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禁区”的战贫印记

河池日报-头条河池客户端 2021-01-11 阅读量 1699

  悠悠红水河,蜿蜒160公里,贯穿11个乡镇;魏巍大石山,峰丛遍布3712平方公里,48.48万群众世居于此。

  大化,有着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七百弄;大化,遍布着46个深度贫困村,是广西4个极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挂牌督战县。

  2015年底,大化瑶族自治县共有92个贫困村、10.4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含退出户),贫困发生率为25.9%。“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增收难”,曾是这里最真实的体现。

2020年5月21日,板升乡八好村突击队、驻村工作队帮助弄腊屯群众修建新房。黄 格 摄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化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为民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举全县之力克难攻坚,集全县之智寻计问策,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瑶山深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年11月1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包括大化、都安在内的8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2020年12月,大化累计脱贫22404户104935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全县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至此,大化人民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百年的绝对贫困。


初心印记:

主战场勇担时代使命

  唯有心怀人民,方能不负人民。

  驻村2年多,韦德王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他在大瑶山里驾车奔走10余万公里,换了20多条轮胎,八好村每家每户都留下他的足迹。

  2018年4月,韦德王刚到大化县板升乡八好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时,村里大部分屯没有通路,每次入户都要走几个小时山路;山里极度缺水,修路、建房、建水柜用水要从20公里外的乡政府所在地运来,有的地方还得肩挑马驮……

  800多个日日夜夜,韦德王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给了八好村。“这里是广西的‘极贫角落’,唯有牢记为民初心,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韦德王说道。

  在韦德王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贫困发生率曾高达94.5%的八好村,悄然发生变化:全村23个自然屯全部通路;376户241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七百弄鸡、山羊养殖等扶贫产业也兴旺了起来……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这样的为民情怀,同样体现在大化县6993名扶贫干部身上。5年间,他们用务实过硬的工作作风攻克一个又一个极度贫困壁垒,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

  为了抓住这个关键,大化县坚持党委统揽、尽锐出战,增强“聚合力”。该县建立健全“战区调度、乡镇落实、村屯突击”三级作战体系,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压实到人、落实到位,充分调动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精准选派1311名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

  为了抓住这个关键,大化县坚持鲜明导向、激励一线,释放“推动力”。该县通过以培训促提升、以历练促成长、以典型促共进、以激励促担当,进一步增强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干部在实践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激励干部在迎战脱贫攻坚中担当实干、再立新功。

  为了抓住这个关键,大化县坚持激励保障、暖心护航,激发“内动力”。该县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严管和厚爱相结合,通过建立关心关爱机制、落实体检休假制度等,侧重对脱贫攻坚一线以及基层干部开展激励关怀。

  为了抓住这个关键,大化县坚持奖惩并举、强化作风,提升“执行力”。该县强化挂牌督战、强化作风建设、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调动帮扶队伍“主力军”作用,推动全县干部下沉一线,带领群众共同克难攻坚。

  一系列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举措,充分激发了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队伍的昂扬斗志、饱满热情和旺盛干劲,涌现了出一个个顾大家舍小家、忘我奉献甚至牺牲生命的先进典型。

  用生命“啃石头”的扶贫战士庄宁斌,在脱贫路上殉职的人民教师蒙冰宇,带着儿子来驻村的谢恩杰,走进小学生作文的陆政……一个个为民的初心印记,烙在千山万弄间。

创新印记:

因地制宜探索脱贫路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

  精准脱贫,核心在于“精准”二字。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不仅考验着大化干部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更考验着当地党委、政府探索创新脱贫路径的能力。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大化七百弄鸡通过真空包装和冷链运输,“飞”上全国两会驻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餐桌。这是今年广西唯一进入全国两会定点供应目录的产品。

  然而,在大化县将七百弄鸡这个“本土品牌”作为扶贫产业时,却在2016年遭遇了禽流感。产业刚刚起步却遭受重创,这让不少群众甚至领导干部、新闻媒体对七百弄鸡产业提出了质疑,甚至批评反对。

  面对困难挫折,大化县创新发展思路,广泛发动领导干部、社会各方力量,解决了七百弄鸡滞销问题,并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群众坚定信心不动摇。

  2017年底,禽流感疫情结束,家禽市场回暖,七百弄鸡产业迎来了提速发展的好时机。2018年,大化决定从养殖端深入探索,推行“党旗引领·联建联养”的发展模式,坚持全产业链推进七百弄鸡产业,借助“美食驱动”战略牵引带动,结合“康养福地·美食之乡”的品牌打造,把七百弄鸡产业融入全县绿色生态食材种养基地建设体系。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联建联养”扶贫养殖场158个,养殖七百弄鸡200万羽,昔日的“本地土鸡”变成了全县5万多名贫困群众改变命运、奔向小康的“战斗鸡”。

