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十四五” 聚力绘蓝图

广西新闻网 2021-01-21

李茜玲

  构建广西旅游大循环格局

  李茜玲(代表民革广西区委)

  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由于产品和模式创新不足,在全国旅游发展大格局中相对弱势。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旅游业损失巨大。

  2020年前三季度,我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约4.13亿人次,恢复至同期水平60.9%,旅游总消费4601.9亿元,恢复至同期水平56.8%,成绩来之不易。

  为推进我区“十四五”旅游供给侧改革,更好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议:

  关注新趋势,发现新需求。积极应对因疫情、国际国内形势带来的旅游业态新趋势,特别是深入研究我区主体客源及其旅游消费新需求,精准施策。

  发掘新增长点,培育大众旅游新业态。着力提升研学旅行产品质量,培育规范我区研学旅游市场,提升研学旅行的市场价值;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升级,提升商业价值。

  升级新业态,打造品质化高端旅游产品。发展新定制旅游,整合资源,打造“随心飞+随心游+随心住”产品链;发展新度假,提升地域特色元素,开发符合国内消费者习惯的服务产品。

  争取政策支持,加快免税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免税产业布局,扩大即买即退试点。

  应用新科技,赋能旅游供给侧改革。积极应用旅游大数据,做好市场细分,提供精细化产品服务;实现文旅景区数字化,给游客带来更多沉浸式体验。

古俊彦

  推动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古俊彦(代表民盟广西区委)

  民盟广西区委一直关注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特别是去年围绕“推动高等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专题深入开展调研,认为我区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较弱,亟待推动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为推动我区高等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技术标准改革,建议:

  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分层分类的评价体系。加强宏观指导,推进管、办、评各方相对分离,充分发挥多方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人才培养规格、质量标准及实施细则上不断加以完善。

  创新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逐步将评价工作以委托或者购买服务的方式交付第三方评价机构,从根本上增强和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专业权威。

  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改进高等学校评估工作,科学确立评估标准。改革教师评价,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价。

  不断提高评价治理的科学性。构建高校数据库平台,进行过程评价和客观评价,促进信息数据公开,协同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常态化质量评价机制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内部质量评价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以评促建,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郑 毅

  培育更多更好上市公司

  郑 毅(代表民建广西区委)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抢抓“全面注册制”机遇,培育更多更好本土上市龙头企业。

  目前,广西主板上市公司只有38家、总市值仅为3210.87亿元,对地方经济发展、财税增收的贡献相对不足,加快培育本地上市公司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建议:

  加大股权投融资工具应用,加快打造优质金融生态。利用正在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政策机遇,丰富股权融资工具体系,提高直接融资市场化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多元化资本、多层次支持广西优质企业上市的金融支撑体系。

  积极挖掘和培育本土优质上市后备企业。坚持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不唯行业、只唯优劣,积极发现和培育我区本土优质上市后备企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与专业化服务三者有机结合,积极推动上市后备企业库建设,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支持和引导本土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更加重视和加强全区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提升和改善自身主营业务业绩,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罗 真

  加快大学科技园发展

  罗 真(代表民进广西区委)

  新形势下加快大学科技园发展,对提升我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教融合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各种原因,我区大学科技园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重要支撑和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

  为加快大学科技园发展,助力创新型广西建设,建议:

  强化政策导向,大力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鼓励我区高校建立科技园或众创空间。完善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强化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孵化服务能力和资源集聚能力评价,成立广西科技企业孵化器战略联盟。

  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和园区建设发展。适度减免大学科技园平台公司税费负担,设立创新专项投资资金,推动社会资本设立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或天使投资基金,探索设立“创新创业贷款”,激励银行加大对在孵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信贷投放。

  加强教育培训,打造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支持园内企业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实践基地,加强对园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创业导师培育,在“十四五”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中,单列针对大学科技园区企业的“科技基地与人才专项”。

  提升服务水平,拓宽科技成果转移来源。编制具体扶持政策清单和获得流程图,帮助创新主体在发展全过程享受政策红利。加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建设。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在重要产业或产业链缺失环节、薄弱点发力。

何 敏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何 敏(代表农工党广西区委)

  2020年,农工党广西区委邀请广西大学、自治区社科院有关专家成立调研组,围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赴区内外进行了实地调研,从中了解到一些突出问题。为此,建议:

  科学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科学制定涉及乡村振兴发展的各类专项规划,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规划制定和实施,维护好、发展好、支持好农民群众乡村振兴主体地位。

