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棒!战“疫”中的青春力量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 2020-02-25 阅读量 676

一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进行,冲锋在前的战士里,有不少青年人的身影。他们是80后、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中国青年从来都是用担当实干为青春增色。

越是艰险越向前,正亮出中国青年本色。疫情暴发,他们辞别亲人,冲向一线,做和时间赛跑的“最美逆行者”,做确保群众安全的“守护神”,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深爱的家国,也因为经历生死考验而迅速成长。本期新青年版推出特别策划,聚焦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年轻人,记录战“疫”中勃发的青春力量。

  “疫情我也怕,但不会退缩”

  23岁的宋子轩是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把守着诊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关口。作为地地道道的武汉人,宋子轩说,相比平日的繁华,现在街上空荡荡的,“让人心里怪难受的”。

  疫情暴发以来,宋子轩一下子忙了起来,“整个大厅挤满了来做CT的人。”

  “我的城市生病了,我要尽我所能帮助她。”宋子轩说,科室里像他这样的90后是绝对主力。面对疫情,大家都选择了留守,有人大年三十前从黄冈赶回来,有人连续值守48小时没合眼……“疫情我也怕,但不会退缩。”宋子轩说,虽然天天加班加点,但想着有这么多人在坚守,有全国各地的白衣战士来支援,自己作为武汉人更没有理由不坚持。

  浙江的蒋思懿就是一名前来支援的白衣战士。2月13日,一场广播播报让她一下子出了名。

  “那时的万松园非常热闹,路边还有诱人的田螺、又薄又脆的矮子锅盔,在我们浙江衢州烧饼也非常出名,欢迎疫情过后大家到浙江品尝……”2月13日午饭时间,武汉黄陂体育馆方舱医院的广播里,忽然传出一个甜美的女声,让不少患者停住了筷子,记忆也跟着回到了不久前的江城。

  广播里自称“少女懿”的女孩,就是蒋思懿。她是浙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浙大四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这篇广播稿足足3页纸,是她工作之余,连夜手写出来的。

  30出头的蒋思懿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此次驰援武汉,她早早报了名,将孩子托付给了父母。常年在ICU病房工作,蒋思懿深知,这个时候病人有信心对治疗很重要,于是想到用医院的广播做一次心理治疗。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的所有人。希望大家携手共渡难关。”读到最后一段话,蒋思懿已经开始哽咽。这段广播被一位患者录下来发到网上,并配上了一句话:“医生说得我们满眼泪水。”短短几小时,视频的点赞量就达到几十万。

  “作为一名重症科医生,我们没法躲避,必须面对。”蒋思懿说。

  护士李建顺1月26日就来到了武汉,至今已奋战了近一个月,他是河南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阵地是武汉第四医院隔离病房。李建顺说:“我们穿上白衣和时间赛跑,跟死神抢人,每个人都要坚强。”

  为了便于在工作中相认,也为了鼓舞士气、缓解病人的紧张感,每次进入隔离病房前,李建顺和同事们都会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外加一句温暖的话:“武汉加油”“别怕”……“还有人把热干面、辣鸭脖写上”,李建顺说,“让患者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隔离病房里,有太多温暖的时刻。”李建顺说,有一对老年夫妻,住在不同病房,互相很关心,又不方便,他就做起了传话的“通信兵”。当然也有不少话是他自己的,每次经过他们的病床,李建顺总会停下多叮嘱一句:“22床的奶奶让我告诉你,睡觉要盖好被子”“奶奶,爷爷让我告诉你,他很听话,你放心吧”……

  李建顺就这样见证了一份朴素真挚的爱情,“我一下子更真切地感觉到,这座城,值得我们好好去守护。”李建顺说。

  “30岁的我还是单身,但我理解的爱情就是这个样子,在最艰难的时刻,依旧能惦念着对方,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李建顺说,“越是艰难,越要坚强,因为我们都是内心有温度的人,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

  “人人都奉献,一定能过关!”

  2月8日,数千万网友“云监工”的雷神山医院正式启用。在这场与病魔的生死竞速中,建设者们日夜在工地拼搏,创造了从开工到投入使用只用了10余天的“中国速度”。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00后志愿者卢青云,就是建设队伍中的一员。这个寒假,卢青云没回家,在一家建筑公司实习。疫情发生后,公司选派员工援建雷神山医院,卢青云主动报名。“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该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卢青云说。

  施工现场,卢青云总是冲在前头,脏活、累活抢着做。工友们对这个大学生评价颇高:“吃饭他都不离开工地,就在自己岗位上捧着盒饭吃。有时累极了,就地坐下歇会,地上脏也不在意。”

  高强度的施工节奏让工地上所有建设者都绷紧神经。刚参与建设雷神山医院第一天,由于任务量大、工期紧张,他们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第二天中午,连续30多小时都没有休息。

  工地条件异常艰苦,可卢青云说,“工地上有近万人在工作,没有人放弃,我这么年轻,吃点苦算什么?”