  事实上,大化创新“战贫”之举,远不止于此。

  脱贫攻坚战刚刚打响时,该县结合实际提出了“全局统筹、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稳扎稳打、确保精准”的20字脱贫攻坚工作思路。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该县又提出并实施“美食驱动”战略,打造农业品牌、建设特色小镇、开发夜经济等,创新推行“党旗引领·联建联养(种)”“党旗引领·企业助力”“活用政策·整合三资”等模式。

  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成功引领并带动了大化县现代特色农业、特色种养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住宿业、全域旅游业、电商物流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每当夜幕降临,位于红水河畔的“达吽小镇”人流不息,热闹非凡。从六也乡加司村独下屯搬出来后,搬迁户韦勇权成了这座布努瑶风情小镇的文艺宣传员,招呼着八方游客。

  “以前住在弄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穷了30多年。”韦勇权说,现在晚上忙完表演的活,夫妻俩还可以拉着两个儿子,享受达吽的夜,过上了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

  如今,这里不仅是周边3000多名搬迁群众的“打工地”,更成了当地“夜经济”的主要集中区之一。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到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达吽小镇”的成功,折射出的是大化广大干部群众“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为广西“样板”,“美食驱动”战略推动产业革命性变革,“委托代建·共建家园”模式有力推进项目建设……5年间,大化县敢于用一个又一个创新印记,探索出一条又一条脱贫路径,实现全面小康的大道越走越宽。

  齐心印记:

干群克难攻坚战天斗地


  5年时间,打下60.29万个炮眼,使用2292.28吨炸药。这组“枯燥”数字的背后,是大化县广大干部群众开山劈石的艰辛和众志成城的决心。

  “没有精湛的技术、十足的胆量,在大化是修不好路的。”承建山区公路多年的工程老板韦汉斌说,在修建七百弄乡弄良村弄丘屯公路过程中,一台钩机在爆破过后排险时,山石突然整片下滑,“钩机架在浮石上,师傅急忙伸出钩机长臂,支撑住整部钩机,下面是200多米深的悬崖。”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八好村弄研至下麻不到3公里的砂石公路,修了整整3年;爆破北景镇可考村弄棒屯悬崖时,9名爆破工人从山顶吊至悬崖中间悬空钻孔,25天才钻出78个炮眼;浇筑1公里公路,要花3万元的水费……

  “只要说起修路,群众从来都是斗志高涨。”大化县扶贫办副主任蓝勇说,进村测量设计道路,群众自发帮忙扛设备、除草开路,甚至煮茶水送到工地。

  就这样,在全县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千山万弄里修出了一条条“天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化县共整合资金8.35亿元,建设屯级路1502条,总里程达2300多公里,相当于大化到北京的里程,解决了6.15万户30.99万人行路难问题。

  要奋斗就得有付出。对于蒙桂年来说,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他的付出就是“不赚钱”。以往,蒙桂年都是带着十里八村的青壮劳力组成施工队,往南宁、柳州等地做建筑工程。

  2019年6月,蒙桂年主动报名,把他的施工队变成七百弄乡危房改造和地头水柜建设突击队。“我家就住在七百弄乡弄京村,脱贫攻坚任务这么重,我们自己都不出力,说不过去。”蒙桂年说道。

  “2020年春节以后,施工队就一直连轴转,和扶贫干部一道加班加点。”蒙桂年说,大家夜以继日,天黑了就开灯干活,遇到雨天就搭棚把工地罩起来,继续施工,“有的山弄,只有两三户人家,不具备修路条件,突击队员肩挑背扛着建材,翻山越岭,逐户加固住房。”

  就这样,蒙桂年带着突击队转战一个个贫困村屯,“车子每两个月就要换一次轮胎。”仅2020年,蒙桂年就先后组织七百弄、板升、雅龙等乡镇的2091名青壮劳力参与危房改造和地头水柜建设。

  而通过组建“民牌”施工队向极度贫困发起最后“冲刺”,蒙桂年的施工队并不是个例。2020年,共有56支扶贫项目施工队活跃在大化的山间弄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脱贫攻坚,也有我的绵薄之力。”

  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在这个被称为“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大化县的广大干部群众在石头缝里兴产业,挪“穷窝”建“新家”,修水柜“战旱魔”,筑“通途”奔小康,以不畏艰难的毅力和决心、战天斗地的精神和气概,向党和人民交上了脱贫攻坚的“大化答卷”。


作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杨 合 黄开均 龙招江 通讯员 黄 炼 韦 哲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藏北高原“精灵”欢
新华网|2021-01-18
广西新增1名协查外省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2020-10-23
西宁:小小药品售卖机 便民利民大举措
新华网|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