园、健身休闲公园等,目标是打造集文化创意、文化传承、文化体验、大型演艺、现代旅游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中国白裤瑶风情小镇,争创国家5A级景区。

  “1月22日,我们合作社刚刚分红,虽然不多,但证明方向是对的。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发展旅游,让搬迁群众有可持续的收入。”朵努社区第一书记黎夏说,社区通过成立文化旅游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把白裤瑶群众组织起来,参加景区的表演等,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逐步实现“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芒场镇者麻村开展感恩教育山歌活动。

  八圩扶贫产业园则是按照“政府引导、招商引资、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招商,以“五年免租+社保补贴+扶贫车间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户,吸纳安置点及附近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该园区共有5家服装、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为贫困户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日前,记者走进产业园的鸿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车间里加班加点,赶着加工电路板的变压器。车床上的机器声此起彼伏,现场一派热闹的景象。公司员工韦东右的家原来住在八圩乡下坪村上塘屯,为了照顾父母,2020年7月,他选择到产业园上班,目前一个月工资有3000元左右。“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我比较喜欢。”韦东右高兴地说。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南丹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河池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盛勇 韦剑平 潘 剑 通讯员 莫梦姜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习近平:中方将继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9-23
美元指数5日显著下跌
新华网|2021-01-06
国道210线南丹车河改线新路11月23日12时通车
河池日报|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