  预防发生返贫风险,强化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后续衔接。将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

  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将推动产业扶贫的工作与推动乡村振兴联系起来,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为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

  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各项公共服务相互衔接。持续改善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

  此外,构建良好乡村人才发展生态,加强帮扶人才前后衔接。开展后续扶持和治理,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衔接。

谭汝新

  构筑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

  谭汝新(代表致公党广西区委)

  2020年,致公党广西区委就广西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边贸口岸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长足进展,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和一批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推进,为我区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要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我区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为此,建议:

  补短板强弱项,完善陆海新通道配套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好北部湾各港口城市、周边城市、边贸口岸的项目储备,全面梳理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加快推进各个项目实施建设。

  做足“边”的文章,打造边境口岸经济带。利用边境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国家开放与改革平台,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探索推进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建立服务“一带一路”的陆路国际运输和贸易规则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联动发力,打造南向北联的新亚欧大陆桥。联合西部各省(区、市)共同推动南起防城港,连接广西各港口和口岸至贵阳、重庆的铁路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推动南宁—凭祥铁路、防城港—东兴铁路与泛亚铁路东线联通,接连西安、兰州等地,串联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争取国家支持,建设陆路出海新通道。规划建设南宁—越南河内—老挝琅勃拉邦—泰国清迈—缅甸仰光的铁路出海大通道,形成中国(南宁)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以铁路为骨架、公路集散成网的陆路出海新通道。

蔡敢为

  驱动国企攻坚核心技术

  蔡敢为(代表九三学社广西区委)

  2020年,全区国企有7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广西科技进步奖、发明奖,为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与此同时,我区国有企业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与其“顶梁柱”“排头兵”的地位还不匹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加快提升国有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建议:

  建立项目清单制度,明确创新方向和重点。督促和引导国企建立动态的重点难点技术和产品清单,明确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企业建立动态的重点创新示范项目清单。

  发挥国企主体作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国企积极承担或参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创新载体向创新服务平台拓展。

  推进协同创新,形成攻关合力。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国企引领各类所有制企业、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和协同示范的能力,建议把引领企业发展、完善创新链、构建区域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质量纳入国企考核指标。支持国企与区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区内国企与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对重点难点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完善管理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大对国企负责人创新考核权重,明确企业每年投入技术研发费用和增长比例要求;建立完善企业人才引进培养、考核评价、使用晋升制度等。

冯小华

  本土民营企业大有可为

  冯小华(代表自治区工商联)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区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全面提质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谋划部署,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广西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此,建议:

  着力培育掌握“独门绝技”的市场主体。针对全区在某些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具有优势或发展潜力的产业,如关键原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专业芯片等,将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市场主体,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作为扶持重点,对其在研发创新、数字化改造、产品推广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和相关税费减免。

  精准强链补链延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围绕我区重点行业的头部企业绘制强链补链廷链路线图,针对链条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招商,助推形成几个龙头强、链条齐、产业聚的优势行业,打造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我区参与国内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优化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着眼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原有的脱贫攻坚、粤桂扶贫协作等优惠政策延续到乡村振兴阶段,提升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意愿和动力。

眭国华

  加强临海产业废弃物处置

  眭国华(代表无党派人士)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集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产业园、工业集聚区相配套的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沿海的北海、防城港、钦州3市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已处于较高负荷状态,对后续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应尽快加强产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和生态承载能力。为此,建议:

  统筹好中长期建设规划。根据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已有产业和计划引进的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污水、工业固废、危险废物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集中财力解决现有排污问题。把15个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混合处置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工业集聚区、没有配套建设深海排污管的工业园区等作为当前2-3年治污重点,通过整合各类各级专项资金、开展PPP合作等方式,实现工业园区污水与市政生活污水厂的“脱钩”目标。

  依托专业团队提升治污能力。与业界知名工业污水、固废、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企业向节能环保园区聚集发展。

  此外,应科学配套循环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产业和园区生态化。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处置能力。

  (本报记者 王春楠 蒋予昕 整理 本版图片均由 梁凯昌/摄)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人民日报关注|环江县荒山披绿 点石成金
人民日报|2020-10-27
欧盟外长会在德国柏林举行 中东局势和东地中海危机成焦点
中央广电总台央视新闻客户端|2020-08-28
赞赞赞!环江这场活动很精彩
环江融媒体中心|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