  和工友们一样,卢青云每天的微信步数都在3万步以上。很多同学问他,疫情期间怎么走那么多路。卢青云骄傲地告诉他们:“我在雷神山医院工地当志愿者,搬运东西,步数少不了!”

  从1月28日到2月9日,卢青云坚持了13天,亲眼见证了医院拔地而起。“看着雷神山医院从无到有,感觉就像自己种了一棵树,看着它从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那种成就感,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卢青云说。

  疫情下的武汉,许许多多年轻的志愿者们用贴心暖心的服务,为这个冬天增添了许多温暖。

  中部战区总医院里,活跃着一支200余人的志愿保障突击队,志愿者大部分是一线医护人员,其中一名志愿者身着便装,和其他人不太一样。

  她叫王婉格,武汉人,今年19岁,是云南大学大一学生。王婉格的妈妈是一线医护人员,因为人手紧张,她工作之余还加入了医院的志愿保障突击队。

  “我已经长大了,要陪你一起战斗。作为武汉人,我也要为武汉做点贡献。”王婉格跟妈妈商量后,也加入了志愿保障突击队,成了一名物资协调联络员。从此,每天早上7点多来医院,有时晚上8点才能回家。午休时和妈妈的短暂相聚,便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在一天的日记里,王婉格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天,带队老师知道我是00后时,感到非常惊讶。其实无关年龄,只要人人都奉献,武汉一定渡过难关!”

  “我们长大了,世界我来守护”

  “我的隔离时间到了!我不管!我就要出去!”

  2月5日一早,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昌硕街道云鸿社区一幢居民楼里,居家隔离的曹女士火气渐起,眼看就要爆发。

  社区志愿者职责在身,不敢退让。“一开始您说1月25日到家,所以要隔离到2月7日。现在你又说是23日到家的,这确实不合适……”

  志愿者赶紧给姜婷打电话。32岁的姜婷,眼下是云鸿社区防疫一线的临时团支部书记。自打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就进入了“一级”战斗状态。

  明白事情缘由后,姜婷一边动身一边给其他队员打电话,“调出部分卡口的一线视频,马上发给我。”

  10分钟后,姜婷来到现场,把视频放给了曹女士。“现在出门也没什么地方可去,还是家里安全……”姜婷也加入了劝说队伍中。其间,又有电话打到姜婷那里,也是防疫的紧急事要她协助。

  看着风尘仆仆、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还在不停劝解的姜婷,曹女士觉得不好意思,返身回去了。

  “这事解决了,我走啦。”姜婷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处。

  疫情防控阻击战,年轻人要当主力军。1月26日,云鸿社区成立了安吉县第一个临时团支部,姜婷任团支部书记。随后,6支青年突击队应运而生。48名成员自愿报名,每天签到。

  从大年初一开始,姜婷每天的工作就是防疫:早上6点起床,先安顿好家中的女儿;8点,准时到自己盯梢的小区报到,和医护人员一起上门为被隔离的居民测量体温,嘱咐他们不要外出。姜婷说,“直到晚上8点半有人来换班,才松快些。”

  云鸿社区的常住居民有4300户、7850人。第一次全面排查后,社区里确定了15户含湖北返乡人员或与其有过亲密接触的住户。

  意识到风险点后,姜婷立刻行动起来。“虽然检测暂时没有感染,但还是要先居家隔离。为了保证隔离效果,必须一天24小时两班倒,时时刻刻有人在岗。”

  说着容易,但是要24小时在居民家门口值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到了晚上,冬夜气温很低,值班的人也必须坚守岗位。实在冷的时候,就裹着棉衣来回踱步。

  到了白天,姜婷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去超市为隔离的居民置办生活必需品。“买东西并不难,难的是要和其他居民做好解释。”姜婷介绍:“一开始,小区里出现被隔离的人员,其余住户都非常紧张。”

  姜婷的任务又来了。她第一时间在小区内公开了隔离住户的出行轨迹和健康状况,也积极与其他住户沟通,告知他们防疫知识,避免引起过度恐慌。因为有团支部的人员始终在小区里外坚守,居民们的心渐渐安定了。

  “我们长大了,世界我来守护。”姜婷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少人在接力转发这句话,并配上了“超人”的图片,她觉得这句话很“燃”。

  “送水、送饼干、送午餐……这些都是周边居民给我们送来的慰问品。”姜婷和她的小伙伴们看到社区的大爷大妈在饭点给他们拎来吃的,乐呵呵地晒起了朋友圈。

  如今,安吉在抗疫一线建立起34个临时团支部,为全县域的战“疫”提供了一股强大的青春力量。

0人点赞

相关推荐

台风逼近!南宁将迎今年首场台风雨,广西已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南宁气象|2019-07-03
广告牌未办理手续 城管依法将其拆除
南宁晚报|2020-06-26
向美而立 追寻诗意教育 ——滨湖路小学 举行“滨湖蓝”新年诗会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2019-02-14