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对此,我与大家一起探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认清一个事实: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第二个问题是“探索一条道路:数据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什么是数字经济?可能很多人听说过数字经济,但是对什么是数字经济可能还不一定能够深刻理解。为此,我先给大家介绍数字经济的概念。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据世界银行统计,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1.8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5%,数字经济已被视为撬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杠杆。
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数字经济增加值的规模达到了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6.2%,超过万亿的省份有将近10个,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40%的省份较多,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北京的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最高,为52.5%。从增速来看,贵州、福建数字经济增速较快。从数字经济的行业来看,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后,教育行业、娱乐行业特别是游戏行业、医疗行业在所有行业里面的数字化增速呈现较高势头。
万物皆数据,一切都可以数字化。在这个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数字化,数字化后就变成各种各样的数据。数字化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量化,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本质上都符合数学规律,都可以数字化成为数据。一个生产、分享数据时代来临了!数字化就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样、挖掘、分析、存储和利用,涉及所有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图表等,可以说“处处是沙子,到处是黄金”。数字化的核心价值是用数据还原过去,总结规律,描述现实和规划未来。
数据有如下特征:一是数据本身是对一个事实的描述,代表某件事物的客观描述。二是数据有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现在利用较多的是结构化数据,企业的ERP、SAP数据库里的数据基本上都属于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现在利用并不太多,但比结构化数据更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如视频、音频、场景数据。三是数据生产需要成本投入,需要投入硬件、软件、人工成本;如果要购买,需要支付对方一定的费用。四是数据具有互补性。单个的数据价值并不大,只有数据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多个维度且具有较好的及时性时数据才有用,规模维度、及时性等对其作用的发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五是数据具有无限性。数据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品质。数据资产不需要折旧、摊销,它会越用越多。数据资产本身是无限增长,它每年都在增值,而不是被消耗。六是数据资产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农业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力,工业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资本、技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是数据,数据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是未来取之不尽的新石油。
下面讲的第二个问题即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问题。中共中央提出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数据要进入交易市场,如果没有价格可能就没法交易。所以说,把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要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就要解决数据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相关问题。加快发展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产,急待进入会计核算体系,进而涉及相关的税收问题。
从资产的含义来看,什么叫资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于什么是资产作出了规定,即“资产是一种有潜力产生经济利益权利的经济资源,是企业由于过去事项而控制的现时经济资源”,在资产定义中有三个最为关键的因素,第一个是企业能“控制”的因素,第二个是“产生经济利益”的因素,第三个是“权利”的因素。由此,我们也可以定义什么是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是由于过去事项而控制的现时的数据资源,能够为企业未来有潜力产生经济利益的权利。
作为“资产”的数据有两种特性,第一是能帮助现有产品、服务实现收益的增长;第二是数据本身可以直接产生价值。特别是第一个特性,数据资产为业务赋能,数据能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服务,即数据本身第一种情况下不实际产生价值,但是通过数据作用于现有产品服务,有潜力使其在收益增长、成本降低上有更优的表现。现在全球的数字税主要针对第一种情况,所以全球的数字税的主要依据是销售收入。因为计算比较复杂,所以基本上简单化来按照销售收入来征税。数据与收入有什么关系?因为数据资产为业务赋能,互联网企业销售收入比一般企业要高,其实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对净利润征税,可是净利润计算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第二个特性是数据资产本身产生价值,社会和各个企业可以通过对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即对现有数据资产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而不断产生新的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产的不断增值。这就涉及数据资产本身增值的税收问题。
对数据资产的确认,即作为一项资产要确认进入账户体系,会计上是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权利产生经济利益权利的,该项经济资源归属于企业。二是企业能够可靠的计量经济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第一个是拥有和控制,第二个是能够可靠的计量。那数据资产是否符合这个规定,能不能做到?数据资产是属于个人还是企业,这是数据所有权的问题。应该说数据中间流转过程很多,如何能够确认数据的所有权的归属。现在全国人大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中,就明确应保护归于个人的信息(数据)。可是现在很多技术手段很难确保数据是谁的,源头难以明确,但如果我们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数据的流转,就能明确数据的所有者。所以,区块链的广泛应用将会为我们明确数据的所有权,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企业收集个人的数据,应该给个人支付一定的费用,或者是通过产品的让利方式返还给数据的拥有者。而这些数据本身应该是属于个人的,而不是属于企业的,企业要取得可能要付一定的成本代价,对方个人同意转让给企业时,企业就拥有这些数据。
对数据资产的计量,这不是问题,其实资本市场上已经反映出来,互联网巨头的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实体经济的企业。从计量的角度来看,现在的数据资产并没有在会计核算体系里,所以我一直认为财务报表现在反映不了企业的价值,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在财务报表里面。数据资产要进入财务报表体系,有一个所谓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问题。企业拥有的数据资产怎么进入财务报表账户体系中,以及如何对数据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将取得的数据资产的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采用以下方法计量,最基本的是三种方法,能够取得成本的就用历史成本法;能够取得市价的就用公允价值计量;如果无法取得市价,如没有成熟的市场、成熟的数据,也可以按评估计量法。评估计量法对数据资产有三种以上的方法和计量,这里不再赘述。无论是初始计量,还是后续计量的增值,都涉及到税收问题,初次进入账户体系,增加资产的价值,是否需要交税?后续计量时,每年评估增值这一部分是否需要交税的问题,这是数据资产计量中涉及的税收问题。
最后是数据资产的报告,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资产不会因为使用而损耗,所以在日常核算中不需要折旧或者摊销,不同于现有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可以在资产负债表里面专门设一个“数据资产”项目,对生产型数据资产、消费型数据资产进行归类,对哪些是自用、哪些是可以出售的进行重新分类。另外,如果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我们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反映数据资产增值。
(作者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教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